导图社区 固定桥修复
2022年口腔助理医师考核--《口腔修复学》之固定桥修复思维导图,包括它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组成和分类、固定义齿基牙选择、修复后并发症及处理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固定桥修复
一、适应症和禁忌症
缺牙数目
一个或两个缺失
两个以上,为间隔缺失
缺牙部位
任何部位缺牙,但末端游离确实需谨慎
基牙条件
1.牙冠
过度磨耗、钙化不良(不做)
2.牙根
临床冠根比
1:2至2:3 较为理想
1:1 最低限度
3.牙髓
活髓最佳
4.牙周
牙周膜
单根牙颈部最大,根尖最小,多根牙根分叉面积最大,其次为颈部,根尖最小
上颌:6>7>3>4>5>1>2 ,下颌:6>7>3>5>4>2>1
牙周膜面积与牙根数目、粗壮、长短、牙槽骨吸收有关
牙周膜面积是衡量基牙的最主要因素
牙槽骨
骨小梁排列正常,牙槽突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牙龈
无进行性炎症
5.位置
基牙倾斜应小于30°
咬合关系
关系紊乱,若调整备牙可恢复
可固定桥修复
缺牙区咬合接触过紧
不用固定修复
缺牙区牙槽嵴
拔牙后3个月,拔牙创口完全愈合
年纪
20~60岁
年龄过小,临床牙冠短,髓腔大,髓角高
年纪过大,牙周萎缩,牙松动,牙周组织代偿功能降低
口腔卫生
保持口腔卫生
余留牙情况
需整体考虑修复方案(治、拔、补)
二、组成和分类
组成
固位体、桥体、连接体
分类
普通
3.单端固定桥
悬臂固定桥:1个固位体、1个连接体
产生杠杆作用,基牙产生倾斜、扭转、固位体松动
三带二,间隙小;对牙合为活动义齿时,5+6可带7
2.半固定桥
两个固位体、1个活动连接体、1个固定连接体
半两端基牙所受力不均匀,各个基牙单独做运动
一般适用于基牙倾斜度大
1.双端固定桥
最理想,两端基牙受力均匀
功能状态下各基牙整体运动,符合生理需求
支持作用好,可以承受较大的咬合力
2个固位体、2个固定连接体
4.复合固定桥
2种或2种以上的简单固定桥组合而成
至少包含2个以上基牙、4个以上牙单位
不易取得共同就位道
受力时各个基牙的反应不同
特殊
固定-可摘联合体
种植固定桥
粘结固定桥
三、固定义齿基牙选择
基牙数的确定
Neison法则
桥基牙牙合力比值总和的2倍≥固定桥各基牙及缺失牙牙合力比值的总和
Anti法则
基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缺失牙牙周膜面积的总和
牙周潜力
牙周储备力
五、修复后并发症及处理
基牙疼痛
咬合痛
短期
调休息
牙周膜损伤
胀痛
邻接过紧
牙髓炎
继发龋
一段时间后
电位差刺激
异种金属
基牙受力过大
设计不合理
牙龈炎
粘接剂未去除干净
树脂类
菌斑附着
边缘不密合
龈组织受压
修复体边缘长
轴面突度过小
接触点不正确
食物嵌塞
固位体松动
固位体固位不良
基牙预备正确
基牙与固位体不密合
基牙负荷大
固定桥破损
瓷层,树脂破坏
连接体折断
面破损
固位体变色
树脂长期变色
遮色瓷不够
外染色
四、固定义齿设计
固位体设计
固位体分类
冠内
嵌体
外形线最长,固位力最差
冠外
全冠
固位力最好,临床最常用
部分冠(3/4冠)
常用于作前牙固位体
根内
桩核冠
设计注意事项
基牙两端的固位体固位力应基本相等
固位力相差悬殊时,较弱的固位体易松动
冠内固位体容易造成牙尖折裂
基牙牙冠缺损固位体设计
充填物为金属,应拆除
桥体设计
面
减小力
减少颊舌径,2/3~1/2
减小牙尖斜度
加深颊、舌沟
加大舌外展隙
龈端
非接触式
卫生桥,离开牙龈3mm以上,用于牙槽嵴吸收明星的后牙缺失修复
接触式
盖嵴式
龈端线型接触,适用于上前牙牙槽嵴吸收较多
改良盖嵴式
自洁作用好,患者觉舒适,上下颌前后皆可
鞍式
下颌后牙牙槽嵴狭窄时,接触面大,自洁作用差
改良鞍式
最理想,常采用
船底式
颊舌侧三角间隙易储存食物,用于下颌牙槽嵴狭窄部
轴面
外形突度正常
唇颊侧邻间隙,唇颊侧颈缘线与邻牙一致
舌腭侧邻间隙应扩大,便于食物溢出和清洁
强度
桥体挠曲变形量与桥体厚度的立方成反比,与桥体长度的立方成正比
“工”、“T”、“▼”
力是导致挠曲形变的主要原因
色泽
桥体的颜色、光泽、透明度应与邻牙接近
连接体设计
位置
近切端 或 面1/2部位
大小
其面积≥4m㎡
形态
U而非V
中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