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出版专业基础 第一章 出版概论
出版专业基础 第一章 出版概论知识总结,包括出版活动概念及构成要素、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出版物的种类,出版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任务等等。
编辑于2022-07-27 15:23:31出版专业基础
第一章 出版概论
第一节 出版活动
一、概念及构成要素
概念:有组织地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要素
编辑:策划、组织、审读、加工作品(复制发行的前提)
复制:制成1份/多份的相同复本
发行:分销,出版单位®消费者
由来
”出版“一词最早源自黄遵宪 《日本国志》(1880-1887)
二、开展出版活动的条件
精神文化资源:作品(出版活动的前提)
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足够数量的编辑加工整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复制所需的设备、能源)
流通传播资源
出版单位®消费者,信息、网点、机构、渠道、人员、设备等
市场资源
消费需求
三、出版的一般过程
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编辑阶段)
信息采集
选题策划
组稿
审稿
编辑加工整理
整体设计
审定发稿
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制作样本
批量生产复本
产品流通阶段
信息流
商流
物流
资金流
四、出版活动与社会活动的关系
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政治制度&环境®命运
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科学技术:强大推动力
文化发展提供活力
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政治:①引导社会舆论,②培育思想信念
经济:①提高劳动力素质®社会生产力 ②更新经济理念®经济发展 ③传递社会信息®加快速度
科学技术:①发现先进科技成果®传播&应用®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②普及知识®提高科学素质&技术能力 ③科技读物®提高科学技术素养®反对封建迷信,崇尚科学
文化:①增进积累,②推进创新创造,③优化选择,促进交流传承
第二节 出版物
一、概念、要素、属性
概念:已出版的作品
要素
经过编辑加工优化的精神文化内容
承载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复本,可向公众传播
属性
精神产品属性(本质属性)
物质产品属性
精神产品内核与物质产品形态的统一
特殊性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的关系:可能一致,也可能背离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可能一致,可能不同甚至对抗 处理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出版物的种类
按总体特征分类
图书(最早的出版物)
分类
按功能:专著、论文集、教科书、工具书、资料书等
按学科知识内容:政治读物、经济读物、文学读物、艺术读物、科技读物等
可按读者对象、装帧形式等角度
特点
装订成册的书籍、也有散装图片
vs 报纸期刊
非连续出版,篇幅和出版周期有较大的伸缩性
内容上讲究系统性和稳定性,时间效用长,可重印或再版
可一篇作品组成,同一作者多篇作品组成,众多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
报纸
分类
按政党、政府或其他社会团体关系
机关报/非机关报
按内容
综合类、政法类、经济类……
按出版周期
日报:晨报、午报、晚报
非日报:每周一期/两期/三期,每旬一期
按读者分布地域
全国报、地方报
特点
连续出版,期与期之间仅以序号相区别
内容注重时效性,不会再版or修订,由多位作者的不同作品汇编
期刊
分类
按内容:时事政治类、社会科学类、文学艺术类……
按出版周期: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
按读者年龄层次:老年刊、青年刊、少年刊……
特点
期刊报纸 vs 图书
① 有一个稳定的名称 ② 连续出版,有无限期连续出版的序号 ③ 均由多位作者的作品汇编而成,不再版或修订
期刊 vs 报纸
外在:期刊装订成册,有封面,开本较小,出版周期较长
内在:期刊时效性比报纸弱,稳定性、系统性比报纸强
期刊 vs 图书
正文分设各种栏目
全刊篇幅在一定时间(至少一年)相对固定
不设扉页,版本记录列载于底封或or目次页
音像制品
分类
录音制品
录像制品
特点
vs 图书、报纸、期刊
表达手段不同,运用声音、图像等
物质载体不同
复制方式不同
使用需播放设备
形态和结构部件不同
电子出版物
分类
按载体:磁盘类,光盘类,集成电路卡类
按使用者操作反应:单向类,交互类
按信息表现形式:文字类、图片类、声音类……
按基本用途:计算机软件类,信息检索类、阅读类、教育类……
按传播媒体特征
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电子图书类,电子游戏类
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电子期刊/报纸类
……
特点
vs 音像制品
信息内容不同
采用数字代码记录信息
物质载体形式、复制方式、使用的技术设备,二者互有交叉,异同并存
网络出版物
原创数字化作品
与上述各类出版物内容一致的数字化作品
选择、编排、汇集上述作品制成的数据网络文献库等
官方认证的其他类型数字化作品
三、出版物标志
中国标准书号
概念
用于 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结构
ISBN 978-7-5064-2595-7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概念
适用于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等连续型出版物
结构
ISSN 9876-5432 与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结构一致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概念
境内连续出版物唯一代码
结构
CN 11-3209/G3
第三节 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
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意义:党与人民的喉舌,重要意识形态阵地……
方针原则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
坚持质量第一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党管出版
主要任务
广泛深入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促进国际交流
第四节 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与职业道德建设
文化追求
工作的文化性
生产
文化选择&整理
流通
文化传播
消费
文化选择&满足精神文化需要
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
认真做好文化选择
大力推进文化创造
积极开展文化传播
充分重视文化积累
职业道德建设
规范
为人民&社会主义服务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
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团结协作,诚实守信
艰苦奋斗,勤俭创业
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
意义
促进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出版队伍
维护和提高出版物的社会声誉
保障市场出版物健康发展
措施和方法
加强自我修养
加强教育
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加强制度化、法规化建设
第五节 出版资源
概念
人才资源
出版者队伍、作者队伍
信息资源
精神文化内容、市场文化需求……
物质资源
生产所需的物质材料
特点
人才资源
构成广
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信息资源(再生型资源)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发展信息
文学、艺术、科技成果、各种已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
出版单位,出版物的品牌信息
文化市场需求信息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途径
善于发现社会需求
整合已有出版物的信息
及时更新已有成果
着力打造品牌并扩大影响
开发国外资源
组合运用多种媒体
注意
着力于深度开发
重视调查研究
强化创新意识
提高信息把握能力
注重信息质量并提高使用价值
维护
运用新技术强化信息管理
不断更新、优化信息资源
实现专业化管理
建立信息资源预警和应急机制
第六节 出版业
一、形成和发展
形成
① 全国新华书店 ② 实行出版、印刷、发行专业分工 ③ 建立国营出版单位 ④ 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
改革发展状况
公益性出版事业单位
经营性出版企业单位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
二、出版业的特点
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具有产业经济属性
富有文化创业价值
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事业和产业的有机统一
三、出版业的构成
子主题
四、我国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完善出版管理体制
增强出版单位发展活力
建立健全多层次出版产品和要素市场
构建现代出版公共服务体系
提高出版开放水平
五、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提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
推动传统出版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业态
加强版权管理、发展版权产业
发展出版复制业
发展出版流通业
服务全民阅读战略
六、台湾、香港、澳门出版业
台湾
连锁书业发达
香港
世界上最发达的印刷中心之一
澳门
发展较慢,无影响“产业”,主要购买者是图书馆
第七节 出版学概述
一、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性质
研究出版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为出版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属于应用科学
对象
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出版本身的规律性
二、学科内容
出版与社会的关系
出版物
出版业
出版物市场
出版专业人才培养
出版管理体制及出版法制建设
出版企业经营管理
中外出版史
三、出版相关学科
编辑学、传播学、新闻学……
四、中外出版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概况
五、开展出版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指导出版实践
提升出版人员的专业素养
培养热爱出版工作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