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二级建造师市政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围护结构施工→降水(或基坑土体加固)→第一层开挖→设置第一道支撑→第n层开挖→设置第n道支撑→最底层开挖→底板混凝土浇筑→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局部支撑可能保留在结构完成后拆除)→随支撑拆除逐步完成结构侧墙和中板→顶板混凝土浇筑。
编辑于2022-08-04 09:39:38 广东分部分项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对涉及重要部位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主要设备等分部工程,其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也应参加验收。
满水试验要求:(1)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2)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
围护结构施工→降水(或基坑土体加固)→第一层开挖→设置第一道支撑→第n层开挖→设置第n道支撑→最底层开挖→底板混凝土浇筑→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局部支撑可能保留在结构完成后拆除)→随支撑拆除逐步完成结构侧墙和中板→顶板混凝土浇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分部分项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对涉及重要部位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主要设备等分部工程,其勘察、设计单位工程项目负责人也应参加验收。
满水试验要求:(1)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2)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
围护结构施工→降水(或基坑土体加固)→第一层开挖→设置第一道支撑→第n层开挖→设置第n道支撑→最底层开挖→底板混凝土浇筑→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局部支撑可能保留在结构完成后拆除)→随支撑拆除逐步完成结构侧墙和中板→顶板混凝土浇筑。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各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异同点
一、 地铁车站施工方法的异同
(1) 明挖法
基本概念:从上而下挖土,从下而上修建主体结构,回填恢复路面
优点: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质量易保证、造价低
缺点:对交通有影响
结构形式:矩形或拱形都可以
(2) 盖挖法
基本概念:盖挖顺做法、盖挖逆做法(使用较多)
优点:顺作法需设置临时支撑围护,逆作法不需设置,施工空间大
缺点:盖挖法施工缝的处理,(可采用直接法、注入法或填充法处理,后两种效果好)
结构形式:矩形
先盖后挖,不受季节影响,对交通及环境影响小
(3) 喷锚暗挖法
基本概念:新奥法:先挖,再支,先喷混凝土后打锚杆。浅埋暗挖法:先超前支护(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及管棚超前支护),再挖再支,封闭成环。
优点:作业面多、速度快、工期短、质量易保证、造价低
缺点:适用于稳定地层,前提:不允许带水作业、预支护和预加固。十八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短进尺开挖,一般每个循环在0.5-1.0m左右,初衬自上而下施工,二衬自下而上)——(改为六字原则:勤管严、快短强)
结构形式:拱形
二、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法的异同
(1) 明挖法
结构形式:拱形
整体式衬砌(整体性和防水性好)和预制装配式衬砌
(2) 喷锚暗挖法
结构形式:拱形
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和二次衬砌)、单层的喷锚支护(干燥无水的坚硬围岩)
(3) 盾构法(带水施工)
结构形式:圆形
管片(钢筋混凝土管片最常用),官环通常由A型管片(标准环)、B型管片(邻接块)和K型管片(封顶块)构成
地下水控制
一、 明确地下水的目的和识图
为保证地下工程、基础工程正常施工,控制和减少对工程环境影响而采取的排水、降水、隔水或回灌等工程措施,统称为地下水控制。
二、 降水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三、 降水系统布设
(1)
(2) 真空井点系统的平面布置应根据降水区域平面形状、降水深度、地下水的流向以及土的性质确定。
(3) 井点管安装到位后,应向孔内投放滤料,滤料粒径宜为0.4-0.6mm。孔内投入的滤料数量,宜大于计算值5%-15%,滤料填至地面以下1-2m后应用粘土填满压实
四、 隔水帷幕和支护结构的施工顺序
(1) 独立的、连续性隔水帷幕,宜先施工帷幕,后施工支护结构。
(2) 对嵌入式隔水帷幕,当采用搅拌工艺成桩时,可先施工帷幕桩,后施工支护结构;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工艺成桩或可对支护结构形成包覆时,可先施工支护结构,后施工帷幕(支护结构与帷幕贴在一起)
(3) 当采用咬合桩排桩帷幕时,宜先施工非加筋桩,再施工加筋桩。
放坡基坑施工要点
一、 确定土质边坡稳定坡率的因素
1||| 边坡土体类别
2||| 土的状态
3||| 坡高
4||| 地下水情况
二、 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1||| 根据图层的物理学性质及坡高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形边坡或预留台阶
2||| 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
3||| 基坑边坡坡度受到一定限制而采用围护结构又不经济时,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湖面叠放沙包或土袋、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4||| 严禁在基坑边坡坡顶较近附近范围内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械。
5||| 在整个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应严密监测坡顶位移,随时分析监测数据。当边坡有失稳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削坡、坡顶卸荷、坡脚压载或其他有效措施。
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
一、 有维护结构的明挖基坑施工工艺流程
围护结构施工→降水(或基坑土体加固)→第一层开挖→设置第一道支撑→第n层开挖→设置第n道支撑→最底层开挖→底板混凝土浇筑→自下而上逐步拆除支撑(局部支撑可能保留在结构完成后拆除)→随支撑拆除逐步完成结构侧墙和中板→顶板混凝土浇筑
二、 深基坑围护结构形式
主要有地下连续墙、人工挖孔桩、钻孔灌注桩、钻孔咬合桩、SMW工法桩、工字钢桩、钢板桩等。
三、 深基坑围护结构特点
1||| 钢板桩:
可反复使用、施工简便、但施工噪声大;刚度小,变形大,与多道支撑结合,在软弱土层中也可采用;新的时候止水性尚好,如有漏水现象,需增加防水措施。
2||| 灌注桩:
刚度大,可用在深大基坑;施工对周边地层、环境影响小;需降水或能止水的搅拌桩、旋喷桩(止水帷幕)等配合使用;成孔时噪声低,适用于城区施工
3||| 排桩:
SMW工法桩:强度大,止水性好;内插的型钢可拔出反复使用,经济性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国内上海等地区已有工程实践;用于软土地层时,一般变形较大。
开挖导沟→设置导向定位钢板→SMW搅拌机定位→混合搅拌→插入型钢→施工完毕→型钢回收
4||| 重力式水泥挡土墙/水泥土搅拌桩挡墙
1. 无支撑,墙体止水性好,造价低
2. 墙体变位大
5||| 地下连续墙
1. 刚度大,开挖深度大,可适用于所有地层
2. 强度大,变位小,隔水性好,同时可兼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3. 可邻近建筑物、构筑物使用,环境影响小
4. 唯一缺点造价高
地下连续墙接头:柔性接头、刚性接头(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且需形成整体墙体) 刚性接头包括:一字型、十字形穿孔钢板接头、钢筋承插式接头 导墙是控制挖槽精度的主要构筑物,导墙结构应建立于坚实的地基之上,其主要作用有:基准作用、承重、存蓄泥浆。 泥浆液面始终保持在导墙顶面以下20cm,并高出地下水位1m,以稳定槽壁。 施工工序:开挖导沟→修筑导墙→开挖沟槽(注入泥浆)→清除槽底淤泥和残渣→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下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接头管
四、 控制基坑变形的主要方法
(1) 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 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 加固地基内被动区土体。基坑内被动区加固形式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
(4) 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5) 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五、 保证深基坑基底稳定的方法
(1) 有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注浆)、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 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六、 明挖法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1) 基底经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验收合格后,应及时施工混凝土垫层。(验槽参与单位)
(2) 基坑回填不应使用淤泥、粉砂、杂土,有机物含量大于8%的腐殖质土、过湿土、冻土和大于150mm粒径的石块,并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
七、 基坑周围堆放物品的规定
(1) 基坑周边必须进行有效防护,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基坑周边要设置堆放物料的限重牌,严禁堆放大量的物料。
(2) 建筑物基坑周围6m以内不得堆放阻碍排水的物品或垃圾,保持排水畅通。
(3) 开挖料运至指定地点堆放。
八、 围护结构缺陷造成的渗漏处理方法
(1) 方法一:在缺陷处插入引流管引流,然后采用双快水泥封堵缺陷处,等封堵水泥形成一定强度后再关闭导流管。
(2) 方法二:如果渗漏较为严重直接封堵困难时,则应首先在基坑内回填土封堵水流,然后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双液浆等封堵渗漏处,封堵后再继续向下开挖基坑。
开挖过程中地下管线的安全保护措施
一、 工程地质条件及现状管线的调查步骤
(1) 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
(2) 对于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的真实情况的,应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必要时再管理单位人员在场情况下进行坑探查明现状。
(3) 讲调查的管线、地下建构筑物的位置埋深等实际情况按照比例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并在现场做出醒目标志。
(4) 分析调查、坑探等资料,作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依据
二、 对地下管线常用的加固和保护措施
对于基坑开挖范围内的管线,与建设单位、规划单位和管理单位协商确定管线拆迁、改移和悬吊加固措施。(包括暴露、支架)
监控量测方法
一、 基坑、隧道工程的自身风险等级的判断
超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大于100m²的隧道;大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在50~100m²的隧道;一般断面隧道是指断面尺寸在10~50m²的隧道;
近距离隧道指两隧道间距在一倍开挖宽度(或直径)范围内;
隧道深埋、浅埋和超浅埋的划分根据施工工法、围岩等级、隧道覆土厚度与开挖宽度(或直径),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确定。
二、 明挖法和盖挖法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应测项目
三、 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应测项目
浅埋暗挖法施工
一、 小导管和管棚施工技术对比
二、 喷锚暗挖(矿山法)开挖方式与选择条件
三、 关于严格限制地表沉降的推进方法选择
(1) 双侧壁导坑法又称眼镜工法,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降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2) 中隔壁法也称CD工法,主要适用于地层较差和不稳定岩体、且地面沉降要求严格的地下工程施工。
四、 支护结构施工技术
(1) 初期支护形式——钢拱锚喷混凝土支护
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早强混凝土;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距离宜为 0.6~1.0m;由下而上顺序;分层喷射时,应在第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进行养护,时间不少于14d;在遇水的地段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先对渗漏水处理后再喷射,并应从远离渗水处开始,逐渐向渗漏处逼近。
(2) 锁脚锚杆注浆加固
1||| 隧道拱脚应采用斜向下20°~30°打入的锁脚锚杆锁定。
2||| 锁脚锚杆应与格栅焊接牢固,打入后应及时注浆
(3) 二衬混凝土施工
1||| 二衬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2||| 二衬混凝土浇筑应采用组合钢模板体系和模板台车两种模板体系。
3||| 混凝土浇筑采用泵送模注,两侧边墙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底部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振捣。
五、 防水层施工
应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且衬砌检查合格后进行。
采用专用热合机焊接,焊缝应均匀连续;双焊缝搭接的焊缝宽不应小于10mm;焊缝不得有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焊缝应经充气试验合格;气压0.5MPa,经3min其下降不大于20%。
六、 隧道施工安全措施
(1) 开挖
1||| 在城市进行爆破施工,必须事先编制爆破方案,并由专业人员操作,报城市主管部门批准,并经公安部门同意后方可施工。
2||| 同一隧道内相对开挖(非爆破方法)的量开挖面距离为2倍洞跨且不小于10m时,一端应停止掘进,并保持开挖面稳定。
3||| 两条平行隧道(含导洞)相距小于1倍洞跨时,其开挖面前后错开距离不得小于15m。
(2) 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
1||| 隧道在稳定岩土中可先开挖后支护,支护结构距开挖面不宜大于5m,在不稳定岩土体重,支护必须紧跟土方开挖工作。
2||| 初期支护应预埋注浆管,结构完成后,及时注浆加固,填充注浆滞后开挖面距离不得大于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