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结束了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拥有至高无上的皇权,总览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秦朝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分别在交通、思想文化、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了措施(统一车轨、度量衡、文字、货币,焚书坑儒)
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爆发,这也是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起义最终失败。其中,由刘邦、项羽领导的起义队伍势力逐渐扩大,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争夺帝位,展开征战。最后,项羽兵败,刘邦取得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汉朝建立初期,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成为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措施:休养生息政策——“兵皆罢归家”/鼓励人民积极劳动生产/轻徭薄赋——“文景之治”
西汉初,诸侯王的势力逐渐强大,导致社会混乱。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超,实施“推恩令”,减小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为加强对思想和经济的管控,采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规定盐铁专卖,从此,儒学居于各大思想的主导地位,国家的财政状况也有了很好的改善。同时,汉武帝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公元9年王莽篡权,西汉灭亡,光武帝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光武帝分别从经济、政治和民族矛盾等方面采取对应措施,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经济快速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东汉王朝走向灭亡。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期间被匈奴扣留,13年后返回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丝绸之路”,对于中国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于公元前60年,设置里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西汉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造纸工艺,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同时,两汉时期的医学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也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称为医圣。华佗发明出了麻沸散,还创编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生健体。史学家司马迁历经十年蟹醋历史巨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国本土的道教及由丝绸之路传入的佛教也逐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