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通论——旧石器考古》(张之恒)保姆级!记忆框架!!!
此笔记将《中国考古字通论》中的旧石器时代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尽结,包含与旧石器考古相关的古人类的分期、分布和特征总结,整理成记忆导图框架,旨在能够帮助自己和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便干更好堂握与此相关之内容
编辑于2022-08-10 15:46:05 山东省此笔记将《中国考古字通论》中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尽结,包含与新石器考古相关的文化的分期、分布和考古学文化内涵(陶器分期、聚落特征、文化关系及意义等)总结,整理成记忆导图框架,旨在能够帮助自己和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便干更好堂握与此相关之内容。
此笔记将《中国考古字通论》中的长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尽结,包含与新石器考古相关的文化的分期、分布和考古学文化内涵(陶器分期、聚落特征、文化关系及意义等)总结,整理成记忆导图框架,旨在能够帮助自己和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便干更好堂握与此相关之内容。
此笔记将《中国考古字通论》中的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尽结,包含与新石器考古相关的文化的分期、分布和考古学文化内涵(陶器分期、聚落特征、文化关系及意义等)总结,整理成记忆导图框架,旨在能够帮助自己和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便干更好堂握与此相关之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此笔记将《中国考古字通论》中的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尽结,包含与新石器考古相关的文化的分期、分布和考古学文化内涵(陶器分期、聚落特征、文化关系及意义等)总结,整理成记忆导图框架,旨在能够帮助自己和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便干更好堂握与此相关之内容。
此笔记将《中国考古字通论》中的长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尽结,包含与新石器考古相关的文化的分期、分布和考古学文化内涵(陶器分期、聚落特征、文化关系及意义等)总结,整理成记忆导图框架,旨在能够帮助自己和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便干更好堂握与此相关之内容。
此笔记将《中国考古字通论》中的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部分进行了整理和尽结,包含与新石器考古相关的文化的分期、分布和考古学文化内涵(陶器分期、聚落特征、文化关系及意义等)总结,整理成记忆导图框架,旨在能够帮助自己和需要的人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记忆,便干更好堂握与此相关之内容。
旧石器时代考古
旧石器早期文化
概况
早期到晚期直立人(也即猿人) 300万——200/150万——15~10万
前一阶段分布较少,中后阶段较多
体质特征
脑量早800晚1200ml,大脑结构复杂
身材增高
骨盆盆口变大
与南方古猿比:后部牙齿减小
原始 类型少 一器多用 用火;打制方法种类变多 一器多用现象减少。
旧石器早期前一阶段
元谋人
早更新世,距今170万年 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 褐色粘土
泥河湾动物群
发现/技术
1965 化石
1973 三件石英岩刮削器
1973 炭屑
1975 烧骨
西侯度文化
早更新世,距今180万年 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村 黄河中游左岸
环境
西侯度动物群,早于泥河湾动物群
疏林草原 凉爽干燥
技术
石器
石英岩
锤击 砸击 砰砧
最早三棱大尖状器
骨器
人工痕迹
火烧
小长梁、东谷坨文化
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初,距今100万年 河北阳原县大洼乡关亭村
技术
小型石器,锤击 砸击
东谷坨石器类型和方法类似北京猿人
旧石器早期中、后阶段
蓝田猿人
距今100万(80~70)或65万(50)年 陕西蓝田县公王岭、陈家窝
公王岭,中更新世早期,距今100万(80~70)年,亚洲北部最古老猿人化石
陈家窝,大致和北京人时代相当,距今65万(50)年
脑量780ml(爪哇750~975 北京915~1225)
环境
主森林动物 次草原动物 无水边两栖
温暖半干旱 秦岭没有如今高
技术
石器:石英岩 脉石英岩 锤击法 最特色:三棱大尖状器 一器多用
三棱大尖状器和石球:蓝田猿人 匼河 三门峡 丁村的联系
可能用火
北京猿人
70万~40~30~20万 房山周口店龙骨山 周口店第1地点
脑量1043ml 下肢与现代人相似 整体看骨骼发展不平衡 早中晚体制形态无区别
温暖湿润
技术
石器:脉石英 石片石器 锤击法 砸击法 碰砧法 重要特色:砸击产生两级石核两级石片
小型石器 最普遍:刮削器 最精致:“尖状器”“雕刻器”(中晚堆积多,石英 燧石)
绿色砂岩→燧石 修理台面 小型精致石器 尖状器雕刻器 圆头刮削器石锥 碰砧法消失 砍砸器减少
鹿骨最多:工具 骨髓
控制火
旧石器中期文化
概况
总体特征
晚期猿人→早期智人 15~10万——4~5万 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 分布范围稍有扩大
血缘家庭母系氏族开始,欧洲及邻近地区同类早期智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
脑量1300ml 脑结构保留原始特征 体制形态比较复杂 过渡类型?
空前繁荣:技术推广 石器类型增多、功能分化
地域性特征
“匼河~丁村系”
大型石器 碰砧法 砍砸器 三棱大尖状器 手斧 石球
“周口店第1地点~峙峪系”
技术
小型石器 砸击法 刮削器 尖状器 雕刻器 砍砸器
人工取火
骨器发展
墓葬出现
大荔人
中更新世末,距今10万年 陕西大荔县解放村,洛河
体质特征介于晚期猿人和早期智人,脑量1120ml
技术
锤击法
第二步加工粗糙 类型和修理方法雷同北京人
刮削器(凹刃居多)
许家窑人
中末晚初,距今10万年 山西许家窑村和河北候家窑村交界
体制形态部分接近“尼人”和北京人,北京猿人和峙峪文化之间的中间环节
草原,大陆性气候,气温较今低,干燥凉爽
刮削器 石球(特色)
问题:进化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丁村人
晚更新世早期 山西襄汾县 汾河
体质特征
介于北京人和现代人之间
“前丁村文化”:匼河文化与丁村文化中间环节
与西侯度、蓝田、匼河文化有密切源流关系
角页岩 碰砧法 摔击法 石片石器 最富特色:三棱大尖状器
经济、社会
采集为主 狩猎为辅
人口增加 原始家庭分裂 族外婚 生产工具有男女分工 氏族制阶段
长阳人
晚更新世早期 湖北长阳县钟家弯村
体质特征:进步性质比原始性质多
环境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林边灌木丛和草原
温暖湿润
马坝人和桐梓人
晚更新世初期
“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
马坝人:广东省马坝乡狮子山
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重要环节
桐梓人:贵州省桐梓县岩灰洞
早期智人特点,与观音洞文化可能有联系
燧石 刮削器 单项加工
旧石器晚期文化
概况
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新人”) 4~5万——1.2~1万
体质特征
人种分化形成:蒙古人种 高加索人种 尼格罗人种
中国蒙古人种特征从直立人到晚期智人都有发现
技术
区域性特征(尤其华南):富林文化(小型石器)和百色盆地(大型石器)
修理台面和“指垫法” 间接法 磨制钻孔 骨角器技术
人工取火普遍 兽皮制衣
社会
半地穴
埋葬普遍出现
母系制从开始到确立
峙峪文化
晚更新世晚期,距今2.8万年,早于山顶洞晚于丁村 山西省峙峪村 峙峪河
有蹄类(野马野驴) 草原 低温干旱
技术
小型石器 尖状器 刮削器 石核石器 石刀 石镞 石墨装饰品 骨制尖状器 刻画痕迹骨片
华北 东亚 北亚 北美先驱(细石器):雕刻器 圆头刮削器 石镞 扇形石核
选择狩猎
下川文化
晚更新世末期,距今2.4~1.6万年 山西省沁水县下川盆地
技术
细石器 燧石 黑燧石 压制法 刮削器 三棱尖状器和扁底三棱尖状器 典型石器:琢背小刀
上承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 下开新时期高度发达的细石器工艺先河
山顶洞人
晚更新世末期,距今1~1.9万 北京周口店遗址顶部 最早墓葬
体质特征:脑量1300~1500ml
技术
石器少 石英 刮削器 砍砸器 两端刃器(同北京猿人)
骨针(缝纫) 鹿角(矛头)
钻孔 磨制 切割
经济、社会
渔猎采集 活动范围广
洞口 上室(住) 下室(墓) 下窨(陷阱)
公共墓地 赤铁矿粉末(原始宗教)
区域特征
东北地区
辽宁凌源县西八间房地点: 刮削器(最多) “琢背小刀”
海城县小孤山地点: 脉石英 骨鱼叉倒刺 骨针较山顶洞更佳 兽牙装饰同山顶洞
黑龙江哈尔滨阎家岗遗址:距今2.2万, 2个古营地 树林草原 寒冷
西南地区
类型简单 砍砸器一直都有 无间接打击法 锐棱砸击法(南方特有)
贵州省兴义县猫猫硐遗址:距今 1.4万年 锐棱砸击法 大型石器 角铲(农业萌芽)
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遗址: 小型石器 锤击法 砸击法
青藏高原地区
更新世晚期,喜马拉雅山升高
青海省霍霍里西地点: 石核 刮削器 砍砸器(一面加工成刃,其余不加修理)
西藏自治区定日地点: 片麻岩 锤击法 刮削器 (长边和复刃)
西藏自治区申扎地点
珠洛河畔: 角页岩 石片厚大(特征)
色错林: 燧石 锤击法 端刃刮削器(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