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的经济制度(张五常▪著)
本书作者张五常曾说:“我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写一本厚厚的批评中国的书。然而,在那么多不利的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情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而本书正是一本集中于中国做对了什么来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的难得通俗读物。
编辑于2022-08-16 10:12:57 广东1⃣️此书是一枚专注银行股投资的老股民,经过10年的实战和思考,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对银行的剖析和投资总结。个人认为此书是我看过的对银行业剖析得最为专业细致且全面的书,没有之一。 2⃣️此书解决银行投资者以下五大问题: ①从银行的经营入手,告诉你银行在做什么; ②从监管的视角入手,告诉你银行在怎样的环境下经营; ③从银行财报入手,告诉你投资银行股重点看什么; ④从行业未来的发展入手,告诉你银行是否仍是值得投资的板块; ⑤最后回归本源,告诉你如何给银行估值,怎样选股。 3⃣️此书不仅解决了银行投资者关于银行股投资的问题,更解决了银行从业者关于行内工作的问题。 4⃣️作为一枚银行法律🐶的我,通过阅读此书,结合近年总结报告,不仅对银行各部室的职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对本职工作的细节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 5⃣️综上,此书对于银行投资者和从业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干货入门读物。 6⃣️推荐指数:⭐⭐⭐⭐⭐
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推荐指数:5颗星。以下是本书的第9章:如何看银行的财报 第10章:投资银行股绕不开的话题的思维导图。
①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 ②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 ③推荐指数:5颗星。 ④以下是本书的第7章:银行的未来 第8章:银行的估值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此书是一枚专注银行股投资的老股民,经过10年的实战和思考,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对银行的剖析和投资总结。个人认为此书是我看过的对银行业剖析得最为专业细致且全面的书,没有之一。 2⃣️此书解决银行投资者以下五大问题: ①从银行的经营入手,告诉你银行在做什么; ②从监管的视角入手,告诉你银行在怎样的环境下经营; ③从银行财报入手,告诉你投资银行股重点看什么; ④从行业未来的发展入手,告诉你银行是否仍是值得投资的板块; ⑤最后回归本源,告诉你如何给银行估值,怎样选股。 3⃣️此书不仅解决了银行投资者关于银行股投资的问题,更解决了银行从业者关于行内工作的问题。 4⃣️作为一枚银行法律🐶的我,通过阅读此书,结合近年总结报告,不仅对银行各部室的职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对本职工作的细节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 5⃣️综上,此书对于银行投资者和从业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干货入门读物。 6⃣️推荐指数:⭐⭐⭐⭐⭐
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推荐指数:5颗星。以下是本书的第9章:如何看银行的财报 第10章:投资银行股绕不开的话题的思维导图。
①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 ②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 ③推荐指数:5颗星。 ④以下是本书的第7章:银行的未来 第8章:银行的估值的思维导图。
中国的经济制度(张五常▪著)
第一节:中国的问题
①不要告诉我什么不对。我可以在一个星期内写一本厚厚的批评中国的书。然而,在那么多不利的困境下,中国的高速增长持续了那么久,历史从来没有出现过。尤其是,不要重复某些人相信的:贪污对经济发展有利。朱镕基的肃贪行动早就把这假说推翻了。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情才产生了我们见到的经济奇迹。那是什么呢?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②2006年,广州报道该市的人均收入暴升,但主要是因为他们用产出总值除以户籍人口,忘记了数百万没有户籍的流动人口的产出贡献。
第二节:思想的冲击
①资源稀缺,竞争无可避免;决定胜负要有原则,在无数可以采用的准则中,只有市价不会导致租值消散。
②只有市场价格这个准则没有(租值消散的浪费),而市价的使用是基于有私产的存在。
③市场价格是唯一不会导致租值消散的准则,那些惯于排队数小时的人不难明白。然而,当我指出市价只能用于私有产权的制度,同志们不易接受。
④同样重要的,是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第三节:合约的一般概念
①资源使用的竞争一定要受到约束,人类才可以生存,因为没有约束的竞争必然带来的租值消散,会灭绝人类。
②原则上,我们可以把为了约束竞争而界定权利视作一类合约,而把交换权利或市场合约视作另一类(虽然市价也是约束竞争的局限)。
③天生下来人是不平等的,如果再一个“无产”的社会中每一个人平等地“无产”,人权一定要不平等才能找到社会的均衡。
④中国的等级排列其实是合约的约束,在资产本省没有权利界定的情况下,需要有这种排列界定来减低在竞争下的租值消散。
⑤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有一种转移,要从以等级界定权利的制度转移到以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或者说要从一种合约安排转到另一种合约安排来约束竞争。
没有经过流血的革命而做到这种合约转移,可以视为奇迹,而我将指出,成功的关键,是中国用上了一种刚好坐在上述的两种合约之间的另一种合约。后者称为承包责任合约。
⑥交易费用是可以在一个完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出现的。
我认为应该称为制度费用才对,即是只有社会才能出现的费用。
⑦只要竞争存在,交易或制度费用一定存在。
⑧市场的存在是因为交易或制度费用不是零而起,跟科斯懂得经典公司分析和我早年的合约选择分析是没有冲突的。说市场的出现是为了减低交易费用是近于定义性的了。
第四节:承包责任合约的演进
①中国荆棘谷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把等级界定权利转到资产界定权利的制度去。
②一九八四中期,贪污开始盛行。起初我是欣慰的,因为贪污是代替了早些时的后门交易。这清楚地显示着等级排列的制度开始瓦解。
③贪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向关联,推翻了贪污对经济有贡献的说法。但是,如果一定要说一点贪污的好处,那就是用金钱补偿特权分子或减少他们对改革的抗拒。
④从一种以合约界定权利的制度转到另一种,过程的初期中国幸运地得到了一张有市价的合约协助。称为承包责任合约,用于农业功效立见。
但当承包合约引用到工业时,遇到不少苦难。
⑤英雄所见略同——中国人这样说——过不了多久,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分离称为邓小平说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第五节:承包合约的扩张与县际竞争的兴起
①二十一世纪开始,这些亏损的国企成功地近于全面私有化,主要的协助是地价上升了。
②如果一定要在中国经济改革中选出一项关键的发展,我的选择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农业的承包与工业的层层承包组合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成就:这组合不是引用到个别农户或个别国企,而是引用到有地理界限划分的地区去。我认为这是今天中国的经济制度的重心所在。
虽然制度中的每一部分都不是新的,但组合的方法与形式是创新而又有效能。
③今天的中国,主要的经济权力不在村,不在镇,不在市,不在省,也不在北京,而是在县的手上,理由是:决定使用土地的权力落在县之手。
③处理好土地的使用,让广大的群众脱离饥寒交迫之境,经济会因为有储蓄、投资与科技改进的支持而上升。
第六节:县制度的佃农分成
①出售土地差不多是唯一能让他们获取足够资金来发展该市的办法,而他们要让私营的发展商人表演专业的运作。
②换言之,南方缺少了土地使用的调整弹性,减少了县与县之间的竞争效能。不是说南方的县不竞争,而是他们没有北方那种调整土地使用的大弹性。这经验也教训我们,不用政府策划而单靠市场必然较有效率的看法是错的。
③增值税给政府带来最高的收入,县干部最关心此税。
第七节:分成方程式的效果
①我倾谈过的县干部多数认为,奖金率足以鼓励他们东奔西跑。
第八节:县现象的经济解释
①一个县可以视作一个庞大的购物商场,由一家企业管理。租用这商场的客户可比县的投资者。商场租客交一个固定的最低的租金(等于投资者付一个固定的地价),价一个分成租金(等于政府收的增值税),而我们知道因为有分成,商场的大业主会小心地选择租客,多方面给租客提供服务。
②付钱之外,投资者要在合约指定的期间履行指定的项目才能获取土地的使用权。
③中国的县制度的每一部分都不是新的。新而重要的是这些部分的组合,通过承包责任合约的扩张:使用权的授予是换取履行,而这基本原则到处用。
④从研究中国的经验中我们得到四个重要的含意。
第一,私产与市场对改进人民的生活无疑重要,但我们一定要加进界定经济制度的合约结构与安排来看问题。
第二,人民与社会面对的局限条件如何,登记界定经济制度的合约结构的选择有决定性。以县为基础的制度在中国运作得好。
第三,经济增长的速度与界定经济制度合约结构是息息相关的。
最后,我认为如果没有政府或共产党的主持,中国的经济制度不会近于奇迹地发展起来。
⑤近几年在中国推出的愚蠢政策,一般来自西方回归的经济学博士的凭空想象。这是经济学的悲哀。
第九节:县际竞争的其他效应
①一个县是否把一项政策用作粉饰橱窗,考虑的是这政策是否有助他们的竞争。
②因为县的竞争,国营企业的私有化受到压力要加速。世纪转换,地价的上升大大地协助了这私有化的进程。较高的地价让地区政府有钱补偿解散国家职工,拿开了最大的障碍。国企的买家会把原先位于市区的物业出售,搬到地价较低的工业区去。
第十节:中国的货币制度与人民币的兴起
①他(朱镕基)控制通胀的方法,是直接地约束借贷与消费,把人民币与美元挂钩。
②得到朱的启发,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货币可以用一篮子物品的物价指数为锚,用不着要真实物品的储备,条件是央行要有些外汇储备,必要时左右一下,而更重要的是不用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
把货币的用途限于货币现象,将汇率与一个可以成交的指数挂钩是不难维持的。
③我坚决反对人民币大幅升值。理由是如果要改进农民的生活,他们要被鼓励转到工业去。除非农民的生活提升到城市工人的水平,中国的经济改革不能说是成功。
④要清除人民升值的压力不困难。与其愚蠢地压制人民币的需求——央行目前正在这样做——他们大可取消外汇管制,让人民币大量地流进国家市场。
让人民币外流国家赚钱,而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泛滥,有需要时可以容易地把人民币买回来。通货膨胀的担心可以用一篮子物品作为人民币之锚而解决了。
⑤要防止通胀,以一个可以成交的实物价格的指数为锚,远胜一篮子用纸造的货币。
⑥上述提到之外,我的感受是他们要尝试美国的无锚货币制。货币政策早晚会大手采用。这会大幅地增加央行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到后来可能把县制度破坏了。
第十一节:结语
①党领导与指挥了改革行动。然而,成功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人民:刻苦,聪明,有耐力。只要能看到明天有希望,他们可以在今天忍受着巨大的艰辛。
不愉快的后记
①我们不要忘记经济改革的主旨,是要使贫困大众脱离饥寒交迫的困境,而在人口中那么多的中国,科技的发展是让低下阶层在下面竞争而把上层的科技推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