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看透银行(价值谷子地▪著) - 第7章 银行的未来第8章 银行的估值
①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 ②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 ③推荐指数:5颗星。 ④以下是本书的第7章:银行的未来 第8章:银行的估值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2-10-09 10:26:21 广东1⃣️此书是一枚专注银行股投资的老股民,经过10年的实战和思考,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对银行的剖析和投资总结。个人认为此书是我看过的对银行业剖析得最为专业细致且全面的书,没有之一。 2⃣️此书解决银行投资者以下五大问题: ①从银行的经营入手,告诉你银行在做什么; ②从监管的视角入手,告诉你银行在怎样的环境下经营; ③从银行财报入手,告诉你投资银行股重点看什么; ④从行业未来的发展入手,告诉你银行是否仍是值得投资的板块; ⑤最后回归本源,告诉你如何给银行估值,怎样选股。 3⃣️此书不仅解决了银行投资者关于银行股投资的问题,更解决了银行从业者关于行内工作的问题。 4⃣️作为一枚银行法律🐶的我,通过阅读此书,结合近年总结报告,不仅对银行各部室的职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对本职工作的细节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 5⃣️综上,此书对于银行投资者和从业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干货入门读物。 6⃣️推荐指数:⭐⭐⭐⭐⭐
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推荐指数:5颗星。以下是本书的第9章:如何看银行的财报 第10章:投资银行股绕不开的话题的思维导图。
①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 ②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 ③推荐指数:5颗星。 ④以下是本书的第7章:银行的未来 第8章:银行的估值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此书是一枚专注银行股投资的老股民,经过10年的实战和思考,从投资者的视角出发,对银行的剖析和投资总结。个人认为此书是我看过的对银行业剖析得最为专业细致且全面的书,没有之一。 2⃣️此书解决银行投资者以下五大问题: ①从银行的经营入手,告诉你银行在做什么; ②从监管的视角入手,告诉你银行在怎样的环境下经营; ③从银行财报入手,告诉你投资银行股重点看什么; ④从行业未来的发展入手,告诉你银行是否仍是值得投资的板块; ⑤最后回归本源,告诉你如何给银行估值,怎样选股。 3⃣️此书不仅解决了银行投资者关于银行股投资的问题,更解决了银行从业者关于行内工作的问题。 4⃣️作为一枚银行法律🐶的我,通过阅读此书,结合近年总结报告,不仅对银行各部室的职能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对本职工作的细节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 5⃣️综上,此书对于银行投资者和从业者而言,是一本难得的干货入门读物。 6⃣️推荐指数:⭐⭐⭐⭐⭐
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推荐指数:5颗星。以下是本书的第9章:如何看银行的财报 第10章:投资银行股绕不开的话题的思维导图。
①本人认为本书是银行股的投资者和银行从业人员必读的书籍。 ②本书作者通过深度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经营数据,不仅向投资者展现了各银行的经营方向和投资成果,使读者对社会经济的整体运行规律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且使银行从业人员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理解其本职工作。综上,此书是一本深入剖析银行业的超班级入门读物。 ③推荐指数:5颗星。 ④以下是本书的第7章:银行的未来 第8章:银行的估值的思维导图。
看透银行(价值谷子地▪著)
第7章 银行的未来
7.1 银行面临的跳站
7.1.1 宏观领域的挑战
经济“降速换挡”
经济增速下降不代表经济变糟,“增速下降”只是增长放缓,并非经济下行。
过去我国经济经历了外需拉动和投资拉动两个阶段,到现在终于过过渡到了内需拉动阶段。
这种经济“降速换挡”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
首先,由于经济降速,与之对应的广义货币M2的增速也随之下降。而M2的同比增速决定了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
其次,经济“换挡”使信贷需求的分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金融脱媒”
所谓“金融脱媒”是指资金供给绕开商业银行体系,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方,完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股权融资相关措施跟银行业务的冲突不大,真正产生显著影响的是发债注册制。
未来,这些大企业用发债代替贷款将是不可逆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银行在对公业务方面不得不向中小客户下沉。
7.1.2 行业内挑战
资本充足率提升
除了极少数优秀的银行通过提高ROA保持了ROE的水平,多数银行ROE都逐渐走低的。
提高ROA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第一,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以获得更高的净息差和更低的贷款信用成本;
第二,提升不消耗资本金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
利率市场化
期限错配是银行净息差的重要来源,也是银行利润的源泉。但是,期限错配在利率变化激烈的时候可能会造成银行利差损失,比如当银行的负债成本随着市场流动性收紧而大幅上涨的时候,由于中长期贷款的利率水平相对稳定,期限错配就会造成严重的净息差损失。
金融业的全面开放
7.1.3 行业外挑战
互联网的颠覆
回头看看,其实近几年以支付宝、微信财付通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企业正在不断蚕食零售银行的基础:从开始的第三方支付起步,逐步过渡到现金管理(余额宝)、个人信贷(花呗、借呗)、财富管理(财富通、余额宝对接大批基金)、转账。
银行的应对措施
首先,大中型银行作为在国内零售领域深耕几十年的企业,手里掌握了海量的客户信息和金融行为数据。这部分数据的价值还没有被好好利用。
其次,银行已经和大量的日常消费商户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银行有能力给客户设计更贴近消费场景的产品。
再次,不同客户对于服务的需求级别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提供的标准化服务面向海量客户,具有明显的长尾效益(可以快速增长客户规模而不必增加太多服务成本);但是对于高净值客户更为复杂的金融服务需求,标准化的服务显然不够具备吸引力。
根据“二八原则”,20%的客户掌握了全部个人财富的80%以上。所以在金融领域,资产规模比用户数量更有价值。
具体应对策略如下:
①加快对新技术的掌握,利用新技术结合目前银行掌握的海量客户数据和金融行为数据,为客户设计出更符合他们需求、体验感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②通过大数据分析,AI技术,将更多的工作人员从日常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从柜员升级为销售人员,增加对客户的交叉销售。
③利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进一步开源节流,包括开放计算中心的运维服务能力,将计算中心从一个花钱的部分,变成一个挣钱的部门;通过区块链改造国际汇款,信用证等高成本业务,降低相关的费用。
④在IT团队内组建独立的“创新特种部队”,减少冗余机构对创新的阻碍,针对少数关键技术方向做战略性突破。
⑤改变银行现有的以业务产品为核心的组织方式,而转为以客户为核心的组织方式。
7.2 发展方向
7.2.1 业务发展方向
零售银行
投行、小微重塑对公业务
资管业务
资管业务必然是银行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向之一。
7.2.2 IT发展方向
四大行
①四大行向集团化混合经营发展
②追随国家战略,积极布局海外
③更改客户覆盖模式
④重新构建IT组织架构
股份制银行
①大力拓展客户基础,增加核心负债
②提升自身的风险定价水平
③利用金融科技提升营运效率
④利用投行和财务管理业务,大力拓展非息收入
城商行、农商行
①提高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
可以考虑和互联网金融公司合作,外引流量;加强风控数据的分析、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等。
②提高IT运维水平
7.3 金融科技
7.3.1 金融科技是银行业的基石
先进IT技术的追随者
科技对银行业的颠覆
金融科技不仅能够帮助银行守住阵地,还能帮助银行在以前做得不好的地方开疆拓土。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特点除了轻资产、轻资本,其融资更多地依赖风险投资等股权融资方式。
这势必导致未来银行的对公贷款业务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信用良好的大中型企业转向股权、债权市场融资,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则更多地依赖风险投资。
如果想提高资产端收益,必须开辟新的客户群体,具体来说就是零售端的信用贷款和对公端的小微贷。
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下,客户需要什么,银行就要提供什么。
7.3.2 金融科技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率
人工智能
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可以将交易中涉及的多方信息通过区块链进行不可篡改的共享,并保证数据的一致,这无形当中就降低了银行验证信息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云计算
银行业的需求变化决定了云计算是必由之路。
大数据
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储存、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第8章 银行的估值
8.1 常见的估值方法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
现金流折现法常被理论借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首选方法,在评估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已经日趋完善和成熟。但是这种方法更适合用来评估制造业、商业等行业,不太适合金融行业。
股息率比值模型
主要适用于派系稳定的蓝筹股或现金牛股(比如公用事业股,不适合快速成长的公司。
市盈率估值模型(PE估值法)
市盈率=总市值÷净利润
市盈率的评估是相对的,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多,最好不要跨行业比较不同公司的市盈率估值。另强周期个股不适合用市盈率估值模型进行评估。
市净率估值模型
市净率=总市值÷净资产
这种估值方式非常适合用来对重资产、强周期的公司进行估值,不适合成长股和轻资产个股的估值,也不适合在牛市开启前后寻找低估的个股。
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估值模型(PEG模型)
这个估值指标是在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市盈率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
8.2 如何对银行进行估值
对成长型公司进行估值
这些公司要么是营收高速增长,要么是净利润突飞猛进。
通常在对这种成长型公司估值时,我们会使用PEG估值法,就是使PE估值和净利润增速的数值保持一致。
对现金牛型公司进行估值
常见的现金牛型公司包括公用事业股(如电力、燃气、自来水公司等)、高速公路股等。
对周期型公司进行估值
强周期型公司
如钢铁、汽车、造纸业等。
弱周期型公司
如食品、酿酒、医药业等。
对于强周期个股,由于其净利润波动巨大,所以不适用市盈率估值的方法进行评估,多数情况下是用市净率估值,估值中枢就是市净率1左右。而对于弱周期个股,可以适当考虑使用PE估值法。
银行属于哪一派?
8.3 评估银行的常见指标
8.3.1 评估银行的常见专用指标
净息差
净息差对于银行非常重要,因为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净利息收入依然占据营收的大头,部分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甚至超过80%。
非息收入占比
银行股投资者关注非息收入占比的意义,主要是看银行有多少收入是和风险资产无关的。
不良率、不良偏离度
不良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余额
不良偏离度=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不良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有经验的银行股投资者将关注贷款戏称不良贷款的“蓄水池”。
成本收入比
成本收入比=营业费用÷营业收入×100%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如果把银行比作一辆汽车,那么资本充足率就相当于油表的警告线,一旦低于该线就必须“加油”——补充资本金,否则只能“降速”或“停车”——降低扩表速度或者缩表。
概念链接:
资本充足率=资本/风险加权资产=(一级资本+二级资本)/风险加权资产
四个重要的概念:
核心一级资本
实收资本(主要是普通股权)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其他一级资本
优先股
永续债
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未披露准备金
一般损失准备金
从属有期债务
(债权/股权)混合资本工具
次级长期债券
风险加权资产
8.3.2 评估银行的核心目标——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RORWA)
RORWA的计算
RORWA=净利润÷风险加权资产
银行间的横向对比
银行间的纵向对比
8.3.3 筛选银行的黄金法则——内生性增长
内生性增长的判断标准一:核心资本充足率
在不进行股权融资的情况下,其核心资本充足率是否能振荡攀升。
内生性增长的判断标准二:净派现能力
在一段时间的净派现能力(分红金额-融资金额)。
内生性增长的判断标准三:RORWA
8.3.4 RORWA和内生性增长的关联
核心资本充足率和RORWA的关系
(1)相同的风险资产增速下,核心资本充足率越高,维持所需要的RORWA越高。
(2)相同的风险资产增速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条件下,分红越低,所需要的RORWA越低。
RORWA=(核心资本充足率×风险加权资产增速)/(1-分红率)
9家银行的对比分析:招商银行一枝独秀
关于RORWA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否可以无限制地提高?
答案是不能。根据公式,核心资本充足率越高,维持相同的风险资产增速和分红率所需要的RORWA就越高,而提升RORWA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二,兴业银行为何不像其他银行那样将分红率提升到30%?
第三,未来两年(2020年、2021年)主流银行里,哪些可以没有外部资本补充的情况下维持核心资本充足率?
第四,银行如何才能提升ROR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