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读书笔记
关爱的人常常让你感到痛苦,觉得自己是情感勒索的受害者,在亲密关系中常常被羞辱......种种这些让你受伤的行为,可能都指向一种疾病:边缘性人格障碍。 本书是写给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亲友的疗愈之书。作者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帮助我们认识边缘性人格障碍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人们的亲密关系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它提出相应的方法,指导人们如何摆脱患者带来的负能量。
全书围绕着“真正的阅读是自主阅读”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剖析了家长关于阅读应用的 4 个重要认知,提供了系统且易用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享受阅读乐趣,同时也解答了令很多家长困扰的问题——不同年龄段孩子阅读的注意事项、如何选书、男孩女孩阅读的区别、什么时候开始读名著等。
通过阅读和学习本书,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这种超凡的领导力。以本书为基础的理论课程,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名企业领导者以及各界人士实现了他们的梦想。相信此书对管理者、员工、伴侣、家长等终身成长者大有裨益。
陈存仁从一个市民的生活视角出发,以银元流通为线索,串起老上海的经济变迁;通过有趣的掌故,细致刻画了民国的人事风物,呈现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此外,作为一位儒医,作者更在书中记叙了传统教育浸润下的处世哲学、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理财方法,对今日年轻的读者不失为一种亲切的启发与鼓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和非边缘性人格者
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
指已确诊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
非边缘性人格者
指受到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行为影响的人
认识边缘性人格障碍行为
与正常人的区别
感受更强烈
行为更极端
难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患者的常见想法
我必须时刻被生命中重要的人关爱,否则就一文不值
我的感受是由外部导致的
有人对我很不好,那我整个人也都不好了
当我孤独一人时,什么也不是
患者的防御机制
感觉创造现实:无意识地修改现实去匹配自己的感觉
合理化:应该去运动但嫌麻烦,就说太忙了
鬼抓人:投射游戏
都是你的错:持续不断地指责和批评
行为模式
必败局面
对他人:置他人于必败局面
对自己:让自己前后矛盾
被抛弃的恐惧和被吞噬的恐惧
考验你的爱
幼稚的世界观
非边缘性人格者对患者行为的常见反应
困惑
丧失自尊
感觉陷入困境和无助
退缩
负疚与羞愧
开始不良行为
孤立
过度警觉和身体疾病
接受患者的思想和感受
相互依赖
重新掌握你的生活(非边缘性人格者)
从内心开始改变
你无法让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主动求医
不要认为对方的行为是冲着你来的
照顾好自己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设置界限,磨练技巧
辨识强烈情感反应的“导火索”
确定你的个人界限
化解怒火与指责
选择一种平和的交流方式
做到四不要:不要辩解、不要否定、不要反击、不要退缩
自信而清晰地申明你的需求
不再“海绵式吸收”,开始“镜面式反射”
与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讨论你的个人界限
要求对方改变:DEAR沟通方式
描述
表达
申明
强化
制定安全计划
面对失控的愤怒
先让自己和孩子暂时回避
不要忽视或默默忍受
围绕愤怒设置个人界限
面对身体虐待
查阅“家庭暴力应对”和“危机干预”的相关信息
面对自残
不要为任何人的行为负责
不要说教、数落对方
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保持冷静并用实事求是的方式讲话
围绕自残设置你的个人界限
保护孩子不受边缘性人格障碍行为的影响
树立好榜样
获取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支持
强化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鼓励独立思考,带给孩子全新体验
帮助孩子客观看待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
为孩子寻求治疗
带孩子离开受虐环境
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患病孩子的父母应该怎么做
保证家庭成员的安全
负责病儿的治疗
创造适宜的环境
对抗歪曲事实
行动前注意事项
采取行动前,与专业人士商量
保护自己,也不要去伤害对方
策略
减少你的弱点
思考患者的反应,反省自己的弱点,做好应对计划
不做回应:对方的行为后果无关紧要或让你尴尬时,可以置之不理
开诚布公地回应:患者造成的后果较轻时,可以直接揭穿谎言
帮助你做出选择的要点
在留下或离开之外,还有其他选择
思考在这段亲密关系中,自己想要和需要得到什么
不要为了孩子勉强在一起
康复与希望: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