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所得税
所得税是各地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个人应纳税收入的定义同时所得税又称所得课税、收益税,此导图围绕核算的基本原理等内容讲述所得税费用
编辑于2022-08-17 00:03:34 四川省第19章 所得税
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与期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期末>期初,补记;期末<期初,冲回
4.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原值-折旧 摊销(税法)
(一)固定资产
(二)无形资产:差异产生于a.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b.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1. 内部研究开发成的无形资产
非“三新“,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无暂时性差异
税法:形成”三新“,在未形成无形资产前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按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50%;形成无形资产后,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原因:因为该无形资产的确认不是产生于企业合并交易,同时在初始确认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所以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影响。【背★★★】
2.后续计量的差异主要在摊销?减值?使用寿命不确定的只能判断减值【例题第107讲P2】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例题第107讲P3】
1.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综的变动不影响会计利润的调整

账面价值按公允 ; 计税基础按取得成本
(四)其他资产
1.投资性房地产
2. 将国债作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丁字账余额-减值)
3. 其他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税法不承认减值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抵扣金额 )

(一)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售后服务等原因确认的预计负债(计税基础=0)
1. 会计规定 企业对于预计提供售后服务将发生的支出在满足有关确认条件时,销售当期即应确认为费用,同时确认预计负债。 2. 税法规定 如果税法规定,与销售产品相关的支出应于发生时(将来) 。因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将来税前扣除。因该类事项产生的预计负债在期末的计税基础为其账面价值与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为零。(有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债务担保:账面价值=计税基础,不允许税前扣除
(二)合同负债
(1)合同负债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如房地产开发企业 ),计税基础为0。 (2)合同负债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三)应付职工薪酬
1. 会计规定 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均应作为企业的成本费用,在未支付之前确认为负债。
2. 税法规定 税法中对于合理的职工薪酬基本允许税前扣除,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成本费用支出的金额,超过规定标准部分,应进行纳税调整。
1.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2.职工福利费用、工会经费支出、五险一金、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超过部分在当期和以后期间均不允许扣除
无差异
2.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扣除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离职后福利: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四)递延收益(免税收入?)
(1)递延收益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为0。(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递延收益未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相等。 (不产生)

(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交易性金融负债,有可能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六)其他负债
如应交的罚款和滞纳金,不允许当期和以后期间税前扣除,不形成差异,调增当期所得税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差异影响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1)会计:合并方取得的被合并方的有关资产、负债均按照账面价值确认
(2)税法:合并方自被合并方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应重新认定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会计:购买方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
(2)税法:免税合并,计税基础为原有的计税基础
结论:因有关暂时性差异产生于企业合并,且该企业合并为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暂时性差异相关的所得税影响的确认的同时,将影响合并中确认的商誉。
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的含义和种类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未来多交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未来少交税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 未作为资产、负债的相关项目的暂时性差异,如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 职工教育经费
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而未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但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0之间存在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
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几乎无条件的确认 )
1.企业对于几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特殊情况
(1)商誉的初始确认,非同控免税合并下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如果该项交易或事项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所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不同,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3)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投资等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一般不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但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该确认: ①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②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 很可能不会转回 ,从而无需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背】(4)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投,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是否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应考虑投资的持有意图
①在准备长期持有的情况下,对于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投资企业一般不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a. 没有处置: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其他权益变动等,不会转回;b. 分红免税 ) ②在持有意图由长期持有转变为拟近期出售的情况下,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有关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1.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以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适用未来所得税税率计量。 2. 无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期间如何,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不要求折现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有条件的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 确认的一般原则: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以未来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
 (1)对与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不确认,因为不能高估资产) ①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②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①权益法下的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确认应予承担的部分相应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少账面价值,但税法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在持有期间不发生变化,造成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②投资企业对有关投资计提减值准备,也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2)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和税款抵减,应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确认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2.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如自行开发研究的”三新“无形资产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1.适用未来所得税率,不折现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值,可转回 (1)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2)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利益, 应当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以后,以后期间根据新的环境和情况判断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使得递延所得税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能够实现的,应相应恢复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特殊交易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
(一)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1. 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或对前期差错更正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计入 其他综合收益 3. 同时包含负债及权益成分的金融工具在初始确认时计入所有者权益 4. 自用房地产转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等。
(二)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在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购买日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而不予以确认。 购买日后12个月内,如取得新的或进一步的信息表明购买日的相关情况已经存在,预期被购买方在购买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带来的经济利益能够被实现的,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时减少商誉,商誉不足冲减的,计入当期损益(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商誉 所得税费用 新的事实于购买日并不存在,确认与企业合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三)与股份支付相关的当期及递延所得税【主观题】【例题第112讲P2】
1.不允许税前扣除,不形成暂时性差异
2.允许税前扣除,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3.对于附业绩条件或服务条件的股权激励计划,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确认的成本费用在等待期内不得税前抵扣,待股权激励计划可行权时方可抵扣,可抵扣的金额为实际行权时的股票公允价值与激励对象支付的行权金额很可能存在差异。
(1)企业应根据期末的股票价格估计未来可以税前抵扣的金额,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如果预计未来期间可抵扣的金额超过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超出部分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当期损益。
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当期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但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2.递延所得税一般计入所得税费用,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1)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例题第113讲P2】

所得税的列报
列报的基本原则

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