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学概论
这是一个关于自考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学概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文学观念2.文学语言组织3.文学的形象系统4.叙事作品5.抒情作品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管理学
【毛概】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计算机
中国近代史
14章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和控制
管理学第一章
美术生所能报考专业
社会学概论新修
计算机专业信息资源管理
第三章 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文学概论
1.文学观念
1.文学观念的嬗变
一、文学四要素的文学活动
必背
文学活动四要素
艾布拉姆斯
作品、作家、世界、读者
文学活动
过程、体验、创作、接受
文学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
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再现说(模仿说)
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
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
表现说
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
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实用说
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或手段(寓教于乐、教化说、诗言志)
独立说
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作
客观说
文本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与作家读者无关
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
体验说
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体验这种关系
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三、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
1.时代的原因
2.文学自身的原因
3.人的原因
人类的文学艺术路线:再现--表现--装饰
四、文学定义
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
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语言艺术
2.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
一、文化概念
广义的文化--人的一切生活方式
狭义的文化--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
符号论的文化概念--符号活动创造的意义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
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
叩问人的生存意义
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憧憬人类的未来
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
三、文学的文化意义的发现
品质阅读--语言和审美的范围
价值阅读--发现 作品的价值意义
四、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互动关系
文化与科学文化
文化与历史文化
文化与其他艺术文化
3.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一、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
作品中的因素来源于社会生活
我们面对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物
文学改造社会生活
二、文学是人的一种审美活动
含义
审美是对事物的情感评价
条件
1.主体心理层
2.客观对象层
3.中介层
特点
广阔的包容性
思想的深刻性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意识形态的生成和理论概括
内涵
从性质上来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从目的功能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4.文学是作家体验的凝结
一、经验、体验与文学
经验与体验
个人的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经验中见出深意、诗意与个性色彩的那一种形态
关系
经验是体验的基础
体验是对经验的意义和诗意的发现与升华
体验与文学
作家体验的特性
情感的诗意化
文学是作家的个体体验,这种体验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情感的诗意化。 移情论:德国美学家 里普斯,所谓移情,就是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置到事物里去。 李白的诗歌《月下独酌》,诗中的关系,不在于客观的景物,而是内在的“情感物”。 李白的诗歌《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为诗人的体验,是“移情”的体验
意义的深刻化
情感是体验的核心。 反刍:再度体验。 布洛提出“距离说”。
感受的个性化
体验中的感受受到自己的出身、经历、爱好、理想、性格、气质、能力等的“塑造”而成为个人的独特的感受。 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
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
王国维:”出入说“--文学作品要能够做到“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
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
获得对对象本身的超越
获得“童心”,超越
明代李贽提出“童心说”,强调诗人应该用“赤子之心”去感受世界。
2.文学语言组织
第一节 文学文本
一、文学文本的概念
1.文本: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段落等待读者阅读。
2.文学文本:有待读者阅读的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系统
3.文学作品:指已经读者阅读并赋予特定意义的语言形态
文学文本加上读者阅读才变成文学作品。
二、文学文本的层面
选择题
中国古代的认识
1.言意说(二层面说)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2.言象意说(三层面说)
1.代表:三国王弼,提出言、象、意三层面说 2.姚鼐把2个层次具体化,外在语言(格律声色)-内部意义(神理气味) 象:古人象征自然现象和变化的符号(八卦图)
西方的认识
1.两层面说
但丁:"字面"、"譬喻、道德和奥秘意义"
黑格尔:外在形状、内在意蕴
2.四层面说
美学家英加登提出
第一层:语音及高一级的语音组合--基本层面
第二层:意义单元--核心层面
第三层:多重图式化面貌--”未定点“:有待读者去具体化
第四层:再现的客体--最后层面
补充:某些文学文本中还存在着”形而上特质“(崇高、悲剧性)---伟大的文学
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语言组织(初级层面)、文学形象系统(核心层面)、文学意蕴世界(最深层面)
第二节 文学语言组织
第三节 文学语言组织的层面
第四节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3.文学的形象系统
4.叙事作品
5.抒情作品
9.文学的源流
8.文学接受
7.文学创作
6.文学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