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这是一个关于第2章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认知的概述2学前儿童感知和注意的发展3.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4.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5.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编辑于2022-08-21 22:03:59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1. 认知的概述
1.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1.2. 认知研究的新方法
1.2.1. 习惯化
1.2.2. 去习惯化
1.2.3. 习惯画的心理学意义
2. 学前儿童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I. 感知觉概述
I.1. 感觉概念
I.2. 知觉概念
I.3.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II. 婴幼儿的感知觉
II.1. (一)1.肤觉 2.触觉 3.温觉 4.痛觉
II.2. (二)前庭觉(三)嗅觉、味觉(四)听觉(五)视觉
II.3. (六)形状知觉(七)深度知觉(八)方位知觉(九)可知度
III. 多通道感知与自我效能感
III.1. 多通道感知(概念)
III.2. 自我效能感(概念)
III.3. 自我效能感(形式)
IV.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IV.1. 适应的大脑有利于刺激
IV.2. 感觉剥夺的概念
IV.2.1. 感觉轰炸的概念
IV.3. 黎巴嫩的研究
IV.4. 不良教养方式
IV.4.1. 儿童早期学的危害
V.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V.1. 注意的概述
V.1.1. 1.概念2.特点3.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4.种类5.注意的品质6.有意注意的概念7.无意注意的概念8.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9.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0.注意的功能11.两者关系
V.2. 注意的发展
V.2.1. 1.稳定性2.注意与知觉变化
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A. 记忆的概述
A.1. 1.记忆的概念2.记忆的过程3.种类4.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5.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B. 婴幼儿的记忆
B.1. 1.婴儿肌的发生(0-3岁)2.自传体记忆(概念)
C. 幼儿的记忆发展
C.1. (一)识记(二)再认与回忆(三)记忆恢复现象(四) 幼儿记忆策略:
C.1.1. 视觉复述策略2.特征定位策略3.复述策略4.组织性策略5.提取策略
4.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4.1. 想象的概述
4.1.1. 1.想象的定义2.表象的概念3.想象的特征4.想象力的重要性5.想象意义6.无意想象7.有意想象8.再造想象9.创造想象10.幻想分类
4.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4.2.1. 1.想象发展的年龄2.创造想象的标志3.幼儿的想象特点4.儿童再造想象特点
5.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5.1. 思维的概述
5.1.1. 1.思维的概念2.思维的特点3.间接性4. 概括性5.组织性
5.2.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5.2.1. 1.直觉行动思维(定义)2.具体形象思维(特点、概念)3.抽象逻辑思维(定义)4.去自我中心化(概念)
5.3. 表征
5.3.1. 1.什么是表征2.表征过程3.能力4.表现
5.4. 概念
5.4.1. 1.什么是概念2.概念的起点3.婴幼儿是否是一块白板说证明4.概念层次5.掌握实物概念的4个阶段6.掌握实物概念的典型阶段7.计算5个原则的支配
5.5. 问题解决和推理
5.5.1. 1.问题解决的概念2.编码3.什么是推理4.推理分类
5.6. 学前儿童的认知社会
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
1. 认知的概述
1.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1.2. 认知研究的新方法
1.2.1. 习惯化
1.2.2. 去习惯化
1.2.3. 习惯画的心理学意义
2. 学前儿童感知和注意的发展
I. 感知觉概述
I.1. 感觉概念
I.2. 知觉概念
I.3.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II. 婴幼儿的感知觉
II.1. (一)1.肤觉 2.触觉 3.温觉 4.痛觉
II.2. (二)前庭觉(三)嗅觉、味觉(四)听觉(五)视觉
II.3. (六)形状知觉(七)深度知觉(八)方位知觉(九)可知度
III. 多通道感知与自我效能感
III.1. 多通道感知(概念)
III.2. 自我效能感(概念)
III.3. 自我效能感(形式)
IV. 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IV.1. 适应的大脑有利于刺激
IV.2. 感觉剥夺的概念
IV.2.1. 感觉轰炸的概念
IV.3. 黎巴嫩的研究
IV.4. 不良教养方式
IV.4.1. 儿童早期学的危害
V.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V.1. 注意的概述
V.1.1. 1.概念2.特点3.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4.种类5.注意的品质6.有意注意的概念7.无意注意的概念8.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9.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0.注意的功能11.两者关系
V.2. 注意的发展
V.2.1. 1.稳定性2.注意与知觉变化
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A. 记忆的概述
A.1. 1.记忆的概念2.记忆的过程3.种类4.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5.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B. 婴幼儿的记忆
B.1. 1.婴儿肌的发生(0-3岁)2.自传体记忆(概念)
C. 幼儿的记忆发展
C.1. (一)识记(二)再认与回忆(三)记忆恢复现象(四) 幼儿记忆策略:
C.1.1. 视觉复述策略2.特征定位策略3.复述策略4.组织性策略5.提取策略
4.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4.1. 想象的概述
4.1.1. 1.想象的定义2.表象的概念3.想象的特征4.想象力的重要性5.想象意义6.无意想象7.有意想象8.再造想象9.创造想象10.幻想分类
4.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4.2.1. 1.想象发展的年龄2.创造想象的标志3.幼儿的想象特点4.儿童再造想象特点
5.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5.1. 思维的概述
5.1.1. 1.思维的概念2.思维的特点3.间接性4. 概括性5.组织性
5.2. 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5.2.1. 1.直觉行动思维(定义)2.具体形象思维(特点、概念)3.抽象逻辑思维(定义)4.去自我中心化(概念)
5.3. 表征
5.3.1. 1.什么是表征2.表征过程3.能力4.表现
5.4. 概念
5.4.1. 1.什么是概念2.概念的起点3.婴幼儿是否是一块白板说证明4.概念层次5.掌握实物概念的4个阶段6.掌握实物概念的典型阶段7.计算5个原则的支配
5.5. 问题解决和推理
5.5.1. 1.问题解决的概念2.编码3.什么是推理4.推理分类
5.6. 学前儿童的认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