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原苹果修剪关键技术
高原苹果修剪关键技术知识梳理,包括苗木选择、土肥水田间管理、主要树形修剪技术、定植后前4年周期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存储等等。
编辑于2022-08-24 10:27:19 四川省高原苹果 修剪关键技术
术语和定义
高原苹果修剪关键技术(省标准)
乔化砧
砧木(rootstock)是指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乔化砧,一般指使嫁接苗长势旺盛,高大的砧木,常采用实生繁殖,根系发达。
矮化中间砧
中间砧即在砧木和接穗间再嫁接一段砧木。具有使果树的树冠矮小和生长势较弱等矮化作用的中间砧叫矮化中间砧。
矮化自根砧
自根砧是通过自身器官、组织体细胞等无性繁殖方式获得的带根系的砧木。用具有矮化作用的自根砧直接嫁接接穗的叫矮化自根砧苗木。
气候选择
年平均气温8.0℃~13.5℃,
1月平均气温>0℃,
6月~8月均温≤20℃,
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
≥10℃的有效积温2000℃以上,
年降雨300mm~800mm,
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下。
品种与 砧木选择
品种选择
选择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强、耐贮运、商品性优的早、中、晚熟品种。适宜川西高原种植的苹果品种参见附录A。
砧木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耐病虫能力强、砧穗亲和力强的砧木。适宜川西高原苹果生产的砧木品种参见附录B。
苗木质量
苗木质量应符合GB 9847规定的一级苗的要求。
挖栽植沟或穴
以栽植沟和栽植穴为主。
栽植沟的规格一般沟宽×沟深为100cm×80cm;
栽植穴一般长×宽×高为80cm×80cm×80cm。
砂土或瘠薄地可适当加大、加深。
栽植沟或穴内由底部至上分别填1/3秸秆、1/3有机肥和1/3熟土,
其中有机肥与熟土搅拌均匀,
及时灌水待沟或穴土壤沉降后方可进行定植苗木。
配制授粉树
配制授粉品种,比例按1:6~8为宜;栽植专用授粉树,比例按1:15~25为宜。
定植
定植时要将根系舒展开,
苗干扶正,
嫁接口朝迎风方向,
边填细土边轻轻震动,上提树苗,踏实根系周围土壤,使根系与土充分密接。
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1m的树盘;
栽植深度以土壤下沉后,根颈部与地面相平为宜。
种植完毕后,立即灌透水,并将树盘用薄膜覆盖以保湿、增温。
定植后管理
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70%~80%。
越冬防护
越冬防护以树干涂白为主。减少树干对阳光的吸收,降低树干昼夜温差,防止树冻伤和冻裂。
深翻土壤
土壤管理
对不同土壤质地的果园进行分类管理。
瘠薄山地或非耕地要进行扩穴深翻,
土层浅薄的果园要适时填土增厚土层,以利于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
深翻在采果后至晚秋前结合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进行。
全园深翻
即将栽植穴外的土壤一次性全面进行深翻,
深度60~80cm左右。
定植前用机械一次性深翻,也可定植后隔行、隔株轮换深翻,
2~3年内完成。
扩穴深翻
即在树冠外围滴水圈下挖环状沟,
沟宽80cm左右,沟深60cm左右,
沟中施入经腐熟过的有机肥或沤制过的秸秆等土杂肥,
2~3年内完成全园的扩穴深翻。
中耕
是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
主要是松动表层土壤,
一般结合除草,在降雨、灌溉后以及土壤板结时进行,
可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
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等。
果园中耕方式有:行间生草、树下覆盖、清耕三种。
覆盖果园不宜进行中耕。
果园行间生草
在果树行间撒播草种,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减少水土流失,
种养结合,发展果草畜循环农业。
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能;
适宜的生草
果园生草的草种选择浅根系、覆盖率高、植株矮小和茎叶质嫩等草种,
以三叶草、紫花苜蓿、美国菊苣、毛叶苕子等为宜;
果园常见的野生杂草,经人工选择,也可作为生草品种使用。
生草管理
a)及时除去杂草、合理灌溉和增施氮肥,促进草的生长。出现生草不均的地块要及时补种。
b)刈割。生草覆盖住地面并达到30cm以上时,要及时刈割,促进分蘖或分技、提高覆盖率、增加产草量。幼龄果园,果树行间空闲地面大,草可以留得高些,成年果园相反。把割下的草喂养牲畜,也可覆盖在树盘下,增加肥力。
c)肥水管理。在生长季节前期要施肥,生草地一般施用氮肥,施肥后灌水。
生草管理续
d)保护天敌。果园生草可改善微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也为害虫天敌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应在日常管理中注意保护天敌。喷洒农药时避开草坪,保护栖息在草中的天敌昆虫。
e)草的更新。多年连续生草,会使果树的根系上移,和草根一起在土壤表层形成盘根错节的“板结层”,要进行更新,在秋季结合施有机肥,深翻埋入地下。
f)防鼠灭火。果园生草,特别是冬春季,要提防鼠害。秋后果树树干涂白或包扎塑料薄膜防止鼠害。生草果园,清扫干净行间的落叶、枯枝,预防火灾,可集中堆放、发酵腐烂,或者粉碎还田。
树盘覆盖
以树干为中心轴,两侧覆盖地布50cm~80cm,可防止杂草,也可保肥保水。地布覆盖多与果园肥水一体化设施结合使用,可节肥节水省工;没有水肥一体化设施的果园追肥可两侧扒开施入。
施肥原则
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树体营养状况确定施肥量,提倡按测土配方进行施肥,并符合NY/T496 的规定。
基肥
9~10月份苹果采收后应及时施足基肥,
以补充树体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树体营养积累。
基肥须经高温发酵或沤制过的有机肥为主,并配少量的氮素化肥。
有机肥主要用厩肥(牛粪等)、堆肥、沤肥和人粪尿等,
施肥量按每生产1kg苹果施1.5kg~2kg计算,每亩施4000kg~5000kg有机肥。
高产、稳产果园施有机肥的数量还可增加到7500kg以上。
追肥
原则
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要根据树势强弱、产量高低及是否缺少微量元素等,确定追肥种类、数量和次数。
追肥时间
a)旺长树追肥期在春梢和秋梢停长期进行。应以磷、钾肥为主,加以少量氮肥,并控制灌水。
b)弱树要在早春发芽前和春梢停长前追肥,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
c)中庸树在开花前和春梢停长前追肥,以氮肥为主,但生长后期,要减少氮肥,秋梢停长前,以磷、钾肥为主。
追肥时间续
d)追肥一般每年进行3次,
第一次在萌芽(2月底至3月初)前后进行,肥料以氮肥为主,以满足花期所需养分,提高座果率,促使新梢生长。
第二次在花后(4月中下旬),肥料以氮、磷肥为主,以减少生理落果,促进枝叶生长。
第三次在果实膨大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钾肥或复合肥为主,促进果实膨大、着色和成熟,同时有利于花芽分化,增加树体养分积累,提高果树越冬抗寒能力。早中晚熟苹果品种的物候期有所差异,追肥时间可随之调整。
追肥种类 和数量
第一次追肥以尿素为主,追肥量每亩10kg~15kg;
第二次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为主,追肥量每亩20kg~25kg,
第三次追肥以硫酸钾或三元复合肥为主,追肥量每亩40kg~45kg。
追肥方法
追肥方法基本同基肥,追肥沟一般掌握在20cm~30cm深,放入肥料后要及时盖土封严,减少肥料的损失。土壤墒情差时,追肥可结合灌水进行。
a)条沟施肥法:在果树行间(或隔行)挖一条宽50cm、深40cm~50cm的沟,肥、土混匀,施入沟内,然后覆土。
b)环状施肥法:在树冠外围挖环形沟,沟宽30cm~50cm,沟深40cm~60cm,按肥、土1:3比例混合回填,然后覆土填平。
c)根外追肥:以水溶性肥料补充果树养分,促使正常结果和预防缺素症。追肥时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喷洒部位应以叶背为主,连续喷洒,间隔7d左右时间。生长期间可多次进行根外追肥。
常用肥料 种类和浓度
a)尿素:在果树萌芽、展叶、开花、果实膨大至采果后均可喷施,施用浓度早期为0.2%~0.3%,中、后期用0.3%-0.5%。
b)磷酸二氢钾:苹果花期用0.2%,花后可增加到0.3%~0.4%。
c)硼肥:在果树开花前1%,盛花期0.3%。
灌水
灌水与排涝
在萌芽前后至新梢生长期、幼果膨大期和果实采收后分别灌水1次。
灌水量要以浸透根系分布层(40cm~60cm)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的60%~70%。
灌水方法除采用地面灌溉外,尽量采用滴灌、穴灌和地下管道等节水灌溉措施。
落叶后,12月初灌一次封冻水。
排涝
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果园,建园时须修建排水渠系。
夏季雨水较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涝。容易积涝的区域宜起垄栽培。
在果园滴灌系统上添加施肥装置实现水肥一体化。
整形修剪
按照“因树修剪,随枝作形”的修剪原则,
根据品种特性、立地条件、栽培方式以及树体的生长结果状况等,
选择适宜树形、培养丰产树体结构。
生产中主要采用纺锤形、高纺锤形等高光效树形。
基部三主枝 邻接半圆形
主要树形
主干,一般高50cm~70cm。
全树有主枝5个~6个或7个。
第一层3主枝邻接或邻近,相距在20 cm~40cm之内,在1~2年之内选定。主枝的开张角在60°~70°。
第二层1个~2个主枝,
第三层2个主枝(三杈枝落头)。
层间距
层间距,第一层主枝(基部三主枝)距第二层主枝层间距80cm~100cm或120cm。
2层~3层的间距可50cm~60cm或70cm。
侧枝,基部三主枝各有侧枝2个~4个,上层主枝各有侧枝1个~3个。
树高在4m~5m,冠径5m~6m或7m。
中心干全长2m~2.5m。
从1年生苗定植算起,平均每年留成一个主枝。到落头完毕,约13年~15年定形。
纺锤形
适宜于株行距2m~3m×4m的果园,亩栽83株~110株乔化短枝型品种和半矮化品种。树形结构标准:
定干高度0.8m以上,
树高2.5m~3m,
中央主干要求强壮而直立,
其上螺旋式上升培养10个~15个势力相近的中小型主枝,
主枝长度1m~1.5m,分枝角80°~90°,直接在主枝上培养小型结果枝组。
纺锤形续
同向主枝间距不小于0.5m,相邻主枝间夹角不小于45°,
垂直距离20cm。
成形后果园群体结构株间可轻微交接,行间1m~1.5m作业带,亩枝量控制在6万~7万个,
盛产期单株产量可在50kg~60kg。
高纺缍形 结构标准:
高纺锤形
适于株行距1.2~2m×3.5~4m的果园,亩栽83株~150株的矮化或短枝型品种。
定干高度1m左右,
树高3.2m~3.8m,
中央主干一定要强壮而且正直,
在主干上培养均匀着生15个~20个生长中庸、长势相近、呈螺旋式上升的单轴延伸的临时性小主枝,
高纺缍形 结构标准续
小主枝间距15m~20cm,枝展不超过1m,
粗度是中心干的1/3以下,直径为1cm~3.5cm,拉枝开角110°~120°,
同方位小主枝间距不少于80cm,小主枝上直接结果。
全树修长,上部和下部略短,中部略长,呈纺缍形。
成形后果园群体结构达到株间不交接,行间留1m~1.5m作业带,亩枝量控制在5万~6万个,
盛产期单株产量可在40kg~50kg。
修剪时间及作用
修剪
苹果树一年四季均可修剪,
冬季修剪主要是培养和调整树体基本骨架,合理布局结果枝组,
春季刻芽促抽枝,
夏季拉枝促进成花,
秋季疏除秋梢减少养分消耗和促进果实着色。
修剪基本原则
幼树期以促进树体生长、培养侧枝为主,拉枝促花,使其早成型、早结果;
初果期,以疏除徒长枝、过密枝为主,刻芽拉枝培养结果枝组,促花修剪,合理负载;
盛果期,针对强旺树、弱树和中庸树分别采取“控”、“促”、“保”为主的修剪措施,使树体稳定、健壮,枝条分布上稀下密,外稀内密,调整好结果部位,控制结果量,防止“大小年”结果现象。
定植当年
乔化砧及矮化中间砧苹果树的修剪
栽植后,疏除全部侧枝,保留所有饱满芽定干。
萌芽前进行刻芽,从苗木顶端下部第五芽开始,每隔3芽刻1个,螺旋刻芽,刻至距地面80cm处。
生长期间,及时控制竞争新梢生长,其它新梢开张角度;
定植第二年
发芽前一个月,对中干延长枝短截至饱满芽处,进行刻芽。
对中干上的侧枝,长度在20 cm以下的,根据其密度疏除或甩放,
20cm以上的全部极重短截。
对基部粗度超过中干1/3的新梢再次进行短截;
对侧生新梢拉枝开角至90°~110°;
对侧生新梢背上发生的二次梢及时摘心或扭梢,控制生长;
定植第三年
芽前一个月,围绕促花进行修剪,
疏除基部粗度超过着生处中干1/3的侧枝,
其余侧枝角度开张至90°~110°,
同时对枝条进行刻芽,
并应用农艺措施促花;
定植第四年后
春季修剪时,不再对主干延长枝进行短截,
冬季修剪的主要任务是疏除过密枝。
同样情况下,疏下留上、疏大留小;
树龄在10年以上的疏老留新。
修剪的重点放在夏季,
主要采用摘心、拉枝、疏剪的方法,调整树体结构和长势,促进花芽分化。
定植当年
矮化自根砧苹果树的修剪
带侧枝苗中干延长枝不短截,
对粗度超过着生部位中干1/3的侧枝,全部采用马蹄形斜口极重短截
其余侧枝角度开张至110°以上,控制竞争新梢生长,保持中干优势;
定植第二年
春季修剪时,主干距地面80cm以下的侧枝全部疏除;
80cm以上的侧枝,枝基部粗度超过着生部位1/3的,根据着生部位枝条密度进行马蹄形斜口极重短截或疏除,
其余侧枝角度开张至110°以上。
对于当年形成的新梢处理方式与第一年相同;
定植第三年后
基部直径超过2 cm的侧枝,
根据其着生部位枝条密度进行马蹄形斜口极重短截或疏除,
单株疏除量每年不宜超过2个。
对于当年形成的新梢处理方式与第一年相同。
侧枝长度控制在60 cm~90 cm。
保花保果
花果管理
采用人工授粉、蜜蜂或壁蜂传粉等方法提高坐果率和改善果形。
或盛花期(开花达到40%~50%时),全园喷施0.2%硼砂+0.3%蔗糖(蜂蜜)+0.2%尿素+芸苔素内酯5000~10000倍液混合液,以提高坐果率。
疏果定果
疏果于开花后10天开始,1个月内完成,
留果时应选择果形端正,中长果枝和果梗向下的果为主,
去除果形不正、虫果和梢头果。
疏除方法
a)以叶定果:一般按30片~40片叶留1个果。
b)以花定果:在花序分离期每20cm~25cm留一个壮花序,留中心花和1朵边花。
c)以间距定果
按20cm~25cm距离留1个果,
大型果按25cm~30cm留1个,
小型果按15cm~20cm留1个,
强壮枝适当多留,
弱枝少留,
内膛多留,
外围少留或不留。
果实套袋
为节本增效,推行轻简省力化种植技术,提倡无袋栽培。针对川西高原产区苹果面积不大,品质佳,成熟期早等特点,宜走适度规模化、精品化路线,可适度套袋。
果袋选择
选择抗雨水冲刷、透气性和遮光效果良好的纸袋。
套袋时间
花后30d~40d开始套袋,
套袋前2d~3d应喷一次杀虫、杀菌剂,
一般3d~5d内套完,
如一周内套不完,应重喷一次。
套袋方法
套袋时,要求将纸袋打成筒状,
并打开底角的通气口,
使果实处于果袋中央,
封口既要严密不流入雨水,又不要伤及果柄,影响果实生长。
摘袋
采收前15d开始除袋。
除袋时双层袋一般将底撕开后先除外袋,隔3d~5d后再除内袋,摘袋宜在早上和傍晚。
除单层袋时,先将果袋底部撕开一个裂口,
三天后再全部摘除。
铺设反光膜
果实增色
反光膜是指平覆在树冠下面,
通过反射太阳光帮助果树冠层底部果实着色、增糖的复合性型塑料镀铝的薄膜,
反光率60%~70%,
在树下铺设银色反光膜可显著改善树冠内膛光照条件,提高果面着色度,促使果实全面均匀着色。
套袋果园在摘除果袋3d~5d后进行,
没有套袋的果园宜在采收前30d~40d进行。
其他
疏枝
重点去除背上直立徒长枝,过密枝和树冠外围多余的梢头枝。
摘叶
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于采前20d,摘除贴果叶片和果台基部叶片,适当摘除果实周围5cm~10cm范围内枝梢基部的遮光叶片;
第2次,在采前7d~10d,摘除部分中长枝下部叶片。
转果
果实向阳面着色后,可轻轻转动果实,将果实的阴面转至向阳面,使果实着色均匀。
防治原则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要选购质量合格的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4285和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参见附录B)。在药剂防治上,优先采用烟熏剂、粉尘剂,要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残效期短的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并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腐烂病、褐斑病、白粉病、霉心病等;主要虫害:蚜虫类、螨类、食心虫类。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对苹果苗木、砧木种子、砧木苗、接穗的检疫处理,严防检疫对象和其它新病虫的传入、传播。采取剪除(或刮除)并收集病虫枝、树干翘裂皮和枯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加强肥水管理、科学修剪、合理负载、果实套袋等措施防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
采取人工捕杀、摘除销毁、刮除病斑,悬挂糖酒醋液、黄板、树干缠草、诱虫灯等防治病虫害。
生物防治
通过人工繁殖释放、助迁、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食蚜蝇、日光蜂等天敌,利用性诱剂诱杀或干扰交配。
化学防治
符合GB 4285、GB 8321的要求,尽量选用生物农药,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C
采收
果品采收和采后处理
根据果实成熟度、用途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采收期。
成熟期不一致的品种,应分期采收。
采收时轻拿轻放,防止挤压、碰撞、刺伤。
分级包装
按照苹果横径大小,分为3级
80mm以上为1级;
70mm以上为2级;
65mm以上为3级。
分级后的果实要用蜡纸或塑料网套包装。
包装用纸箱、箱板、隔板、果垫、包装纸、胶带纸均应清洁、无毒、无异味,箱体两侧留4-6个气孔,
气孔直径15mm左右,
箱体应注明商标、品种、产地、重量。
贮藏
采收后处理
果品贮藏期不许使用化学药品保鲜,
放在果品专用的气调库、恒温库内贮藏,
库内要通风,保持清洁卫生、无异味,
箱装苹果不要直接着地和靠墙,并注意防鼠、防潮。
堆码不得堆放过高,
垛间要留有通道。
运输
运输果品的工具要清洁卫生,不能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装,在存放和运输期间,要防止日晒、雨淋,并要防冻、防热,装卸时要轻装、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