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原苹果栽培技术
高原苹果栽培技术知识梳理,包括苗木定植、授粉套袋、常见树形修剪技术、疏花疏果、铺设反光膜等等。
这是一篇关于害与解决办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失眠类型、原因、症状、危害、预防、解决方案、药物治疗。
大黄生产技术规程总结,包括园地选择、种子处理、土肥水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等。
灵芝代料生产技术规程总结,包括产地环境、营养料配方配置、接种消毒、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高原苹果 栽培技术
一、幼苗栽植
高原苹果修建关键技术
5.2栽植时间
栽植时间为春季萌芽前。
5.3栽植密度
根据砧穗组合、环境条件、整形方式和管理水平确定栽植密度。株行距为:半矮化栽培、中小冠树形:3 m×3 4 m;乔化栽培、中冠树形:3 —4 m×4 —5 m、4—5 m×5 —6 m。
定植
定植穴长宽深均为80 cm—100 cm,在砂土或紫色土瘠薄地可适当加大、加深。
栽植穴或栽植沟内施入符合DB51/338规定的、以腐熟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料,每穴30kg—50kg,将肥料与土混匀填入地平面30 cm以下。
清除苗木嫁接膜,适度修剪根系。将苗木根部放入穴中央,嫁接口朝迎风方向,舒展根系,扶正,边填细土边轻轻向上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壤密接。
定植续
填土后在树苗周围做直径l m的树盘,浇透定根水,覆细土。
营养系矮化半矮化自根砧苗木的接口应高出地面10 cm以上,
营养系矮化半矮化中间砧苗木也可将二分之一长度的中间砧埋于地下。
栽植深度为土壤下沉后实生砧苗木的接口高于地面,
授粉
等量配置或差量配置授粉树。
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果实经济价值相近时可采用等量成行配置。
主栽品种和授粉品种果实经济价值相差较大时实行差量成行配置。
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栽植比例为4—5 : 1。同一果园内栽植2个—4个品种。
栽苗后立即定干,采用切口覆膜、涂蜡等适当措施保护定干剪口。
定植后勤浇水,灌水后树盘可覆盖薄膜、覆草等保墒。
二、整形修剪
按照NY5012标准执行。
8.1整形
主要树形为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和细长纺锤形。
小冠疏层形
属中冠树型
适于乔砧普通型品种、半矮砧普通型品种、乔砧短枝型品种组合。
树高3 m—3.5 m,干高0.5 m—0.6 m,5个—6个主枝(第一层3个,第二层2个,第三层1个)。
自由纺锤形
属中小冠树型
适于矮砧普通型品种、半矮砧普通型品种和生长势强的短枝型品种组合。
树高2.5 m—3.0 m,干高0.5 m—0.7 m,
中央干上螺旋上升着生10个—15个主枝,
主枝长度1. 5 m—2. 0 m,分枝角700—900。
同向主枝间距不小于0.5 m。树冠上小下大,呈阔圆锥形。
细长纺锤形
属小冠树型
适于较密植和矮砧普通型品种、矮中砧短枝型品种组合。
树高2 m—3 m,干高0.5 m—0.7 m,冠径1.5 m—2.0 m。
在中央领导干上不分层次,均匀分布15个—20个侧生分枝,
由下而上分枝角度越来越大,下部枝700—800,中部枝800—900,上部枝1000—1200,
树冠上部渐尖下部略宽,呈细长纺锤形。
8.2.1幼树期
8.2修剪要点
除竞争枝和近地枝梢外,保留定干后发出的所有枝,第3年冬剪时疏除整形带以下的全部多余枝。
春季对枝中后部、背后和两侧不易萌发的芽进行刻伤。
冬剪时,一二年生树以中短截发育枝为主,促发长枝;
缓放二年生树的个别长枝和三年生树的大部分长枝,促发中短枝。
二三年生树于生长季进行拉枝。
8.2.2初果期
冬剪疏除密生旺枝、徒长枝和纤细枝,
生长季进行拉枝,辅以刻芽、环剥,培养以中小结果枝组为主的健壮结果枝群,调节结果量,合理负载。
8.2.3盛果期
强旺树、弱树和中庸健壮树分别采取以“控”、“促”和“保”为主的修剪措施,使树体稳定、健壮。
除冬剪外,加强生长季修剪,拉枝开角,
及时疏除树冠内直立旺枝、密生枝和剪锯口处萌蘖枝,
使枝条分布上稀下密、外稀内密,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盛果期续
行间冠距保持一定距离,行内略有交叉。
调整好结果部位,控制结果量,结果枝、营养枝和预备枝配套,
并轮流转换,防止“大小年”结果现象。
冬季修剪剪除病虫枝,清除病虫僵果。
8.2.4更新复壮期
加强各类多年生枝和枝组的更新复壮,尽量维持产量。
三、花果管理
按照NY5012规定执行。
9.1授粉
采用人工授粉、蜜蜂传粉等方法提高座果率和果实整齐度。
9.2疏花疏果
根据花、果间距疏花疏果,间距与留果方法为:实生砧嫁接树,中型果品种以果间距15 cm—25 cm留单果为主,留双果为辅;
大型果品种以果间距20 cm—30 cm留单果。
矮化中间砧树及短枝型树中型果品种以果间距15 cm—20 cm留单果;
疏花疏果续
大型果品种以果间距20 cm—25 cm留单果。
在花序伸出期至花蕾分离期,按间距疏除过多、过密的瘦弱花序。
所留花序只保留中心花和1朵—2朵边花,单株留花量可比计划留花量多1倍—2倍。疏果在盛花后25 d内完成,每个果台留一个果。
9.3果实套袋
有条件的果园提倡用苹果专用纸袋套袋栽培。
套袋时期,早、中熟品种在落花后30 d左右进行,
中晚熟、晚熟品种为落花后35 d—45 d进行。
套袋前必须喷1 次—2 次符合DB51/337规定的杀虫、杀螨剂和杀菌剂混合药液,药干后选择生长正常、健壮的果实及时套袋。
较难着色的红色品种选用专用双层袋,
果实套袋续
黄色品种和较易着色的红色品种可选用单层袋。套袋时防止纸袋贴紧果皮。
易生果锈的品种应在疏花的基础上,及早疏果、套袋。
果实成熟前根据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确定除袋具体时间。
一般红色早熟和中熟品种,以及黄色和绿色品种,宜在适期采收前15d左右进行;
红色中晚熟和晚熟品种宜在适期采收前7d—15d进行。
9.4摘叶、转果、 铺反光膜
红色品种精品栽培和促进着色需进行摘叶、转果和铺反光膜。
果实着色期在树冠下(密植园在树行两侧)铺反光膜,通常每667 ㎡用反光膜400 ㎡左右。
摘叶通常分2 次进行,第一次在采前30 d左右进行,摘除贴果叶、果台枝基部叶,适当摘除果实周围5 cm—10 cm范围内枝梢基部遮光叶;
摘叶、转果、 铺反光膜续
第二次间隔10 d,剪除树冠外围多余的梢头枝、冠内徒长枝和密生新枝,摘除部分中、长枝下部叶片。
转果一般在第一次摘叶后一周进行。
待果实向阳面充分着色后,把果实背阴面转向阳面,每7 d将果实转动四分之一周。
10.1使用原则
四、植物生长调节剂类物质的使用
按NY 5012规定执行。
允许有限度使用对改善苹果树冠结构和提高果实品质及产量有显著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10.1.1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及技术要求
使用原则续
允许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苄基腺嘌呤、6苄基腺漂呤、赤霉素类、乙烯利、矮壮素等。
需用时应按规定的浓度、时期使用,每年可使用一次,安全间隔期在20天以上。
10.1.2不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比久、萘乙酸、2,4–二氯苯氧乙酸(2,4–D)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