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与法治(important)
本图总结了高中政治中《政治与法治》这一本书,并清楚地构建出这本书的知识框架脉络,并以联想记忆方式围绕核心知识延展其他分支知识点,有助于学生们高效复习记忆,整理课本知识,理清答题思路
编辑于2022-08-25 14:28:19
全面依法治国(党领导的,全民参与的社会实践)
法的建立与发展
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一国法治由国情与社会制度决定并与之相适应
法的类型
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特征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在国家治理中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
新中国法治建设成就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特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人权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全面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法的重要性
治国重器
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总目标
建设中特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实践
法治国家建设
是什么
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
怎么做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推进宪法法律实施(合宪性审查)
坚持良法之治,尊重保护公民的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人大,政府,社会公众,司法机关(主体)
意义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水平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法治政府建设
是什么
智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智能),守法诚信
怎么做
规范自由裁量权
政府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执法
意义
提高行政(效率)(服务)(能力),实现善政
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沟通,形成互信互助新型关系
法治社会建设(群众)
是什么
法律得到普遍认可,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怎么做
全社会信法,守法,用法
法治教育宣传,法治理念培养
提高法治化水平
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意义
调节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靠什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立法机关:人大及常务委员会)
科学立法(遵循内在逻辑与立法工作规律),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严格执法(执法机关:政府)
维护法律权威与尊严
实现社会正义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公正司法(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实现程序与结果的公正
如何实现
审判权与检察权独立行使
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
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全民守法(公民)
依法行使权利并履行义务。知懂守用法。 增强法治观念,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加强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积极履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对内
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对外
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民主(阶级性)与专政的关系
民主(统治阶级内部)
专政:对极少数敌人专政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二者相互统一
社会主义民主优势
最广泛
民主权利
民主主体
最真实
制度保障
法律保障
物质保障:公民选举经费由政府开支
民主进程:民主选举与民主协商是社会主义民主重要实现方式
人权角度:保护人民生存发展权
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最管用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民主实现效率
根本政治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原则
民主集中制
国家权力(立法)机关
人大代表
产生
民主选举
职权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怎么做
密切联系群众,帮助地方政府推进工作,代表人民利益,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优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体现制度优势
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我们需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基本政治制度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制度
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优越性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关系
前者是执政党,后者是参政党
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为政治领导(政治方向,原则,政策)法律上平等,组织上独立
①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 ②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人民政协)
性质地位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协商机构,政党机构(非国家机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实现形式,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组成
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港澳台代表及特邀人士。
主题:团结民主
职能
政治协商
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
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
参政议政
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从而推动决策科学民主化,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前提基础
国家统一
我国行政区划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地方层级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自治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
政府
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核心内容
有一定自治
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等特别行政区实行的是高度自治
自治权 ≠ 完全自治 ≠ 高度自治 ≠ 主权
实施的背景
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民族关系
方针
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和团结的物质保证
新型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如何坚持完善
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处理各种民族关系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宗教管理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基层群众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草根民主
特点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
民主参与的直接性
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基层自治组织形式
党支部与自治组织关系:是政治思想领导,非上下级关系
村委会
居委会
民主权利实践
民主选举
民主协商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详见3·2 P68
全过程人民民主
找主体
详见PPT大概念引领
人
事
策
权
在三者的有机统一下,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良法善治
三个执政的关系
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民主执政是本质所在,依法执政是基本途径
科学执政(怎样执政:遵循规律)民主执政(为谁执政:人民)依法执政(靠什么执政:法律)
子主题
党的领导
是什么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可以领导人民
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基本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幸福
党自诞生以来,目标明确(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任务明确(推翻三座大山),紧紧依靠人民
近代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新时代
四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自身是什么样的
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应是如何发展的(党的自身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下党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培养
加强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加强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宪法是党和各组织活动的根本准则
密切联系群众,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