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社会(important)
本图紧密联系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这本书,从这本书的内在逻辑,出发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学习思维的培养,重要的不在记忆而是对于经济生活的联系分析,从而分清主次,整合知识点,形成脉络图。有助于考试学生高效复习,涵盖书中绝大部分知识点,也可以当作知识清单使用
编辑于2022-08-25 16:24:44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特指公有制经济
国有经济
控制力影响力市场竞争力
集体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国有与集体成分
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表现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地位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稳定国家税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非公成分
怎么发展
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
国有: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增强国企活力为中心,提高利用效率。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农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业态,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外部因素:培育活力市场主体,营造…制度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
企业自身:科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优化管理,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守法诚信经营,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混合所有制改革
意义
有利于坚持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深化国企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各种所有制资本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
注意:农村集体经济中,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收入为按劳分配。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为按土地要素分配
背景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以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为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性质与特点下而产生,适用于公有制经济。
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社会发展,体现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
按贡献参与分配
适用范围:非公经济
劳动要素:非公经济下的劳动所得
资本要素:股票证券,投资理财
土地要素:出租厂房,土地
知识要素:知识产权
技术要素:技术入股分红
管理要素:人事管理
数据要素:互联网
信息要素:提供市场信息(市场数据分析)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的承担主体与途径
由政府与社会承担
国民收入再分配,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
社会减震器
什么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的核心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社会救助
最先形成历史悠久,“最后一道防线”
对低保户的救助
社会福利
最高层次社会保障
60老人坐公交免费
社会优抚
对特殊对象的社会保障:对义务兵优待金
为什么要社会保障
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稳定社会秩序
调节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防范化解社会成员生存危机,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实现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互助,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怎么完善
公平对待每个公民确保其相守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确保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严格依法监管
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做到应保尽保原则,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为什么完善,怎么完善
为什么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直接方式
怎么做
根本: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市场经济体制
资源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两只手)+对应材料
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用,同时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使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营造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
无形手
配置资源的手段:计划和市场
配置资源方式:价格 供求 竞争
解决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么配置生产产品
三者的联系
供求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前提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引导资源配置的指示器
竞争是市场机制的本质要素,是市场活动的灵魂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的三种规则
市场准入规则
低劣产品不入市场
市场竞争规则
公平竞争,反对不正当、垄断竞争行为
市场交易规则
你情我愿消费选择,不欺诈
优点
市场价格反映供求,供求影响市场价格
市场竞争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企业,推动科学技术,经济进步实现优胜劣汰
缺点
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化市场体系
总目标(答题时,可用作“作用”)
加快形成企业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化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性
怎么做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对应的材料关键词
竞争,垄断,监察,诚实信用,优胜劣汰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政府定价
主要限定于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若要定价,应提高透明度,接受公众监督
市场定价
凡是由市场定价的,政府不进行不正当干预
政府切实履行好经济职能
制定战略和实施规划
宏观调控
简政放权
推进放管服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诚信建设
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加强诚信建设,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形成守信光荣社会氛围
政府
有形手
经济职能
制定实施战略规划(十四五)
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实施区域政策与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通过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缺陷
加强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
宏观调控
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缓解经济周期波动,防范经济风险,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新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反映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新发展理念基本原则
创新
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节能降耗,保护生态
经济安全,提升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协调
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乡村振兴
绿色
解决人与和谐共生问题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开放
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经济全球化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国际分工
共享
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民生)
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
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实现共同富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2 33p)
为什么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迫切要求
是什么
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创新)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开放)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共享)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协调)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绿色)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开放)
市场作用更有效,充分发挥有为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市场基础,体制保障)
怎么做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
实体经济是一国立身之本,着力发展实体经济,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根基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间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海陆统筹整体优化,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增加新业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特征
个人收入途径
劳动性收入:工资奖金津贴
财产性收入:银行存款利息,租金
经营性收入:经营店铺(存在买卖行为)
转移性收入:补助,保险,救济金
表现
公有资产占优势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