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新点2
初级会计实务思维导图,包括;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折l旧的四种方法、折旧费(容易弄错会计科目的)。
编辑于2022-08-27 00:54:15 广东小新点
第四章 非流动资产
固定资产
外购的
不用安装,“固定资产”
需要安装,“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建造的
自营工程
工程物质→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出包工程
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折旧
应计折旧额=原价(成本)-预计净残值(报废后可收回的钱)-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的话)
除了这三个,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还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已提足不提、土地不提、改扩建不提、报废不提
折旧当月起/止(增/减)时间:掐头不去尾
决算前按估计计提、决算后按实际计提、已提不改
折旧的四种方法
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见灰色小本本笔记
折旧费(容易弄错会计科目的)
经营租出的折旧费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生产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记得要先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金额=改造前的账面价值+新增的-剔除的
新的入账价值=账面价值+更新改造的支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账面价值=原值-累计的折旧-减值准备
被替换的部分一定要是“账面价值”,若给的是“账面原值”,只需要用比例法算出,再套公式
不符合资本化的修理费用
销售部门发生的
计入“销售费用”
其余部门发生的
计入“管理费用”
处置固定资产
主动处置
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被动处置
计入“营业外收入/支出”
固定资产的毁损用到“固定资产清理”、而存货的毁损用到的是“待处理财产损益”
固定资产清查(类比库存现金和存货)
盘盈时
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的计量属性是: 重置成本
25%计入所得税费用
75%计入留存收益
盈余公积(10%)
未分配利润(90%)
盘亏时
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
账面价值
税额
至少要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减值
计提减值金额=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可收回金额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孰高原则来确定
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使用权资产
借:使用权资产(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及付款额x系数) 租赁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题给的成本)
成本包括:1.租赁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现值) 2.租赁激励(减去) 3.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 4.承租人为拆卸及移除租赁资产、复原租赁资产所在场地将租赁资产恢复至租赁条款约定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成本
关于周期性利率选择
优先“内含利率”,其次“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
使用权后续账务处理(成本模式)
支付租金
如果我们(承租人)在租赁到期后可以确定我们能拥有这个固定资产,则 在该资产剩余的使用寿命中计提折旧。 如果无法确定,则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中取孰短来计提折旧。
借:租赁负债——租赁付款额 贷:银行存款
支付手续费
借:财务费用(租赁付款额的现值x利率) 贷:租赁负债——未确定融资费用
生物性生物资产(成本模式)
外购:成本=价+费+税(不可扣)
自行营造或繁殖的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成本=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发生的必要支出
补植林木类生物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计入成本
管护、饲养费用,“长好”前计入成本,“长好”后计入损益
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有活跃的市场 2.能取得价格信息
无形资产
外购:成本=价+费+税(不可扣)
自行研发支出——研发支出
入账价值(成本)=符合资本化的支出+达到预定用途所需耗费的支出
研究阶段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
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后续处理: 管理费用(期末转入)
开发阶段支出(有费用化、资本化,满足资本化条件的)
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后续处理: 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时)
企业如果无法可靠区分是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全部打包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
使用寿命有限——摊销,不确定——不摊销
摊销金额=成本(原值)-预计净残值(一般为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什么时候摊销?有头无尾(与固定资产相反)
摊销方法选择:无法确定实现方法——直线法/年限平均法(考判断)
易错点: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适用于 ’ 少了借、多了贷‘口诀的会计科目有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资产处置损益
小新点
第四章 非流动资产
无形资产摊销
处置无形资产
主动的(如:转让、销售)
差额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被动的(如:该专利被替代)
差额计入“营业外支出”
无形资产减值
看账面价值和可收回金额,差额计入减值损失
长期待摊费用(是资产类!!!)
重要例子:以租赁方式租入的使用权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包括:已出租的房和地、持有并等着涨价后转让的地
1.已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
1.自己的地+2.已经出租
计划租、还没租的地,转租的地不是投资性房地产
2.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国家有关规定认定的闲置土地,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3.已出租的建筑物
1.自己的房+2.已出租
转租的房不是投资性房地产:按租赁协议向承租人提供的相关辅助服务在整个协议中不重大的,应当讲该建筑物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不属于的有:1.自用房地产 2.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如:房地产开发企业) 3.不能单独计量和出售的、用于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的部分,不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
部分出售的房地产
可以单独计量的计为“投资性房地产”
不可以单独计量的计入“固定资产”
确认时点
1.已经出租的房和地——一般为租赁期开始日 2.等着涨价的地——企业将自用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准备增值后转让的日期
采用模式
后续计量模式只能二选一:一般“成本”,满足条件也可“公允”
成本模式
公允价值模式(反过来不可逆)
后续支出
成本模式可计提折旧/摊销,可计提减值准备
公允价值模式不可计提折旧/摊销,不可计提减值准备
以该模式计量的话,资产负债表日调成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长期投资
债权投资(企业)
一次还本付息:用“债券投资——应计利息” 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用“应收利息”
债权投资——成本(债券面值) 债券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含交易费用)
债券投资——投资收益:核算债权投资实际获得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以及处置债券投资的收益或损失
在持有期间发生的应收利息(实际利率法下考虑溢、折价摊销等利息调整后)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损益类】
债权投资初始入账价值=购买价款 +相关税费-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它的减值损失计入:信用减值损失(与应收账款一样)
长期债券投资(小企业)
当无法收回时,小企业应按照其账面余额减去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计入“营业外支出”
购入时应当设置“长期债券投资”科目,并分别设置“面值”“溢折价”“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
购入时
借:长期债券投资——面值(票面金额) 贷: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范围
控制(>50%)
成本法
20%<共同控制(合营企业)<50%
20%<重大影响(联营企业)<50%
权益法
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范围
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控对价/价钱强调“账面价值”
合表数x份额
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同控合并 :用钱/账面价值(税)/股本,换“合表份额”,差额补“溢(余未)”,应收股利单列
股本=面值x股数
企业为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等作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控对价/价钱强调“公允价值/售价”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含税) 可能产生经营性或者非经营性损益
对于小企业的一些点
长期股权投资,企业需区分“同控”“非同控”,小企业不区分
相关费用,企业合并取得的计入“管理费用”,小企业计入成本
非企业合并方式(未达到控制)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对价+相关税费) 贷:银行存款等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
权益法核算【"投资成本"与“损益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找“大”的那个数】
花大钱买小货,赔了,表面不动声色:小钱买大货,赚了,计入“营业外收入”
被投资单位实现盈利或发生亏损的会计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增加)
确认收益金额=被投资单位净利润x持有份额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4明细科目之和-减值准备(明细科余额借加贷减)
超额亏损应分担损失依次冲减 : 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可能没有)→预计负债(可能没有)→备查账登记(①→④)【到时候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则按照相反顺序进行处理】
权益法下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科目: (1)投资成本 (2)损益调整 (3)其他综合收益 (4)其他权益变动
对于被投资方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成本法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权益法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发行股票的手续费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其他股权投资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20%
对于计提的坏账准备能否转回
固定资产 不可以
无形资产 不可以
生产性生物资产 不可以
投资性房地产 不可以
存货 可以
应收账款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