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无条件养育
"无条件养育 vs 有条件养育:哪种方式更能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专制型养育易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与道德内化,混淆目标与手段有条件养育易导致孩子形成有条件自我评价。无条件养育强调尊重、真实可信与共同决策,通过13条原则(如少说多问、给予选择权)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调节能力。关键是从孩子视角出发,减少控制手段(惩罚/贿赂),以合作代替管制,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理解其动机。最终目标:让孩子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价值观与关怀他人的能力。"
编辑于2022-08-29 09:39:47 湖北省这是一篇关于项目决策分析和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项目规划及其报告,第三章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第四章项目申请报告,第五章-资金申请报告,第六章-项目评估,第七章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第八章社会评价,第九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第十章-项目后评价及其报告。
【AI时代,你的职业生涯需要远见思维】职场革命来临,旧规则已失效!本书用三大阶段(强势开局→聚焦长板→持续影响)重构45年职业路径,提供5个数字、4大黄金问题等实用工具。从100小时测试到职场危机应对,教你用3大燃料(技能、人际关系、能量)抵御AI冲击。无论跨国工作还是职场父母,核心逻辑不变:投资时间货币,用行动代替焦虑,在智能时代建立热爱的事业与生活。
这是一篇关于爱的五种能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 拥有爱的能力,幸福很简单,第二部分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第三部分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第四部分 善解人意才会爱:共情,第五部分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第六部分 帮助他成长,智慧的爱:影响,后 记 / 331。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项目决策分析和评价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项目规划及其报告,第三章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其报告,第四章项目申请报告,第五章-资金申请报告,第六章-项目评估,第七章建设方案研究与比选,第八章社会评价,第九章不确定性分析与风险分析,第十章-项目后评价及其报告。
【AI时代,你的职业生涯需要远见思维】职场革命来临,旧规则已失效!本书用三大阶段(强势开局→聚焦长板→持续影响)重构45年职业路径,提供5个数字、4大黄金问题等实用工具。从100小时测试到职场危机应对,教你用3大燃料(技能、人际关系、能量)抵御AI冲击。无论跨国工作还是职场父母,核心逻辑不变:投资时间货币,用行动代替焦虑,在智能时代建立热爱的事业与生活。
这是一篇关于爱的五种能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 拥有爱的能力,幸福很简单,第二部分 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第三部分 说出感觉容易爱:述情,第四部分 善解人意才会爱:共情,第五部分 全然接受是真爱:允许,第六部分 帮助他成长,智慧的爱:影响,后 记 / 331。
无条件养育
第一章 有条件养育 • 001 两种养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 003 有条件养育的后果 • 010 第二章 爱•给予和撤回 • 015 爱的暂停 • 016 撤回爱的后果 • 018 奖励的失败 • 022 并不那么正面的强化 • 025 有关“自我评价”的争议 • 033 第三章 过度管制 • 037 什么样的孩子最听话 • 043 两个对立的极端 • 045 过激反应、难以享受以及控制的其他代价 • 048 第四章 惩罚的伤害 • 055 为何惩罚不起作用 • 060 第五章 逼向成功 • 067 学习 • 073 运动 • 079 必须运转的小发动机 • 081 第六章 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 087 所见、所闻 • 088 所信奉 • 092 所感 • 099 所惧 • 102 第七章 无条件养育原则 • 111 第八章 无条件的爱 • 135 接近“无条件” • 137 我们应该限制的 • 138 我们应该发挥的 • 141 远离威胁 • 144 远离贿赂 • 147 有关“成功”和“失败” • 155 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 • 157 第九章 孩子的选择 • 161 选择的好处 • 162 最初发言权与最终发言权 • 164 一起做决定 • 166 伪抉择 • 171 限制的限度 • 172 不想做却不得不做 • 174 测验 • 179 第十章 孩子的视角 • 187 有道德的孩子 • 189 换位思考 • 197 透过孩子的眼睛 • 201 附录 养育模式:涉及文化、阶级和种族的课题 • 209 后记 需要感谢的人 • 220 第三章 过度管制 • 037 什么样的孩子最听话 • 043 两个对立的极端 • 045 过激反应、难以享受以及控制的其他代价 • 048 第四章 惩罚的伤害 • 055 为何惩罚不起作用 • 060 第五章 逼向成功 • 067 学习 • 073 运动 • 079 必须运转的小发动机 • 081 第六章 是什么遮住了我们的双眼 • 087 所见、所闻 • 088 所信奉 • 092 所感 • 099 所惧 • 102 第七章 无条件养育原则 • 111 第八章 无条件的爱 • 135 接近“无条件” • 137 我们应该限制的 • 138 我们应该发挥的 • 141 远离威胁 • 144 远离贿赂 • 147 有关“成功”和“失败” • 155 老师与家长共同努力 • 157 第九章 孩子的选择 • 161 选择的好处 • 162 最初发言权与最终发言权 • 164 一起做决定 • 166 伪抉择 • 171 限制的限度 • 172 不想做却不得不做 • 174 测验 • 179 第十章 孩子的视角 • 187 有道德的孩子 • 189 换位思考 • 197 透过孩子的眼睛 • 201 附录 养育模式:涉及文化、阶级和种族的课题 • 209 后记 需要感谢的人 • 220
有条件养育概述
有条件养育的定义
被爱的条件是行为良好或者取得成就, 关注行为,外貌有时也成为因素之一
有条件养育的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就是一种可以外部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其本质是人和动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刺激—反应是有机体所有行为的共同要素。
对人性的判断
社会观念的影响
家庭成员的互动,当做经济交易的倾向
中国的传统文化观点
养儿防老
父母的爱是需要争取的特权
有条件养育的后果
导致神经机能病
唾弃自己不被接受的部分
自我价值感低,不接受自己或者有条件接受自己
有条件养育模式可以传递给下一代
有条件养育 的行为描述
第二章 爱给予和撤回
爱的暂停
定义:暂停正面强化
行为
对孩子冷漠
身体上和孩子隔离
撤回爱的后果
强迫孩子将焦点放在其行为对父母的影响上
长期影响:恐惧感
道德感降低
奖励的失败
奖励对于提高人们的工作质量毫无效果??
奖励可以成功买来暂时的顺从
动机
动机的种类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社会动机
成就动机
测试方法:主题统觉测试
识别追求成功的人&&避免失败的人
权利动机
表现形式1:用胜败的观点来看待各种情境
表现形式2:关注说服力和影响力
亲和动机
工作动机
生理动机
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由外在力量激发而来
内部动机:有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
两者的关系:外在动机可能侵蚀内在动机,当外在动机越强烈, 内在动机就会随之减弱,人做某事时得到的奖励越多,就越容易对时间本身失去兴趣, 为得到奖励,他会无所谓做任何事
主导动机 &辅助动机
主导动机:对行为起调节作用和支配作用的动机, 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
辅助动机:对行为没有决定意义,仅起辅助作用
动机的数目并不重要,重要是动机的类型
表扬的问题
口头表扬的问题
口头表扬反应了对行为的关注,减少了对动机的查询
产生有条件的自我认可
成年后,继续依赖于他人的认可,配偶,上司,其他人都决定他们是喜悦还是沮丧
受到表扬的人通常 不会顺利完成下一个工作
表扬会制造“维持原有成绩的压力,从而阻止将事情做好
表扬会降人们对所做事情的兴趣(目标点转移)
为了持续受到正面评价,人会变得不爱冒险
奖励将目标和手段变得混淆
都是强化外部动机,容易将目标和手段混淆
导致有条件的自我评价
有关自我评价的争议
无条件的自我评价
有条件自我评价
如果你需要它,就说明你缺乏, 如果你拥有它,就不需要它
第三章过度管制
哪些行为是过度管制???
为什么会存在过度管制
当今社会中,养育模式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纵容, 而是在于对纵容的恐惧
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表明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喜好
有些家长的干预行为出自一种惯性
文化种族的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子不教,父之过
什么样的孩子更听话
家长类型1:善解人意,宽容温厚,亲和力强,控制欲望弱
家长类型2:认为有权对孩子为所欲为,强加意愿给孩子,制定各种标准, 不管孩子的意愿和粗暴干涉孩子的行为
过度管制两个对立的极端
极度顺从
获得顺从
丧失创造性
女孩在专制家长的影响下,容易将自己看的很糟
极度反抗
夸张的抵触型叛逆
双重生活
专制的环境令人生病
存在很多心里问题
过度管制的危害在于 外在控制力对内在控制力的干扰
心理层面
自我认同感不稳定
感觉受到约束和控制,越可能公然排斥成年人意图培养的社会品质
自信心降低
饮食层面
控制孩子的饮食的行为
在吃饭时间进食
鼓励孩子吃光盘里的食物
用食物奖励小孩
后果:孩子自身丧失调节热量摄入能力,有些孩子开始肥胖
道德层面
被迫听话的孩子不大可能对道德困境进行沉思
没有机会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做决定
对自己的行为的责任感较低
如果行为出现偏差,家长进行进行指责和否定
继续否定孩子的选择权
兴趣
被迫做某事或者做事情受到管制时,兴趣降低
技能降低
专制型养育孩子导致孩子比较低的内在动机, 较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内化, 较弱的自我调节能力
判断能力降低
正确的方法是掌管
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提供指导,设定界限
掌管帮助孩子获得掌控人身的能力
授权不是归顺
尊重而非强迫
第四章惩罚的伤害
惩罚的种类
攻击
身体攻击-打骂孩子
羞辱
孤立
逻辑后果 (行为后果)
逻辑后果的4个R
相关:后果必须和行为相关
尊重:
不能包含责难,羞辱或痛苦
应该和善而坚定的执行
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
合理
不能借题发挥
从大人,孩子的角度都是合理的
预先告知
惩罚造成的4个R
愤恨
报复
反叛
退缩
偷偷摸摸
自卑
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 转移孩子的行为
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 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和行为的错误目的
逻辑后果只有在孩子是寻求关注时才是有效的
考虑行为的错误目的
逻辑后果不能用于权利之争
逻辑后果需要孩子事先参与
自然后果
自然后果
自然而然的发生的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不能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会影响孩子在体验自然后果的过程中的自然学习,因为孩子会停止体验自然后果,而将心思集中到承受或者抵挡这些责难,羞辱和同情上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不能采用自然后果的情况
当孩子处于危险中
花时间训练
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
当孩子行为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 自然后果不会有效
惩罚造成的4个R
愤恨
惩罚令人暴怒:一旦有机会,曾经的受害者或许会成为施害者
报复
惩罚是权利使用的榜样
反叛
惩罚让孩子更加自我中心
惩罚恶化亲子关系
惩罚让孩子忽视重要的事
退缩
偷偷摸摸
自卑
(以控制为基础的养育)
目前养育孩子的现状
10岁以上的孩子普遍紧张
家长更关心孩子的成功而不是幸福
孩子的现在完全抵押给了未来
求胜心切的孩子
更依赖建立在外部评价和行为表现基础上的个人价值评估
过度养育
家长将自我认同和孩子的成功进行绑定
对孩子学习的管制
以分数的过度管制 以分数为目标进行学习
对学校作业的过度管制
危害
失去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不愿意深入和批判性思考
引发道德问题
逃避有挑战性的任务
正确方法
获得学习的乐趣,成为有深度的思考者
对孩子运动的管制
期望孩子竭尽全力,赢
被迫在比赛中竭尽全力和 单纯的在比赛中享受乐趣是截然不同的
竞争机制
竞争对人类心理健康或者人际关系没有好处
竞争会阻碍人们竭尽全力去工作和学习
问题:如果人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被无条件地爱, 他们还会有取得成功的动力吗?P82
观点:永久性的自我怀疑所产生的焦虑能量是完成任务的前提
为什么会 有条件养育
所见,所闻
来自父母的养育模式
朋友,邻居的建议
所信奉
我们如何看待孩子
对孩子是否友好
对哪类孩子友好
误区:孩子本身并无价值, 只有长成符合标准的成年人才有价值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
我们如何看待竞争
如何看待顺从
中国传统观点:百善孝为先
误将报应当正义,认为万事万物包括爱,都是挣来的
二选一的参考模式
忽视
惩罚
专制,权威,放纵
所感:
家长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就无法给予无条件的爱
过多考虑自己的需求和目标
所惧
对孩子担心
担心孩子的安全
害怕孩子娇生惯养
害怕对孩子放任自流
对自己担心
害怕自己被评价
比如: 子不教,父之过
害怕自己的养育模式存在缺陷
无条件养育 的原则
目标改变
从我如何让孩子听我的话改变到 我的孩子需要什么??
焦点改变
和孩子并肩协同作战确保他们的需求被满足
和孩子并肩协同作战确保他们的需求被满足
13条原则
深思熟虑
重新考虑你的要求
专注长远目标
将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
不仅改变行为,而且改变视角
尊重
真实可信
少说,多问
记住孩子年龄
在符合事实的前提下以最好的可行性看待孩子的动机
不说没必要的不
不要那么死板
不要那么匆匆忙忙
具体手段
给予孩子更多做决定的机会
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
无条件养育 的手段
无条件的爱
接近无条件
留意无条件爱的概念
反思和审视: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接受你,但不接受你的行为观点的辨析
我们应该限制
限制批评的次数
限制每次批评的范围
限制每次批评的强度
寻求批评的替代
我们应该发挥的????
远离惩罚
家长可以隔离自己
远离贿赂
赠送孩子礼物
孩子拥有什么的快乐
拜物主义
孩子需要什么的快乐
鼓励和奖励的区别
对其行为表现出兴趣,就是鼓励
有关成功和失败
帮助小孩热爱他做的事,而非关注结果
家长和小孩的共同努力
孩子的选择
让孩子成为解决过程的一部分
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基本需求:即做我们生活的主宰而非小卒,经历自主感很重要,一种我们是自己行为创始人的感觉,事实上我们做了什么选择往往没有选择这个行为本身更有意义。
参与家庭决策权的青少年更倾向于信任家长,乐于分享自己的很多 想法,对自己感觉良好,更喜欢学校,更喜欢挑战性任务
老师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孩子有更大的能力感, 更强的内在动机,更积极的情绪状态
拥有自主权的孩子最能建设性的面对剥夺自主权的环境
最初发言权与最终发言权
赋予孩子最初发言权
一起做决定
给出孩子多少选择的机会
给出孩子多少决定权
用什么样的积极主动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孩子做决定
给予做决定机会,孩子会更加活跃,外向和率真
介于控制和教导,创造不信任氛围或者信任氛围, 介于树立强权范围或者帮助孩子学会责任感,介于速效养育模式或者专注长期目标养育模式之间
缺点:会浪费时间,不是每件事情都需要讨论,
伪决定
孩子不能做正确决定的愿意
做合理决定的能力
冲动控制力
提出哄骗性的问题
做了不恰当的决定后,做出惩罚
告诉孩子每种决定的后果,哪些决定不可接受
限制的限度
孩子可以接受限制,甚至会成人其价值
分类
只能在无意义的事情上做决定
选择的范围取决于孩子的年龄
不想做而不得不做
运用侵犯性最少的策略:离开现场
诚实以待
解释理由
变成游戏
以身做责
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选择:补偿性自主感支持
在公众场合,尽量忽视别人的目光,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孩子的视角
问题:如何让孩子快乐的成长,如何让孩子关心别人是否快乐
怎样养育 有道德的孩子
关心孩子
道德成长的根基在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向他们展示道德生活
让他们练习
合作
竞争
交谈
告知
解释
讨论
辩论
让孩子认识错误:他人取向性: 向孩子解释他们的行为对受害人的影响
换位思考:
三大特点
想象他人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想象他人如何思考事情
想象他人如何感觉
小孩7岁才具备的能力
共鸣
树立榜样
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在别人的语气,姿态和面部表情上
透过孩子的眼睛:成人进行换位思考
帮助我们摸索出事情的真相
面对孩子更有耐心
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