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这是一篇关于必修3 政治与法治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编辑于2022-08-30 20:42:39 上海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的国体
国家性质
由占统治地位的 阶级的性质决定
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
本质:阶级统治的工具
根本属性:阶级性
人民←→敌对分子:政治概念
公民←→外国人:法律概念
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明确规定了社会哥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宣示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为什么工人阶级的领导阶级
阶级特点:先进生产力的待变,具有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阶级地位: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工农联盟
为什么广大农民是同盟军
与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天然的联系
作用: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是新型民主
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民主的含义: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统治阶级范围内
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最真实、最广泛、最管用
最广泛:民主权利广泛+民主主体广泛
政治生活民主化:侧重通过民主制度和民主程序是人民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
经济管理民主化:强调人民群众对经济事务的参与
社会生活民主化:侧重于基层社会生活的民主自治
最真实:制度、物质、法律、实现方式的保障
民主协商的具体体现
协商民主
侧重民主形式
我国社会主义迷住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政治民主
政治性-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
最管用:建立起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力、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辩证统一
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
新型民主
新型专政
为什么对人民实行民主
必要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为什么对敌对分子实现专政
国内+国际因素→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负担着对极少都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地域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
社会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
国家职能
对内(基础、后盾):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对外(延续、延伸):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国家阶级本质的体现
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代议制民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组织机关
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受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
国家最高立法权→全国人大也是我国立法机关
地方人大不能称作立法机关
主要职权
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最高决定权: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国务院→地方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地位: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由全国人大选举产生
职权
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行使宪法规定的以及全国人大授予的职权
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
产生:民主选举产生-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来自人民,肩负人民重托
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职权:在国家权力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含义
实质:政权组织形式
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人民定期选出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
民主基础上的集中 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相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
人民
民主选举
人大代表
组成
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 & 其他国家机关
人大
其他国家权力机关
民主: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各自行使其职权
集中: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中央 & 地方
中央
地方
民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
集中: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
作用: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组织:由人大产生其他国家机关
目的: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决定因素:由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基本功能
把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照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 并使之成为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
地位:根本政治制度
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强调权为民所赋,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立法创制,统领制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动员令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区域自治
长期坚持 不断完善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民主党派的性质: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
地位:宪法规定“长期存在和发展”
内容
亲密友党→方针:娼妓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治领导,法律地位平等
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参政权
活动准则:社会主义法制框架→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特点:独具特色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
优势
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政协的性质: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体:团结和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最重要特点:多元一体
民族自治地方∈我国行政区域
地方性的自治权≠国家主权
国家主权的两个基本特征:对外的独立性、对内的最高性
民族自治地方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 共同繁荣
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是国家的集中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历史传统→必要性:“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
少数民族聚居地方设立自治机关
自治机关:人大+地方政府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意义: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充分保证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因地制宜推动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坚定不移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坚决反对和汇集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增进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领导者:城乡基层党组织→依托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基层民主的特点
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非政权型、非国家性质的社会自治
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为什么实行
重要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必要性: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多样实践活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法律
产生: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本质:体现统治阶级的一直,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作用: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我国法律的发展:人治→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内容
法的产生: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
法的本质:反映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影响因素: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唯物史观
人口
地理环境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对立统一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法的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发、社会主义法
法的特征
内容上: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上: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方式:制定、认可
实施上: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
前提
严格执法
关键
公正司法
最后防线
全民守法
基础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外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矛盾
背景/国情
工业革命-外
封建专制-内
社会性质 两半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历史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各种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国民党←北洋军阀
两半社会←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中间派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和使命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执政 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原因
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
之前的都具有两个根本性弱点
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
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 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1949.10.1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民主←封建专制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改革开放的目的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化生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意义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 和中华民族发展史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科学社会主义在21C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人类社会发展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内因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性质和宗旨
党的性质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体现先进性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体现群众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
党的执政理念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执政理念
“三个代表”思想:立党为公
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执政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如何坚持执政理念
践行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
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仅仅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始终走在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原因
党的先锋队性质所决定,党的先进性的直接体现
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总内涵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群众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自身骨干、带动和桥梁作用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思想、政治、组织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宪法规定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领导形式
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
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基层组织(县以下)←地方组织←中央组织
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内涵
体现
加强党对组织机构的集中统一领导
权力机关-人大 行政机关-政府 政协
监察机关-监察委员会 审判机关-法院 检察机关-检察院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具体体现在坚持五位一体
坚持党全面领导的意义
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正确认识和应对发杂的国际局势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之,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如何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地位
P29-2:总要求
核心:加强党的领导
基础在全面
关键在严
要害在治
意义
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执法执政
科学执政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按照客观规律执政
民主执政
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巩固和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依法执政
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三者关系
有机统一
科学执政是基本前提
民主执政时本质所在
依法执政时基本途径
目的 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