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中成药新药的研发
中成药新药的研发
(一)概念与分类
概念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按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仿制药
不是新药
(二)中成药新药研发的程序与基本内容
程序
选题→预试→药学非临床研究→申请临床实验→临床研究→申请新药证书(2个申请)
指导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效益性
基本内容(共33项)
1| 综述资料,6项,药品名称,证明性文件等
2| 药学性研究,12项,包括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等
质量可控
3|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10项,包括急毒,长毒,特殊毒等资料
安全性
4| 临床研究资料,5项,包括临床研究计划与方案等资料
(三)中成药新药的药学研究
决定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及剂型的稳定性
处方研究
药味的筛选:保留精华
稳定原料
用药量的精选
工艺研究
中试研究:根据实验室工艺路线和操作要点,选择相应的工业化设备,在符合GMP要求的工厂车间,进行制剂处方量10倍以上的放大试验,至少三批
质量标准研究
稳定性研究
实验设计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结合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剂型特点和具体的处方及工艺条件进行
加速实验和长期实验要用3批中试以上规模样品
试验方法
1| 影响因素实验
高温试验:60°C放置10天,于5、10天取样
高湿试验:25°C、相对湿度90%±5%条件下放置10天,于5、10天取样
光照试验:于照度为4500lx±500lx条件下放置10天,在0、5、10天取样检测
2| 加速试验
40°C±2°C,相对湿度75%±5%条件下进行试验,于实验期间第1、2、3、6个月末取样检测
3| 长期试验
25°C±2°C,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分别于0、3、6、9、12个月取样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观察,分别于18、24、36个月取样检测。将结果与0个月比较,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期
4| 药品上市后的稳定性考察
研究要求
申报临床研究的新药,应至少提供6个月长期实验考察资料和6个月加速试验资料
申请生产的新药,应包括6个月加速试验和18个月以上长期试验资料数据
(四)中成药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
基本要求与方法
试验主要负责人具有药理毒理专业高级职称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试验报告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
以体内试验为主,必要时配合体外试验
试验时至少设3个剂量组,实验动物要合理等
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实验
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受一定剂量的受试物
主要观察给药后动物毒性反应出现的情况
长期毒性实验
试验动物
啮齿类常用大白鼠,每组20~30只;非啮齿类常用犬和猴,可为雌雄各3~6只
剂量
设3个剂量组,低剂量组略高于药效研究给有效剂量
给药途径与频率
每天给药,每天给药时间,途径相同
试验周期
一般为临床试验用药期的2~3倍
(五)中成药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Ⅰ期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受试例数最低20~30例,选择18—50健康志愿者,男女例数应相等
Ⅱ期试验
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评价,为Ⅲ期临床试验提供推荐临川用药剂量
受试对象不少于100例,主要病证不少于60例,多中心临床试验
Ⅲ期试验
进一步评价新药疗效和安全性,是扩大的多中心试验
受试对象不少于300例,主要病证不少于100例
Ⅲ期后可申请新药生产
Ⅳ期试验
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
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
中成药新药的研发
(一)概念与分类
概念
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按注册分类
1|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
2| 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
3| 新的中药代用品
4| 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
5|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
6| 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复方制剂
天然药物复方制剂
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品组成的复方制剂
7|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
8| 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
9| 仿制药
不是新药
(二)中成药新药研发的程序与基本内容
程序
选题→预试→药学非临床研究→申请临床实验→临床研究→申请新药证书(2个申请)
指导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效益性
基本内容(共33项)
1| 综述资料,6项,药品名称,证明性文件等
2| 药学性研究,12项,包括药学研究资料综述等
质量可控
3| 药理毒理研究资料,10项,包括急毒,长毒,特殊毒等资料
安全性
4| 临床研究资料,5项,包括临床研究计划与方案等资料
(三)中成药新药的药学研究
决定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及剂型的稳定性
处方研究
药味的筛选:保留精华
稳定原料
用药量的精选
工艺研究
中试研究:根据实验室工艺路线和操作要点,选择相应的工业化设备,在符合GMP要求的工厂车间,进行制剂处方量10倍以上的放大试验,至少三批
质量标准研究
稳定性研究
实验设计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结合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剂型特点和具体的处方及工艺条件进行
加速实验和长期实验要用3批中试以上规模样品
试验方法
1| 影响因素实验
高温试验:60°C放置10天,于5、10天取样
高湿试验:25°C、相对湿度90%±5%条件下放置10天,于5、10天取样
光照试验:于照度为4500lx±500lx条件下放置10天,在0、5、10天取样检测
2| 加速试验
40°C±2°C,相对湿度75%±5%条件下进行试验,于实验期间第1、2、3、6个月末取样检测
3| 长期试验
25°C±2°C,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分别于0、3、6、9、12个月取样检测,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观察,分别于18、24、36个月取样检测。将结果与0个月比较,以确定药物的有效期
4| 药品上市后的稳定性考察
研究要求
申报临床研究的新药,应至少提供6个月长期实验考察资料和6个月加速试验资料
申请生产的新药,应包括6个月加速试验和18个月以上长期试验资料数据
(四)中成药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药效学研究
基本要求与方法
试验主要负责人具有药理毒理专业高级职称和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工作经验;试验报告应由主要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
以体内试验为主,必要时配合体外试验
试验时至少设3个剂量组,实验动物要合理等
毒理学研究
急性毒性实验
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受一定剂量的受试物
主要观察给药后动物毒性反应出现的情况
长期毒性实验
试验动物
啮齿类常用大白鼠,每组20~30只;非啮齿类常用犬和猴,可为雌雄各3~6只
剂量
设3个剂量组,低剂量组略高于药效研究给有效剂量
给药途径与频率
每天给药,每天给药时间,途径相同
试验周期
一般为临床试验用药期的2~3倍
(五)中成药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
Ⅰ期试验
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受试例数最低20~30例,选择18—50健康志愿者,男女例数应相等
Ⅱ期试验
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初步评价,为Ⅲ期临床试验提供推荐临川用药剂量
受试对象不少于100例,主要病证不少于60例,多中心临床试验
Ⅲ期试验
进一步评价新药疗效和安全性,是扩大的多中心试验
受试对象不少于300例,主要病证不少于100例
Ⅲ期后可申请新药生产
Ⅳ期试验
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
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