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河西走廊》第四集 根脉 思维导
敦煌效谷人,钻研儒家经典,开馆讲学,教授学生多达3000余人、被逼出山后,多次请辞被张祚阻拦,绝食自尽保全学者自由与名声
唐朝是丝绸之路最繁盛的时期,同时也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从长安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这里,莫高窟有一半洞窟是在唐朝修建的,以220窟为代表现存127个洞窟,集中反映了丝路的繁华和唐代文明的宏大辉煌。
隋炀帝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焉知山举行了外交与商贸会盟,连接中原与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裴矩为中原王朝开拓的西北战略,给唐帝国统治者奠定了稳固平顺的基础。
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传入中国,鸠摩罗什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河西走廊弘扬佛法,开启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四集 根脉-“河西学者”承接文脉
背景:汉帝国在历经409年的统治,走向崩溃,中原王朝在历经三国混乱、 西晋短暂统一,迅速迎来更大的灾难,司马家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混战
永嘉之乱(五胡乱华)
公元311年,五胡(匈奴、鲜卑、羯、羌、氐)联盟向中原发起进攻,中国陷入了长达300年的大分裂和大混乱的格局
血腥屠杀与民族压迫,北方人口锐减,乱世让中国传统文化蒙受巨大打击
永嘉之乱加速了西晋政局的动荡,破坏了北方的经济和生产秩序,导致大量人口南迁,部分向西进入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
经过汉帝国几百年经营,河西走廊农耕、畜牧商贸发达,成为避难的桃源之地
混乱时期世家大族定居在张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永嘉之乱后,河西走廊地处偏远,未受到大的冲击,相对安全,洛阳以西及关中地区大量人口迁徙至此,投奔河西走廊的人络绎不绝
长安流传歌谣:”秦中川 血没腕 惟有凉州倚柱观“
张轨-凉州刺史
成长背景:家族世代以专攻儒学著名
影响:公元301年,来到河西走廊,采取中原重教化、"拔贤才"的政策,招收河西弟子500人开办官学,厚礼任聘著名学者讲学,使得河西走廊地区儒学昌盛
郭荷-河西学者
今甘肃秦安人,儒学世家
永嘉之乱(公元311年)后,随着逃难人群来到河西走廊马蹄山下临松薤谷,随行包括追随的弟子和数代家传经史典籍
《晋书·本传》记载:“明究群籍 特善史书”
为官之路
拒绝为官
前凉王张祚邀请做主管教育的“博士祭酒”,郭荷以专心做学问和家训“拒绝做官”而婉言谢绝
张祚:曾任凉州刺史张轨的曾孙,张氏家族在河西走廊建立“前凉”政权 张祚通过不正当轴手段得王位, 最后因血腥政变暴死街头
无奈答应
张祚不断派使者登门拜访,郭荷无奈答应
八旬郭荷到达武威,被雪藏,成为陪太子读书的宾客
郭荷请辞
宋纤的悲剧和张祚的无为让郭荷对前凉热情熄灭,遂请辞
张祚没有阻拦郭荷辞职,并派人护送郭荷返回临松薤谷,不久84岁郭荷离世
宋纤-河西学者
敦煌效谷人,钻研儒家经典,开馆讲学,教授学生多达3000余人
被逼出山后,多次请辞被张祚阻拦,绝食自尽保全学者自由与名声
郭瑜-河西学者
简介:郭荷徒弟,为其守孝3年后隐居深山一心传递儒家文化
著作:《春秋墨说》和《孝经错纬》
武威文庙: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传播繁衍的印证
开凿石窟:
在为弟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马蹄山开凿石窟(马蹄寺石窟群)
为建身立命开凿的石窟,后来成为中国重要的佛教造像圣地,也成为儒家与佛教两大文明交汇的见证
被迫出山入士
前凉王张天锡邀请郭瑜帮助他治理国家,郭瑜不为所动
张天锡:张祚弟弟,政变篡权的到君主地位,即位不久下达大规模的贤才征召令
无奈答应:恼怒使者下令抓捕郭瑜学生,为全门人,郭瑜被迫入士
趁乱回山:张天锡母亲忽然离世,郭瑜趁乱回马蹄山
收徒授学
公元376年,张天锡投降前秦国君主苻坚,结束前凉张氏对河西走廊80年的统治,河西走廊归前秦统治
崇尚儒学的苻坚,选派300名弟子拜郭瑜门下求学礼制
影响:河西民间教育如雨后春笋,求学之风蔚然而起,郭瑜门下上千弟子
再次出山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秦王苻坚强征各族人民南下,企图一举消灭东晋,苻坚惨败,2年后被杀,前秦内乱
淝水之战后,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前凉王张天锡儿子张大豫起兵反秦,校蔚王穆也在酒泉发兵响应
好友王穆请求郭瑜出山相助,郭瑜答应,并委任郭瑜为太府左长史,军师将军
王穆听信谗言,派兵攻打索嘏
郭瑜进谏,王穆一意孤行,郭瑜离去,死在酒泉南山
刘昞-河西学者
简介:敦煌人,14岁离家求学,来到临松薤谷,郭瑜最喜爱的弟子
背景:氐族贵族吕光趁势进攻,王穆被杀,前凉复辟之梦破灭,公元386年,吕光割据凉州,建立自己政权史称”后凉“
隐居深山:刘昞目睹老师郭瑜从失利到死去的全过程,隐居深山,继续讲学著书
欣然出山
西凉国主君李昊亲自拜访,礼贤下士,刘昞欣然出山
李昊
简介:陇西成纪人,今天水秦安人
自立:公元400年,时任敦煌太守的李暠在敦煌自立,建立西凉政权 沿袭汉晋以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兴办教育,倡导儒学
才学:通晓经学,擅长文艺,曾创作诗赋数十篇
抱负:力图统一河西,进而协助晋室,恢复中原
公元417年,李暠去世,在今酒泉,西凉王李暠之墓被发掘
刘昞出任凉州主管文教的”儒林祭酒“
再次征招
公元420年,西凉被匈奴族建立的北凉国所灭,刘昞被北凉政权征招
继续在文学体系从事著述和教学工作,继续学士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
北方统一
公元439年,鲜卑族拓跋氏率领北魏领兵武威城下,北凉灭亡
河西地区长达140年的割据态势就此结束,北方地区统一
北魏政权推行汉化政策,儒学受到格外推崇
影响:魏晋时期,中原混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郭荷、郭瑜、刘昞三代师徒为代表的河西学者,也有一个属于自己风云际会的丰富世界,天下分崩,豪杰并起的年代,见证了河西五凉政权百年风云,牢牢坚守属于学者的灵魂净土与儒学传承的使命,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