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不仅涉及人的体能方面,也涉及人的精神方面,包括道德修养。
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堂内外的各种教育和倡导,使儿童青少年掌握较系统的卫生科学知识。
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育状态,运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改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和行为指导,预防各种心理障碍,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提高。
增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教育儿童青少年建立人与生态环境统一的健康观,重视生存和生活环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努力节约资源。
实施健康课程教学。把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正规课程的设科教学,也包括在其他课程中融入健康教育内容的联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