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脏每搏量↑:主要影响收缩压。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
2. 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
3. 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心率加快舒张期明显缩短,心舒期从大动脉流向外周的血流量明显减少,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明显升高。收缩压升高较小。脉搏压↓=收缩压↑-舒张压↑↑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顺应性)↓:使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减小。老年人动脉硬化一大动脉弹性储器作用↓一血压波动大,脉压↑
5. 循环血量和血容量的比例:正常生理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是相匹配的,即循环血量略多于血管系统容量,使之产生一定的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这是血压形成的重要前提。大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此时血管系统容量变化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降低,动脉血压便下降。如果血管系统容量明显增大而循环血量不变,也将导致动脉血压下降。(血管系统容量>>循环血量→动脉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