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微生物学-细菌的生理
医学微生物第二章细菌的生理笔记,包括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的新陈代谢、细菌的人工培养扥内容。
编辑于2022-09-13 19:27:25 山东省理学-8-尿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流量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五节尿液、..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思维导图,包括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等内容。
概述:l 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高度分化)、完整的细胞器(胞浆)细胞壁:几丁质、纤维素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l 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l 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理学-8-尿生成和排出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 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肾脏血流量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第四节尿生成的调节第五节尿液、..
B淋巴细胞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思维导图,包括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等内容。
概述:l 真菌(fungus):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组成:核膜和核仁(细胞核高度分化)、完整的细胞器(胞浆)细胞壁:几丁质、纤维素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单细胞(少数)或多细胞(多数)l 生存方式:腐生或寄生l 繁殖方式:有性或无性。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理化性状
细菌的化学组成
包括水、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无机盐(组成、酶活、跨膜梯度)。 特有成分: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二氨基庚二酸(DAP),吡啶二羧酸
细菌的物理性状
1.光学性质:半透明(吸收、折射)“比浊法” 2.表面积大:利于物质交换;代谢旺盛,繁殖迅速 3.带电现象: G+ pI为2~3、G- pI为4 ~ 5 4.半透性:(壁、膜)吸收营养,排出代谢产物 5.渗透压:内部渗透压高,G+ 20 ~ 25个大气压 ;G- 5 ~ 6个大气压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物质
1.水 重要溶剂
2.碳源(糖) 菌体成分能源
3.氮源 菌体成分原料
4.无机盐 菌体及酶的组分 能量储存及转运 调节渗透压 与繁殖及致病相关;载铁体
5.生长因子 某些细菌需要且自身不能合成
影响细菌生长的因素
1.营养物质-原料和能量 :水、氮源、碳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2.氢离子浓度(pH):多数嗜中性细菌生长的pH范围是6.0 ~ 8.0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 ;
3.温度:多数病原菌最适37℃
4.气体:①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②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只能在低氧分压或者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③兼性厌氧菌:大多数病原菌属于此类 ④微需氧菌:如空肠弯曲菌、幽门螺杆
5.渗透压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二分裂,无性生殖,多数细菌代时为20~30min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量为纵坐标,可绘出一条生长曲线
• 迟缓期:细菌被接种培养基 的最初一段时间,主要是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 作物质准备;代谢活跃,分裂迟缓
• 对数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研究最佳时期:形态, 生化反应,药敏
• 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的堆积,繁殖数与死亡数几乎相等。活菌 数保持相对稳定;芽胞及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产生
· 衰亡期:活菌数减少;死菌数增多(衰退型)难以鉴定
细菌的新陈代谢
细菌的新陈代谢是指菌细胞内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总和,其显著特点是代谢旺盛和代谢类型的多样化
细菌的能量代谢
• 细菌能量代谢:ATP形式的化学能。 基本生化反应:生物氧化(大多数是脱氢or氢传递)。 葡萄糖的能量代谢 1.EMP途径 (糖酵解):1分子葡萄糖可生成2分 子丙酮酸,产生2分子ATP。 2. 戊糖磷酸途径: 糖酵解的分支,产能少 3.需氧呼吸:丙酮酸脱羧产生乙酰辅酶A后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1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产生30-32分子ATP。 4.厌氧呼吸:1分子葡萄糖经厌氧糖酵解只能产生2分子ATP。 (厌氧菌)
细菌的代谢产物
(一)分解代谢产物和细菌的生化反应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不完全相同,细菌对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的不同, 因而代谢产物各异,利用生物化学 方法 鉴别 不同细菌称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IMViC试验 • I:吲哚试验 • M:甲基红试验 • Vi:VP试验 • C : 枸橼酸盐利用实验 , 常用于鉴定 肠道杆菌,如 大肠埃希菌+ + - - 产气杆菌 - - + +
(二)合成代谢产物及医学意义
1. 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内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大多数是G-菌 , 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破坏(121℃,20 min), 250℃ 高温干烤才能破坏。或用吸附剂、石棉过滤,蒸馏去除。 注射药品制备和使用需严格无菌操作!
2.毒素与侵袭性酶 v内毒素(endotoxin):G-菌的脂多糖 v外毒素(exotoxin):G+菌和少数G-菌产生的蛋白质 v侵袭性酶:损伤机体组织,促进细菌侵袭和扩散 , 如卵磷脂酶 (产气荚膜梭菌 )、透明质酸酶(链球菌)。
3.色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色素(脂溶性) 铜绿假单胞菌——-绿色色素(水溶性) 可用于细菌鉴别
4.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与真菌产生
5.细菌素
6.维生素:某些肠道菌合成,如B族维生素、VK
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理化因素
五、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一)微生物的种类:阮粒最难杀除
(二)微生物的生理状态
(三)微生物的数量:前期清洁对消毒起作用
(四)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70%乙醇
(五)温度:温度升高反应加快
(六)酸碱度
(七)有机物:会减弱消毒效果
四、消毒灭菌的应用
1.高危器械物品:最好压力蒸汽灭菌,可用高效消毒剂
2.中危器械物品:接触黏膜,消毒即可
3.低危器械物品:只接触未损伤的皮肤:用后清洗,消毒处理
4.快速周转的医疗器械:昂贵,时间短,不能损伤器械
三、化学灭菌消毒法
1.高效消毒剂:灭菌,消灭芽孢
含氯消毒剂
环氧乙烷
2.中效消毒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大多数病毒
碘伏、碘酊
3.低效消毒剂:皮肤黏膜
季铵盐类消毒剂
氯己定
高锰酸钾
二、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灭菌法高温杀菌:60 ℃ 30-60min;80 ℃ 5-10min
(二)辐射杀菌法
(三)滤过除菌法
(四)干燥与低温抑菌法
一、消毒灭菌常用术语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 灭细菌芽胞、病毒和真菌等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 微生物。
绝对的概念,完全无菌。 X 基本灭菌,部分灭菌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 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目标:无害化 (重要目的之一:控制传染病流行)
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
清洁(cleaning) : 是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秽以减少微生 物数量的过程。“前处理”
无菌(asepsis)和 无菌操作:无菌是无活菌的意思,多是灭 菌的结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 无菌操作。
细菌的分类
《伯杰式系统学手册》;1.表型分类,2.分析分类,3.基因型分类
细菌的分类层次,常用属和种
种
属
亚种
菌株
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细菌的方法
分离培养:将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的 表面,因划线的分散作用,使许多原混杂的细 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散开。一般经过18~24小 时培养后,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colony)
纯培养: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 可生长出来的大量的纯种细菌。
发酵培养:在适宜的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 养微生物(细菌、真菌等)细胞和生产代谢产 物的工艺过程。
二、培养基
物理状态: 液体、固态(15g/L agar)、半固体(3-5g/L agar)
三、细菌在培养集中的生长情况
细菌菌落特征 • 大小、形状、颜色、气味、边缘、光泽、质地、湿润和透明程度, 及溶血情况等 • 菌落计数法:cfu • 菌落类型: 光滑型(S) 粗糙型(R) 黏液型(M)
四、人工培养细菌的用途
• 在医学中的应用 1.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 2.细菌学的研究 3.生物制品的制备 • 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