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发展史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医发展史
先秦秦汉时期
战国秦汉时期
黄帝内经
现存最早、”医家之宗“
《灵枢》
《素问》
各九卷81篇
西汉
扁鹊《难经》
'难’即‘问’的意思
东汉末年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巨著,发展和完善了六经辨证和脏腑辨证,是“方书之祖”
华佗
与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
《神农百草经》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巨著,收载365种药物,提出四性五味
魏晋隋唐时期
晋代
王叔和《脉经》
第一部脉学巨著
黄甫谧《针灸甲乙经》
最早的针灸学巨著
隋朝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第一部病因机证侯学专著
唐朝
孙思邈《千金药方》《千金翼方》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
宋金元时期
百家争鸣
宋朝
陈无择《三因极——症证方论》
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开创脏腑轮值先河
金元四大家
李杲(东垣)
补土派——温补脾胃
刘完素(河间)
寒凉派——以寒凉清热为主(火郁论)
张从正(子和)
攻邪派——以汗、吐、下三种方法攻邪为主
朱丹溪(震亨)
滋阴派——滋阳降火
明清时期
命门学说
明朝
张介宾(景岳)《类经》《景岳全书》
赵献可《医贯》
温病学说
吴又可《温疫论》
第一部温病学专著
清朝
叶天士《温热论》
创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
创三焦辨证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薛生白《温湿病篇》
王孟英《湿热经纬》
李中梓《医宗必读》
提出“肾为天下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王清任《医林改错》
发展了淤血理论
近代和现代
渐至中西医汇通
唐容川(宗海)《血证论》
曹炳章《中国医学史》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