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脑损伤
•本导图讲的是关于神经外科中 脑损伤 的知识点和重点。 •本导图对于要医考(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同学会有不错的收获😁,如果您只想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本导图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编辑于2022-09-15 10:28:19 湖北省•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耳石症,亦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病症,具有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 •通常症状为患者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会突然出现旋转性眩晕或头晕,可能伴有眼震、恶心及呕吐,发病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情况下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分钟。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漏斗胸的外型特征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带驼背以及上腹突出。病因不明,认为与遗传有关。 •漏斗胸属渐进式病变,在出生时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愈来愈明显而被家长发现。 •漏斗胸的发病率高达0.1-0.8%,男性较女性多见,多有家族史。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
•腰痛是指后背肋下缘至臀皱襞范围内的疼痛症状,由各种已知或未知疾病所致,常见为腰背局部肌肉紧张、僵硬,也可由腰部范围内器质性病变引起。 •按发病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腰痛,急性疼痛病程不超过6周,慢性腰痛持续时间一般超过3个月,表现为疼痛、僵硬且影响日常活动。 •制图不易,望您欢喜,谢谢❤️。
脑损伤
1、闭合性脑损伤的机制
冲击伤(直接伤)
对沖伤
受伤 机制
外力作用于头部,由于颅骨内陷、 迅即回弹、骨折引起的脑损伤
外力作用于头部,发生于 着力点对侧的脑损伤受伤
部位
受伤部位在着力点
受伤部位在着力点对侧
见于
加速性损伤、减速性损伤
减速性损伤
举列
颅骨凹陷性骨折导致脑损伤
枕部着地导致额颢叶受损
(对冲伤)
2、脑震荡
(1)临床表现
定义
最轻,特点为伤后即刻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和近事遗忘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意识障碍,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 h
逆行性遗忘
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伤前近期的情况
伴随症状
面色苍白、瞳孔改变、出冷汗、血压下降、呼吸浅慢等 自主神经和脑干功能紊乱的表现
伤后表现
头痛、头、疲乏无力、失眠、耳鸣、心悸、畏光、情 绪不稳等,短期内可自行好转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2)诊断
外伤史
明确的脑外伤史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意识障碍,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 h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阴性
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头倾 CT 检查均正常
(3)治疗
无需治疗
脑震荡无需特殊治疗
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5~7天,
药物治疗
酌情使用镇静、镇痛药物,消除病人的畏惧心理
预后
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3、脑挫裂伤
(1)临床表现
外伤史
可发生于着力部位,也可发生在对冲部位
意识障碍
最突出的症状,伤后立即发生,持续数分钟至数月
头痛恶呕
头痛、恶心、呕吐是最常见的症状
生命体征
轻、中度脑挫裂伤——血压、脉搏、呼吸无明显改变 重度脑挫裂伤——由于颅内压增高,可出现库欣反应
局灶体征
运动区损伤可出现对侧瘫痪,语言中枢损伤可出现失语 额叶、颢叶前端等“哑区”损伤后,可无明显局灶症状
(典型例题)
(2)脑挫裂伤的诊断
头颅 CT
最常用最有价值的检查。局部脑组织内有高低密度混杂影 点片状高密度影为出血灶,低密度影为水肿区
头颅 MRI
很少用于急性颜脑损伤的诊断
X 线平片
不能显示脑挫裂伤,但可了解有无骨折
腰穿
检查是否为血性脑脊液,颅内压明显增高者慎用
(3)脑挫裂伤的治疗
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
体位
化清醒病人——床头高15°~30°,以利颅内静脉血回流 昏迷病人——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呕吐物误吸
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支持
对症治疗
躁动、癫痫、高热、脑水肿
手术指征
继发性脑水肿严重,脱水治疗无效 颅内血肿清除后,颅内压无缓解,脑挫裂伤区继续膨出 血肿清除后,伤情一度好转,后又恶化出现脑疝
4、脑干损伤
(1)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出现,多较严重,持续时间长
瞳孔变化
双瞳不等大,且大小多变,或双瞳极度缩小,双瞳散大
眼球运动
累及动眼神经核( Ⅲ )、滑车神经核( IV )、外展神经 核( VI ),可导致斜视、复视、相应眼球运动障
锥体束征
早期软瘫,反射消失;晚期硬瘫,腱反射亢进、病理征+ 严重者——去脑强直是脑干损伤的特征性表现
生命体征
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功能紊乱
(2)脑干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MRI 在显示脑干损伤病灶时优于 CT
治疗
原发性脑干损伤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治疗类似脑挫裂伤
(3)脑挫裂伤与原发性脑干损伤
脑挫裂伤
原发性脑干损伤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昏迷,>0.5H 可有中间清醒期
伤后立即昏迷,昏迷时间长 程度深,无中间清醒期
颅内压
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
颅内压不高,无头痛、呕吐
生命体征
可继发脑水肿、脑疝
伤后立即呼吸功能紊乱
首选检查
CT
MRI
治疗
防治脑水肿、手术
类似脑挫裂伤,但死亡率高
5、颅内血肿
(1)分类
按症状出现时间
急性(<3日),亚急性(3日~3周)、慢性(>3周)
按血肿的部位分
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
(2)颅内血肿的形成机制
出血血管
好发部位
硬脑膜外血肿
脑膜中动脉
颞部、额顶部、颞顶部
硬脑膜下血肿
脑皮质血管
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脑内血肿
脑皮质血管 脑深部血管
浅部血肿——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深部血肿——系脑深部血管破裂所致
(3)硬脑膜外血肿
①临床表现
血肿位置
硬脑膜与颅骨之间,颞区75%、额顶区12%、枕顶区5.7%
出血来源
颅盖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所致,最常见,出血多、量大
意识障碍
昏迷→清醒→昏迷(特征表现)——到外面散步清醒清醒
颅内高压
恶心呕吐,库欣反应(血压↑、脉压↑、心率↓、呼吸↓)
瞳孔
患瞳先小后大(动眼神经受刺激→动眼神经核麻痹)
锥体束征
对侧锥体束征阳性,去大脑强直为脑干受压的表现
(典型例题)
②硬脑膜外血肿的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部位
颞部(常见)、额部、顶部、枕部
CT 检查
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双凸镜形或弓形高密度影(首选)
诊断
根据脑外伤史、昏迷—清醒—再次昏迷、 CT 表现确诊
③手术适应
手术指征
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 CT 示明显脑受压的硬膜外血肿 小脑幕上血肿量>40ml,颞区血肿>20ml,幕下血肿>10ml中线移位>10mm
手术方式
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钻孔探查+血肿清创术(瞳孔散大侧颢部骨折线处钻孔)
(4)急性硬膜下血肿
①临床表现
血肿位置
血肿位于硬脑膜下,多伴脑挫裂伤
出血来源
脑挫裂伤所致的脑皮层血管(动脉或静脉)破裂
意识障碍
伤后立即昏迷,持续昏迷,进行性加重,多无中间清醒期
颅压增高
(头痛)、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改变
瞳孔
进行性散大
神经系统
伤后立即出现偏瘫为脑挫裂伤所致,逐渐出现为脑疝所致
②颅脑损伤后瞳孔、神志的变化
瞳孔变化
意识变化
特点
硬脑膜外血肿
患瞳先小后大
昏迷→清醒→昏迷
有中间清醒期
硬膜下血肿
瞳孔进行性散大
意识障碍进行性↑
无中间清醒期
小脑幕切迹疝
患瞳先小后大
浅昏迷→深昏迷
光反射迟钝消失
枕骨大孔疝
双瞳孔忽大忽小
发生意识障碍晚
发生呼吸骤停早
③硬脑膜下血肿的影像学检査和诊断
部位
额极、颞极及其底面
CT 检查
颅骨内板下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影——下个月
诊断
根据脑外伤史、持续昏迷无中间清醒期、 CT 表现确诊
④硬脑膜下血肿的治疗
急性硬膜下血肿
与硬膜外血肿类似,但预后较差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与硬膜外血肿类似,但预后较差
慢性硬膜下血肿
凡有明显症状者,首选钻孔置管引流术
(5)脑内血肿
硬脑膜外血肿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脑内血肿
部位
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硬脑膜下腔
脑挫裂伤的附近
出血
脑膜中动脉最常见
皮层动脉或静脉破裂
脑挫裂伤灶
意识 障得
昏迷→清醒→昏迷 有中间清醒期
立即昏迷无中间清醒期 意识障碍进行性加深
伤后昏迷,无中间清醒 期,意识障碍进行加深
CT
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 间双凸镜形高密度影
脑表面新月形高密度影
脑挫裂区类圆形 或不规则高密度影
(典型例题)
(6)解题常用知识点小结
确诊颅盖骨线形骨折的首选
颅骨X线片
确诊颅底骨折、定位颅底骨折首选
临床表现
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
脑 CT
确诊颅内血肿首选
脑 CT
确诊原发性脑干损伤
首选 MRI
确诊颅内肿瘤
首选 MRI
确诊颅内血管瘤
首选脑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