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2章 项目管理基础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属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掌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具备管理大型、复杂信息系统项目和多项目的经验和能力;能根据需求组织制订可行的项目管理计划;能够组织项目实施,对项目的人员、资金、设备、进度和质量等进行管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系统地监督项目实施过程的绩效,保证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达到既定的项目目标;
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六章知识点,活动排序( activity sequencing)根据项目活动清单中各项活动相互关联与依赖关系,确定项目活动的先后顺序的活动。
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五章知识点,项目范围管理,实质上是指一种功能管理,它是对项目所要完成的工作范围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和活动。
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章知识点。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可定制,本地化服务,全流程管理,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利润和利润,实现客户管理全过程,轻松实现利润全网覆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二章 项目管理基础
项目管理理论基础与体系
项目
概念:为提供一项独特的产品、成果、服务所做的临时性努力。
特点
临时性(一次性)
独特的产品、成果、服务
逐步完善
资源约束
目的性
项目目标四大约束:范围、进度、成本、质量
项目目标及其特点:多目标性、优先性、层次性
项目与日常运作的关系
相同点:由人来做、受制于有限资源、需要规划、执行和控制
不同点
日常运作是持续不断和重复进行的,项目是临时性的、独特的
目标本质不同:项目目标是实现其目标,然后结束项目,而持续进行的日常运作的目标一般是为了维持经营。
实现机制大相径庭:当宣布项目目标实现时,项目就结束了;日常运作则是确定一组新目标,然后持续进行。
项目与战略规划
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三个过程。
项目管理
概念:把知识、技能、技术、手段应用到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具体内容
识别要求
确定清楚而又能够实现的目标
权衡质量、范围、时间、成本方面互不相让的要求
使技术规格说明书、计划和方法适合于各种各样项目干系人的不同需求与期望等内容
对项目管理的理解
项目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体系
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目的是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更好的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管理的职能与其他管理的职能是完全一致的
项目管理运用系统理论与思想
项目管理职能主要由项目经理执行
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项目管理具有创造性
项目管理需要集权领导和建立专门的项目组织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环境等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构成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项目环境知识
通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
软技能和人际沟通技能
领导力、影响力、沟通、谈判、激励
资质认证体系
IPMP
A级:高级项目经理;B级:项目经理;C级:项目管理专家;D级:项目管理专业人士
PMP
相当于IPMP认证C级
PRINCE2
PRINCE2是项目管理王者认证,是一种基于流程的结构化的项目管理方法
四要素:原则、流程、主题、环境
原则:持续业务验证、吸取经验教训、明确定义角色与职责、按阶段管理、例外管理、关注产品、根据项目环境剪裁
流程:准备--指导--启动--阶段控制--阶段边界管理--产品交付管理--收尾
主题:商业论证、组织、质量、计划、风险、变更、进展
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影响
职能型组织结构
优点
强大的技术支撑,便于交流
清晰的职业生涯晋升路线
直接交流、沟通简单,责任权限清晰
有利于重复性过程为主的过程管理
缺点
职能利益优于项目,具有狭隘性
组织之间横向联系薄弱,部门间协调难度大
项目经理极少或缺少权力权威
项目管理发展方向不明,缺少项目基准
项目型组织结构
结构单一、权责明确、有利于统一指挥
目标明确单一
沟通简洁方便
决策快
管理成本高,资源配置效率低
环境封闭,不利于沟通和技术知识共享
员工缺乏事业上的连续和保障
矩阵型组织结构
项目经理负责任,有明确的项目目标
改善项目经理对整体资源控制
及时响应
获得只能组织更多的支持
最大限度利用公司稀缺资源
改善跨职能部门间协调合作
使各制约因素得到很好平衡
团队成员有归属感
冲突少
多头领导
管理成本增加
难以监控
权利难以保持平衡
资源分配与项目优先问题产生冲突
项目管理办公室
日常性职能
建立组织内项目管理的支撑环境
培养项目管理人员
提供项目管理指导与咨询
组织内的多项目管理和监控
战略性职能
项目组合管理
提高组织项目管理能力
项目生命周期
概念:项目从启动到收尾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
项目生命周期特征
成本与人力投入:在开始时较低,在工作执行期间达到最高,并在项目快要结束时迅速回落
风险与不确定性: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随着决策的制定和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逐步降低
在不显著影响成本的前提下,改变项目产品最终特性的能力在项目开始时最大,并随着项目进展而减弱。
做出变更和纠正错误的成本,随着项目越来越接近完成而显著增高
项目阶段
标志:通常以一个或多个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为结束
特征
各阶段工作重点不同,通常涉及不同组织、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需要不同的技能组合
需要对各阶段及其活动进行独特的控制或采用独特的过程
阶段结束以作为阶段性可交付成果的工作产品的转移和移交为标志
阶段与阶段的关系
顺序关系
交叠关系
项目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过程
1.从上一项开发活动接受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
2.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工作内容
3.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开发活动
4.对该项活动的实施工作成果进行评审
若工作成果得到确认,则继续进行下一项开发活动
否则返回前一项,甚至更前项的活动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是一个演化软件的过程模型,将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与线性顺序(瀑布)模型中的控制和系统化的方面结合起来。
四个象限
制订计划
风险分析
评价方案
识别风险
消除风险
实施工程
客户评估
螺旋模型强调了风险分析,特别适用于庞大而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
迭代模型
水平方向为时间维,从组织管理角度描述整个软件生命周期
核心工作流从技术角度描述迭代模型的静态组成部分
四个阶段
初始
细化
构造
移交
不同工作流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工作量不同,几乎所有的工作流在所有的时间段内均有工作量,只是大小不同而已。每次都执行一个完整的过程串。
V模型
左边代表了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
右边代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体现了开发和测试同等重要的思想
针对每个开发阶段都有一个测试级别与之相对应
测试依旧是开发生命周期中的阶段
适用于需求明确和需求变更不频繁的情形
原型化模型
原型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
实际可行
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法的特点
对用户需求动态响应、逐步纳入
系统开发计划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
适用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
分类
抛弃型原型
演化型原型
敏捷开发模型
敏捷开发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强调程序员团队与业务专家之间紧密协作、面对面沟通、频繁交付新的软件版本、紧凑而自我组织型的团队、能够更好地适应需求变化的代码编写和团队组织方法,更注重软件开发中人的作用。
开发过程
Scrum
是一种迭代增量软件开发过程,包括了一系列实践和预定义角色的过程骨架。
极限编程
项目管理过程组
PDCA循环(戴明环)
Plan(计划)
Do(执行)
Check(检查)
Act(行动)
五大过程组
启动:定义并批准项目或项目阶段
规划:定义和细化目标,为实现项目目标规划必要的行动路线
执行:整合人员和其他资源,在项目生命周期或某个阶段执行项目管理计划
监控:定期测量和监控项目绩效情况,识别与项目管理计划的偏差,以便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确保项目或阶段目标达成
收尾:正式验收产品、成果、服务,有序结束项目或项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