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临床康复工程学 第一章 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临床康复工程学 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假肢矫形器学是临床康复工程学的基础、临床康复工程学是假肢矫形器学的继承与发展、我国临床康复工程学发展史。
编辑于2022-09-17 15:22:38 广东第一章 绪论
临床康复工程学概述
定义与对象
定义
临床康复工程学(clinical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CRE):是在临床康复实践中,采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和参与,使之重返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对象
各种功能障碍者(指一种或多种损伤,一种或多种活动受限,一种或多种参与受限,或三者兼有的人。)
残疾人——带有永久损伤的人
分六大类: 肢体残疾、视力残疾、 听力残疾、语言残疾、 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伤病人
创伤与疾病所致功能障碍,多数为暂时性或过渡性,仅少部分会转化为真正的残疾人,如脑外伤。
老年人
各功能减退程度尚未达到残疾的标准。
(改善) 途径
补偿
当功能障碍者由于身体功能减弱或丧失以致造成了某些活动的困难,但如果还有残留潜能可利用时,则通过辅助器具的补偿,增强已经减弱或丧失的原有身体功能来克服,即补充原有的功能。如(助听/说/视/动/行)助听器、扩音器或人工喉、电子助视器和假肢等。
代偿
当功能障碍者的原有功能基本丧失,又无法通过补偿方式来增强原有功能时,就只能通过辅助器具发挥其他功能的潜能来代偿失去的功能,以克服困难,,即代替原有的功能。如(代视/听/说/动/行)盲杖、盲文读物、语音血压计;电视字幕、振动闹钟;交流板;眼控鼠标、舌控鼠标;轮椅。
适应
当功能障碍者使用辅助器具获得的功能补偿或代偿仍不能全面参与活动时,就只能采用适应性辅助器具来创建无障碍环境。
形成与发展
假肢矫形器学 是临床康复工程学的基础
假肢矫形器学 ------ 二战:促进发展 公元前484年:最早的假肢文献记载 公元前4世纪:各种夹板治疗骨折、脱臼和先天畸形 中世纪:出现了金属假肢和矫形器 1656年:成立世界第一个假肢行会(柏林) 1740年:提出了“矫形”概念 19世纪:美国南北战争促进了假肢发展 1945年:第一个假肢研究项目 1948年:设立专项资金研究和开发假肢矫形器
临床康复工程学 是假肢矫形器学的继承与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初: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成立了康复工程研究所 1970年:美国将医药、工程和相关科学结合起来,探索全面康复,美国相继建立康复工程中心 1973年:康复工程中心计划被列入美国康复法 1978年:美国教育部设立了国家残疾与康复研究院 1979年:北美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协会成立 20世纪80年代后:高科技康复工程产品应用于临床,临床康复工程学诞生
我国临床康复工程学 发展史
公元前539年:我国最早的假肢文献记载 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上海、武汉等地设立假肢矫形器室 1945年:河北张家口建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假肢厂 1949年:先后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了假肢厂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肌电假肢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康复医学在我国兴起 21世纪以来:大型综合医院成立了假肢矫形器中心
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
康复工程
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RE):研究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开发功能障碍者潜能,以帮助功能障碍者实现全面康复。
含义
代表一类技术/手段
1、与医学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构成全面康复 2、美国公共法定义:康复工程是技术、工程方法,或科学原理的系统应用,以满足功能障碍者在教育、康复、就业、交通、独立生活、娱乐等方面的需要
代表一个领域
1、现代科技与人体康复要求相结合的产物 2、理论基础是人-机-环境一体化和工程仿生 3、涉及康复医学、生物力学、生理解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神经科学、机械学、人体工效学、生物材料学、微电子学、机器人学、仿生学等诸多现代科学与技术
代表一种产业
1、康复工程属于生物医学工程的应用部分,最终成果是形成产品,并提供给消费者 2、涉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目的
1、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克服功能障碍 2、使原有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或代偿 3、实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乃至回归社会
任务
1、应用一切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手段 2、研究“残疾”和“健全”状态之间的“边界” 3、提取功能障碍者本身存在的残留控制信息 4、建立“功能障碍者一机器设施一社会、空间环境系统”的接口装置 5、为功能障碍者提供工具和环境 6、使功能障碍者能从事健全人所能做的一切事情
康复工程产品
定义
帮助功能障碍者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工作、回归社会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而开发、设计、制作或者改制的特殊产品。
康复评定设备
运动功能评定设备:肌力测试仪、步态分析仪、平衡仪等。
心肺功能评定设备:肺功能仪、运动平板、心肺运动测试仪等。
电生理评定设备:肌电诱发电位仪、表面肌电图仪等。
康复治疗与训练设备
物理因子治疗设备:电/光/磁/蜡疗仪,超声波/冲击波/生物反馈/气压/牵引治疗仪,体外反搏仪等。
康复训练器械
康复预防与保健设备
康复预防设备:跑步机、健身车、扭腰器等。
康复保健设备:按摩器、热敷袋、拔罐器、家用理疗设备等。
内置式假体
通常手术植入,如人工关节/耳蜗,植入式人工喉/仿生眼,种植牙,骨植入式假肢等。
辅助器具(assistive products,AP)
简称辅具,是功能障碍者个人使用的,用于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与参与的任何产品,包括器械、仪器、设备、工具和软件,可以是特别生产的,也可以是一般获得的。
辅具治疗:指利用辅具来预防、补偿、监护、减轻或抵消病人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的治疗。
目的: 1、提高功能障碍者的参与性 2、对其身体功能(结构)和活动起保护、支撑、训练、测量或替代作用 3、防止损伤、活动受限或参与受限
分类的国际标准:ISO 9999:2011
2011年颁布的第5版国际标准中,将794种辅助器具分为12个主类,130个次类,781个支类。
1、个人医疗辅具 2、技能训练辅助器具 3、矫形器和假肢 4、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 5、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6、家务辅助器具 7、家庭和其他场所的家具及其适配件 8、交流和信息辅助器具 9、操作物品和器具的辅助器具 10、用于环境改善和评估的辅助器具 11、就业和职业训练辅助器具 12、休闲娱乐辅助器具
辅助技术
辅助技术(assistive technology,AT):为改善功能障碍者的活动与参与而设计和利用的各种装置、服务、策略和实践。
含义
在通常使用中
用于处理和解决功能障碍者面临问题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辅助技术渗透到每个辅助产品。
在研究工作中
指某个领域,该领域发展了既有技术创新,又有辅助产品, 该辅助产品结合了这些创新并应用在特定的问题上。
在商业上
指生产和销售辅助产品的部门,同时它还作为一个普通的术语来描述所有类型的辅助产品。
组成
辅助技术服务 + 辅助技术装置
辅助技术服务
定义
(assistive technology service,ATS) 直接帮助功能障碍者在选择、获得或应用辅助技术装置方面提供的服务。
内容
1、需求评估(包括在习惯环境中提供适宜辅助技术和服务的功能评估) 2、提出功能障碍者所需辅助技术装置的要求 3、选择、设计、制作、维修或更换辅助技术装置 4、培训(功能障碍者和陪伴使用者均要)
辅助技术装置
定义
(assistive technology devices,ATD) 是指任何能够解决功能障碍者日常生活、工作、娱乐和生活自理中的问题,能给功能障碍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加功能障碍者的参与性,使功能障碍者有更多控制力或耐受力,获得更多的娱乐和自主能力的装置。
特点
个体性 广泛性 多样性:种类繁多,成品、半成品或定制。
作用
自理生活的帮手 全面康复的工具 回归社会的桥梁
辅助技术装置与医疗器械的区别 项目 辅助技术装置 医疗器械 服务对象 功能障碍者 伤病人 服务目的 改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治病和挽救生命 使用方式 多数为个人专用 多数为公用 使用时间 长期个人使用 短期轮流使用 设计特色 个性化 通用化 安装特色 体外装置 体内、体外均有 购买方式 个人购买为主 机构购买为主 购买价格 便宜 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