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思维脉络-资料分析
简单整理的资料分析思维脉络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1.速算技巧2.如何提高正确率。问题三步走:圈时间,判题型,定主体3.基期与现期等。
编辑于2022-09-18 22:36:17 山东省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之一。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法律之三行政法:行政处罚的执行:罚缴分离原则: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 银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罚款。
这是一篇关于事业编法律部分之一法理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法的概述、法津关系、法的效力、立法与法律解释、法的实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之一。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法律之三行政法:行政处罚的执行:罚缴分离原则: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 银行或者通过电子支付系统缴纳罚款。
这是一篇关于事业编法律部分之一法理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法的概述、法津关系、法的效力、立法与法律解释、法的实施。
资料分析
1. 速算技巧
1.1. 截位直除
1.1.1. 截谁
1.1.1.1. 一步除法:建议只截分母
1.1.1.2. 多步除法:分子分母都截
1.1.2. 截几位
1.1.2.1. 选项差距大,截两位
1.1.2.1.1. 选项首位不同
1.1.2.1.2. 选项首位相同,次位差大于首位
1.1.2.2. 选项差距小,截三位
1.1.2.2.1. 选项首位相同且次位差小于或等于首位
1.2. 分数比较
1.2.1. 一大一小,直接看
1.2.1.1. 根据分子比大小
1.2.1.2. 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1.2.2. 同大同小,看倍数
1.2.2.1. 竖着直接除。
1.2.2.1.1. 可以适当截位
1.2.2.2. 横着看倍数
1.2.2.2.1. 谁大谁牛,小的看成1
1.2.2.3. 横竖如何选择?
1.2.2.3.1. 哪种倍数关系明显看哪个。
1.2.3. 多个分数比较
1.2.3.1. 先观察
1.2.3.1.1. 是否有一大一小?
1.2.3.2. 再比较
1.2.3.2.1. 同大同小,看倍数。
1.2.3.3. 一般情况下,直接看首位即可判断。
2. 如何提高正确率。 问题三步走:圈时间, 判题型,定主体
2.1. 读问题,圈时间。
2.2. 判题型,找数据。
2.3. 列式子,先别算。
2.4. 要想快,看选项。
3. 基期与现期
3.1. 同比:与上年同期相比
3.2. 环比:与紧紧相邻的上一统计周期相比
3.3. 基期量
3.3.1. 题型识别,给现在,求过去。
3.3.2. 计算公式
3.3.2.1. 基期=现期-增长量=现期/(1+r)
3.3.2.2. 求基期,选项差距小, |r| ≤5%
3.3.2.2.1. A/(1-r)≈A*(1+r)
3.3.2.2.2. A/(1+r)≈A*(1-r)
3.4. 基期和差
3.4.1. A/(1+a)-B/(1+b)
3.4.2. 方法
3.4.2.1. 以坑治坑
3.4.2.1.1. 先观察现期坑,排除
3.4.2.1.2. 再看大小关系,选择
3.4.2.2. 治不了…算一半,歎哪半算哪半,结合选项定答案
3.5. 现期量
3.5.1. 题型识别:给基期量,求后面某个时期的量
3.5.2. 给基期量和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
3.5.2.1. 现期量=基期量+增长量*n
3.5.3. 给基期量和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
3.5.3.1. 现期量=基期量*(1+r)ⁿ
3.5.4. 速算技巧:百化分、凑整、选项
4. 一般增长率
4.1. 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基期量
4.2. 百分数:表示两个量的比例关系,用除法计算。
4.3. 百分点:表示百分数的变化,用加减法计算。
4.4. 增长率:表示比基期多出的比率。
4.5. 倍数:表示两数的直接比值。
4.5.1. 倍数=增长倍数+1=增长率+1
4.6. 成数:几成就相当于十分之几
4.7. 翻番:2的n次倍
4.8. 高减低加
4.9. 多个年份的增长率>10%,现期>基期*1.1
4.10. 比较
4.10.1. 当现期/基期≥2(倍数明显),比较现期量/基期量
4.10.2. 当现期/基期<2(倍数不明显),比较增长量/基期量(不能用于计算)
5. 增长量
5.1.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
5.2. 增长量=基期量*r
5.3. 增长量=现期量/(1+r)*r
5.3.1. 增长率百分化 | r | =1/n,记忆百分化
5.3.2. r为正,增长量=现期量/(n+1)
5.3.3. r 为负,增长量= -现期量/(n+1)
5.4. | r | ≤5%时,选项差距大,增长量=现期量/(1+r)*r≈现期量*r
5.5. r超级大时,直接当作多步除法来做
5.6. 增长量的倍数=[我的现期量/(n1+1)÷[你的现期量/(n2+1)
5.7. 比较类题
5.8. 百分化记忆
5.8.1. 1=100% 1/2=50% 1/4=25% 1/8=12.5% 1/16=6.25%
5.8.2. 1/3≈33.3% 1/6≈16.7% 1/12≈8.3%
5.8.3. 1/5=20% 1/10=10% 1/20=5%
5.8.4. 1/7≈14.3% 1/14≈7.1%
5.8.5. 1/9≈11.1% 1/11≈9.1%
5.8.6. 1/13≈7.7% 1/15≈6.7%
5.8.7. 1/17≈5.9% 1/18≈5.6% 1/19≈5.3%
6. 比重
6.1. 核心:部分和整体的属性相同
6.2. 现期比重
6.2.1. 总论 比重=部分/整体
6.2.1.1. 求比重
6.2.1.2. 求总体
6.2.1.3. 求部分
6.2.2. 概念引申
6.2.2.1. 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的增长量
6.2.2.2. 利润率
6.2.2.2.1. 在资料分析中,利润=利润/收入
6.2.2.2.2. 在数量关系中,利润率=利润/成本
6.2.2.3. A对B的贡献率:相当于A占B的比重
6.2.3. 饼图问题
6.2.3.1. 性质:从12点方向顺时针旋转
6.2.3.2. 方法
6.2.3.2.1. 1.找特殊值(1/4、1/2、3/4)
6.2.3.2.2. 2.看各部分的大小、倍数关系
6.3. 基期比重
6.3.1. 题型识别:问题时间在材料之前,占、比重
6.3.2. 计算公式:(A/B)ⅹ(1+b/1+a)
6.3.3. 速算技巧
6.3.3.1. 先判断1+b/1+a与1的关系(﹥<=)
6.3.3.2. 根据选项差距截位直除A/B(截分母)
6.3.3.3. 结合选项
6.3.4. 什么时候估
6.3.4.1. 选项只有一个大于或小于的
6.3.4.2. 即使有多个,就是能看出来呢
6.3.5. 什么时候精算 化1法
6.3.5.1. 分子:加一个减一个
6.3.5.2. 分母只看前两位即可
6.4. 两期比重
6.4.1.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A/B)*[(a-b)/(1+a)]
6.4.2. 升降判断
6.4.2.1. 题型识别:两个时间+比重
6.4.2.2. 判断方法:
6.4.2.2.1. a>b,比重上升
6.4.2.2.2. a<b,比重下降
6.4.2.2.3. a=b,比重不变
6.4.2.3. 注意:
6.4.2.3.1. a:分子的增长率,b:分母的增长率
6.4.2.3.2. 比较a、b时需带正负号比较
6.4.3. 升降+百分点
6.4.3.1. 题型识别:两个时间+比重
6.4.3.2. 计算公式:现期比-基期比=(A/B)*[(a-b)/(1+a)]
6.4.3.3. 解题步骤
6.4.3.3.1. 判方向(a>b,上升;a<b,下降)
6.4.3.3.2. 定大小:小于|a-b|(以①的方向为基础的定大小)
6.4.3.3.3. 如果<|a-b|的有多个或a为负时,代入公式截位计算
7. 平均数
7.1. 关键字:均、每、单位面积、单价
7.2. 现期平均数
7.2.1. 题型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平均(均/每/单位)
7.2.2. 计算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A/B
7.2.3. 计算形式:谁是1谁是分母
7.2.4. 削峰填谷
7.2.4.1. 定基准,算差距
7.2.4.2. 汇总除以个数,再加上基准
7.3. 基期平均数
7.3.1. 题型识别:过去时间+平均
7.3.2. 给现期量、增长率:A/B*[(1+b)/(1+a)]
7.3.3. 速算技巧
7.3.3.1. 先判断1+b/1+a与1的关系(﹥<=)
7.3.3.2. 根据选项差距截位直除A/B(截分母)
7.3.3.3. 结合选项
7.4. 两期平均比较-升降 (与两期比重升降方法相同)
7.4.1. 题型识别:题干中涉及两个时间+平均数问法
7.4.2. 公式:现期平均一基期平均=A/B*[(a-b)/(1+a)]
7.4.3. 升降判断:
7.4.3.1. a>b,平均数上升
7.4.3.2. a<b,平均数下降
7.4.3.3. a=b,平均数不变
7.5. 两期平均比较-平均数的增长量
7.5.1. 题型特征::平均数问法+增长+具体单位
7.5.2. 计算公式:A/B*[(a-b)/(1+a)]
7.5.3. 速算技巧:多步除法,截位计算(仅此而已)
7.6. 两期平均比较-平均数的增长率
7.6.1. 识别:平均/每/单位+增长了%
7.6.2. 公式:r=(a-b)/(1+b)
8. 倍数问题
8.1. 现期倍数
8.1.1. 题型识别:问题与材料一致,A是B的多少倍
8.1.2. 公式:A÷B
8.1.3. 速算:截位直除
8.1.4. 倍数与增长率
8.1.4.1. A是B…倍:A÷B
8.1.4.2. A比B多…几倍 A比B增长…几倍:r=A/B-1
8.1.4.3. A超过B的n倍:A>Bn
8.1.5. 倍数=增长倍数+1
8.2. 基期倍数
8.2.1. 题型识别:问题时间在材料之前,A是B的多少倍
8.2.2. 给现期量、增长率:A/B*[(1+b)/(1+a)]
9. 特殊增长率
9.1. 间隔增长率
9.1.1. 间隔增长率
9.1.1.1. 题型识别:隔一年,求增长率
9.1.1.2. 公式:r间隔=r1+r2+r1*r2
9.1.1.3. 速算技巧
9.1.1.3.1. r1、r2的绝对值均小于10%,r1+r2的和与选项差一个百分点以上,r1*r2可以忽略
9.1.1.3.2. 化成分数;化成小数
9.1.1.3.3. 结合选项看答案
9.1.2. 间隔倍数
9.1.2.1. 题型识别:间隔一年,求倍数
9.1.2.2. 两步走
9.1.2.2.1. 先求出r间
9.1.2.2.2. 间隔倍数=r间+1
9.1.3. 间隔基期量
9.1.3.1. 题型识别:间隔一年,求基期
9.1.3.2. 两步走
9.1.3.2.1. 先求出r间
9.1.3.2.2. 间隔基期=现期量/(1+r间)
9.1.4. 多年间隔增长率
9.1.4.1. 方法:多求几个间隔增长而已
9.1.5. 间隔增长量
9.1.5.1. 题型识别:2015年比2013年增长了多少元
9.1.5.2. 先求r间,再百化分
9.1.5.3. 增长量=现期量/(1+n), 减少量=现期量/(n-1)
9.2. 年均增长率 每一年增长率相同
9.2.1. 题型识别:年均增长最快、年均增速排序;年均增长率为…
9.2.2. 公式:(1+r)ⁿ=现期量/基期量 (n为现期和基期的年份差)
9.2.3. 比较:n相同,直接比较现期/基期
9.2.3.1. 倍数不明显,比较增长量/基期
9.2.4. 计算:平方数,居中代入,排除选项做题
9.2.4.1. 11²=121 12²=144 13²=169 14²=196 15²=225 16²=256 17² =289 18²=324 19²=361
9.2.4.1.1. 21²=441 29²=841 22²=484 28²=784 23²=529 27²=729 24²=576 26²=676 25²=625
9.2.5. 常考的平方数
9.2.5.1. 1.2³=1.7 1.2⁴=2.0 1.3³=2.2 1.3⁴=2.9 1.4³=2.7 1.4⁴=3.8
9.3. 混合增长率
9.3.1. 题型识别:部分1+部分2=整体的增长率关系
9.3.2. 线段法囗诀
9.3.2.1. 混合之前写两边,混合之后写中间
9.3.2.2. 距离和量成反比(距离指和混合型号后面的距离)
9.3.3. 具体一点的判定:求增长率,但缺少直数据,则考虑是否为混合
9.3.4. 根据选项判断囗诀
9.3.4.1. 居中但不中
9.3.4.2. 偏向基期量较大的
9.3.4.3. 偏向搞不定,就线段法精算
9.3.5. 求混合增长异,做题时无基期量,一般用现期量近似代替基期量
9.3.6. 线段法的拓展运用
9.3.6.1.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资料)
9.3.6.2. 平均数=总量/人数(数量、资料)
9.3.6.3. 重点
9.3.6.3.1. 量是分母
9.3.6.3.2. 混合增长率的量是基期量
9.3.6.3.3. 混合平均数的量是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