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 半生缘 》
有时候,错过和拥有只在一念之间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不停的邂逅, 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 有的与你结下深深的友情 有的是相伴一生的好友 有的则是你恨之入骨的“仇敌”他曾一度使你陷入困境 有的是你相爱却不能结合的爱人 有的则是你终身的伴侣,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奇妙有趣的皮肤,是心灵的明镜 是显现我们内心与潜意识的人体大屏幕 皮肤上的蛛丝马迹,显露出身体内在的问题 忧愁与快乐都会带来皱纹 过多糖、奶、精白面会引发丘疹 肥胖容易导致皮肤褶皱内部感染 干燥、汗湿的皮肤可能意味着甲状腺功能异常
生活是平淡的琐事转 无非就是围着一些 婚姻生活更是如此,大多是平淡的 无论是名人还是平常人 她们的婚姻都是平淡的 只有平淡才会幸福 因为平淡而温馨幸福 正是因为幸福总是存在于每一个点滴 并且深深把这份快乐和幸福播种在心底
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小的积极行为 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 微习惯太小,小到不可能失败 而且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正因如此,它不会给你造成任何负担 且极有助于习惯养成 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 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 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曾国藩的人生智慧----人物传记分享课程
成为乔布斯
读书笔记——曾国藩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读书笔记
一生的旅程:迪斯尼ceo
牛顿传
张爱玲传记读书笔记整理
走近天才维特根斯坦
拿破仑的一生
《 半生缘 》
谁曾许你半生缘分?
为什么人会相遇一时,错过一世?
在爱情的底子上,《半生缘》真正 想说的是什么?
创作背景
原名
《十八春》
修改时间跨越十八年
衍生剧作
许鞍华导演的《半生缘》为张爱玲圆粉无数
主角形象
顾曼桢
与张爱玲作品的其他想象有所不同
作品特点
透过得失看人生
被人放弃的顾曼桢
姐妹关系
从姐妹情深到设计被姐姐曼璐陷害
姐姐曼璐的心态转变
母女关系
1||| 曼桢被囚禁
2||| 母亲成为姐姐曼璐的帮凶
3||| 为何会成为帮凶
恋人关系
1||| 沈世钧的怯懦掐灭了曼桢最后的希望
2||| 曼桢:“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曼桢的个人命运抗争
独立养家
不过违心的生活
抚养母亲,一人打三份工
对囚禁的反抗
被祝鸿才强奸
奋力反抗
最初拒绝嫁给祝鸿才
具有新女性的特征
最后嫁给祝鸿才
为了照顾自己的孩子
顾曼桢身上有张爱玲的影子
形象对比
《红玫瑰与白玫瑰》
《小团圆》
一段无疾而终的恋情
张爱玲与桑弧
胡&张之恋
“旧式”胡兰成
“新式”张爱玲
成败得失看人生
希望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 张爱玲一生 》
品读一代才女张爱玲的传奇人生
家世
曾外祖父是里李鸿章
父亲张廷重有很好的文学功底, 但生活恣意放荡
母亲黄逸梵是新派女性,向往独立自由, 因此与丈夫感情不和
童年生活
张爱玲原名张瑛,与弟弟张子静一起长大
4岁时,因母亲出国,与母亲分离
8岁时,母亲回国,与丈夫协议离婚
校园生活
小学时期
1. 母亲把张爱玲送到学校读书,接受正规教育
2. 报名黄氏小学时,母亲把张瑛改名张爱玲
中学时期
1||| 就读圣玛丽亚女校
2||| 受老师赏识,在学校充分发挥写作长处
3||| 临近毕业时,与继母发生冲突,遭遇父亲软禁
4||| 逃往生母家中,准备前往香港大学就读
大学时期
1||| 1939年,前往香港大学读书
2||| 极大的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成绩优异
3||| 结识挚友炎樱
4||| 1942年,港大因战争爆发而停课,张爱玲返回上海
5||| 返回上海后开始创作小说
早期创作与文坛评价
1943年~1945年的小说创作与文坛评价
1||| 以香港为背景的小说
2||| 《沉香屑.第一香炉》《沉香屑.第二香炉》《茉莉香片》《心经》《倾城之恋》
3||| 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
4||| 《封锁》《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 《花凋》等
5||| 文坛对张爱玲及其小说的评价
6||| 翻译家傅雷肯定了《金锁记》的创作水准,但希望张爱玲“多写,少发表”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7||| 女作家苏青认为张爱玲作品中的比喻聪明巧妙,有很强的音乐感和绘画美
8||| 因张爱玲曾与汉奸胡兰成产生恋情,抗战胜利后,被误认为“汉奸文人”实际上,她此前的作品从未涉及政治
1947年的电影剧本创作与媒体评价
1. 与导演桑弧合作,创作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
2. 对《太太万岁》的评价两级分化:观众、传媒极力称赞此片,评价界却认为它庸俗、病态
1948年小说文风的转变
1. 《十八春》象征着张爱玲小说新风格的定型
2. 以前张爱玲擅长以繁星的意象描写洋场风景,而《十八春》中《她以平实的笔触描绘了平实的生活
在美国生活
抵达美国
1955年,从中国香港乘船去美国
在好友炎樱的帮助下,住在哈德逊河岸的女子宿舍中,该宿舍是救济难民的处所
拜访胡适
1||| 胡适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2||| 张爱玲的祖父曾帮助过胡适的父亲,二人有家族交情
3||| 张爱玲十分敬重胡适,胡适也非常欣赏张爱玲的才华
再婚赖雅
1||| 1956年,参加麦克道威尔文艺营,在那里创作了英文小说《粉泪》
2||| 在文艺营中遇见了德国剧作家赖雅,二人结为夫妇
3||| 1967年,赖雅去世
学者生涯
经学者夏志清介绍,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中国研究院中心工作
跳蚤事件
1||| 1984年8月~1988年3月,张爱玲认为自己受跳蚤折磨,皮肤瘙痒
2||| 为了躲避跳蚤,在洛杉矶的汽车旅馆里不断搬迁
3||| 医生诊断为皮肤特殊敏感,并帮助张爱玲康复
垃圾事件
1||| 跳蚤时间后,暂时定居在公寓中
2||| 作家戴小姐受中国台湾《联合报》采访之托,写信给张爱玲,说明了自己采访的意愿,但张爱玲并未回信
3||| 戴小姐搬到了张爱玲公寓的隔壁,通过翻动张爱玲扔出的垃圾来了解她的日常生活,并据此写下一篇纪实散文《我的邻居张爱玲》
4||| 张爱玲闻讯搬走,并保密了新的地址
隐姓埋名的公寓生活
1||| 怕被被别人认出,在信箱箱上用了一个越南人名
2||| 不到万不得已,绝不麻烦他人
3||| 1995年,在公寓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