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章中学德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中学德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道德发展理论、德育工作、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等。
国际商务总结的思维导图,分享了 国际商务背景、理论基础、国际商务环境、国际企业活动、国际商务支持的知识。
中职市场营销的思维导图,市场营销是指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旨在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关于服务营销7PS的思维导图,如服务产品,所谓服务产品实际上是指服务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需要而提供的一组由无形服务和有形产品共同组成的服务组合。 既包括服务结果也包括服务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七章 中学德育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
品德概述
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
核心
道德意志
克服困难
道德情感
直觉的道德情感
看人自杀去营救
形象的道德情感
雷锋形象
伦理的道德情感
爱国主义情感
道德行为
(重要标志)
形成过程
依从:从众和服从
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内化: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
影响因素
内部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外部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知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八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培养
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0岁儿童从他律转向自律
发展阶段
前道德阶段
2-5
无道德
权威阶段(他律道德)
5-8
服从外部规则、重行为结果
要求绝对公平
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
9-11
要求相对平等、重行为动机
公正阶段
11岁以后
公正、平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方法:道德两难故事法
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
9岁以下
惩罚与服从
避免惩罚
相对功利
符合自我利益
习俗水平
9-16
寻求认可(好孩子)
符合大家意见
维护秩序
尊重法律(规则),法律不可变
后习俗
16岁—
社会契约
看中法律的效力,法律
普遍原则
道义高于一切可变
道德发展是连续的、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的过程,有些人可能只停 留在前习俗水平或习俗水平,而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的阶段
德育工作
含义
广义的德育: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
狭义的德育:学校德育
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的永恒主题
集体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核心
基本内容
政治素质(方向)
思想素质(基础)
道德素质(核心)
民主法制(保障)
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生命教育
生活教育
生存教育
安全教育
升学和就业指导教育
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原则
导向性
疏导原则
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严慈相济原则)
尊重信赖+严格要求
知行统一
思想+实践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长善救失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
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
因材施教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个别差异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
途径与方法
1.说服教育法
摆事实、讲道理
参观历史博物馆
2.榜样示范法
高尚思想、模范
4.情感陶冶法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人格感化
环境熏陶
艺术陶冶
3.实际锻炼法
参加实践活动
5.道德修养法
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行为、优异成就
6.品德评价法
奖惩、评比、操行评定
中学德育过程
概念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构成要素
教育者
主导
受教育
客体、主体
德育内容
德育方法
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德育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双边活动过程、受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教育影响,形成结果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品德
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 形成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
矛盾
基本矛盾(最重要)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多端性】
活动与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