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子发射光谱法
这是一篇关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基本原理、仪器装置、应用、原子发射光谱法等。
仪器分析光学分析导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电磁波谱与跃迁类型、描述电磁辐射波动性参数、描述电磁辐射粒子性参数:能量。
绪论内容 1、分析化学不仪器分析的关系 2、仪器分析不化学分析的关系 3、仪器分析的概念 4、仪器分析方法的种类 5、分析仪器的组成 6、仪器分析的一般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心主题
基本原理
1.产生:
样品引入激发光源中使其获得能量,经过蒸发过程转为气态,气态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受到外界能量(热能、电能)作用时,跃迁到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不稳定,会返回到基态,中间多余的能量会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
2.专业术语
激发电位:原子中外层电子从基态被激发到激发态时所需要的能量。
电离电位:原子中外层电子电离所需要的最小能量。
共振线: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时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
第一共振线:由最低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或主共振线。
最小激发电位,最易被激发,为元素最强的谱线。
灵敏线:一般为第一共振线。
最后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中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 一条谱线,这也是最灵敏线。
分析线:用来测量的谱线。
原子线(I):原子的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离子线(II、III):离子的核外激发态电子跃迁回基态所发射出的谱线。
3.原子谱线的表示
I 表示原子发射的谱线; II 表示一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III 表示二次电离离子发射的谱线。
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数相同时,具有相似的光谱。
4.原子谱线特点(波长、强度)
P27
5.罗马金-赛伯公式
b—自吸系数,与光源中原子密度有关,一般b≤1。 浓度增加,自吸增强,b值变小。无自吸b=1
a、b均为常数,c为浓度。公式可转变为:
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
仪器装置
样品引入系统
作用:将样品高效、可重现地引入光源中。
种类:
液体样品:气动雾化法、超声雾化法、电热蒸发法和气体发生法。
固体样品:电极法、电热蒸发法、激光蒸发法、悬浮液进样法。
优缺点详细P29—P31
气体样品:连续式、断续式
光源
作用:提供足够的能量使试样成为自由的激发态原子。
分光系统
作用:将混合各种波长的复色平行光束按照波长顺序色散为单色平行光。
棱镜
依据:柯西经验公式,波长越短,折射率越大。
性能指标:角色散率,线色散率,分辨率
都是越大越好,越高越好
光栅
依据:单狭缝衍射和多狭缝干涉两者联合作用的结果。
光栅分辨率R:
光栅的分辨率与光谱级数(k)和光栅总刻线数(N)成正比,与波长无关。
检测系统
作用:将原子发射发生的光信号转换、放大、记录、显示的单元。
感光板
光电倍增管
详细P42—P45
电荷耦合器件CCD:优势多通道分析优势,可同时检测多波长信号,提高光谱仪器的分析测试速度。
应用
定性分析
目的:确认、鉴定样品中存在的元素种类。
依据:元素不同,原子电子结构不同,光谱中各元素的特征谱线不同。
操作:检出该元素两条以上的灵敏线,就可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以铁谱为标准确定元素谱线位置 。
定量分析
目的:测定信号与对应含量的关系。
方法:
标准曲线法
内标法
这几种方法的特点和操作方法看P51—P52
标准加入法
原子发射光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