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职业理念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职业理念:素质: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授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总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编辑于2022-09-28 11:37:35 广东中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六个小节。认知过程,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道简答1道辨析)、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辨析题1道)等。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职业道德:考核与奖惩: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定期考核,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高班主任岗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学生学习心理包括六个小节。认知过程,学习与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知识与技能。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教育与社会发展(2道简答1道辨析)、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发展(辨析题1道)等。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职业道德:考核与奖惩: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体系和奖惩制度。定期考核,表彰奖励,选拔学校管理干部应优先考虑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优秀班主任。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应调高班主任岗位。
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区别对待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德智体美劳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特长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新想法,独特性
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口诀:学习过人、四个转变
材料分析题
先看问题:从何角度
先写下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学习过人
模板:总-分-总,3-4个点即可,每个点各成一段。
逻辑词:首先,其次,最后,综上所述
答题顺序:表态+分论点(观点+解释+引用材料)+总结
素质教育
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地位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根本目的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平均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基本任务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基本特征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
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教育空间的开放性
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提高国民素质
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新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及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区别
创新
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
教育目的
素质:旨在提高国民素质,智育、德育、体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全面进行,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与目标
应试:偏重知识的传授,着眼于分数和选拔,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
教育对象
素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要求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
应试:重视高分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和后进生
教育内容
素质: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授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总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应试: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的需要,考什么就教什么,所实施的是片面的知识教学。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教学着眼点
素质: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应试:局限于学校
教育方法
素质: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探究式教学,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应试:搞题海战术,“填鸭式”教学等,以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为主,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
评价标准
素质: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应试:筛选性评价,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教师水平的唯一尺度
教育结果
素质: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应试:多数学生收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收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
误区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对素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
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会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考过
对素质教育是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
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通过刻苦的努力而获得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
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
教师首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人生的引路人,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考过
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对考试的误解
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①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有助于科学率的提高
第二节 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让学生做)
学生是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
尊重学生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权利与责任并存)
学生是独特的人(因材施教—差异)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因材施教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老师要换位思考
学生是发展的人
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口诀:两独一发+两全
材料分析题
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教育公正
第三节 教师观
教师与教师职业
新课改倡导的教师观(重点)
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发现,探索,动手,做人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研究问题、论文、课题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校本课程、开发课程
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为社区提供一些服务
口诀:促建放研
教师行为的转变
口诀:李(商隐)赏引 对待 思合
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