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口腔唾液腺解剖生理特点
颌下淋巴结至颈深上淋巴结小唾液腺根据腺体所在位置命名.分布在口腔及口咽部粘膜下层和粘膜固有层.腺体无包膜,腺管直接开口于粘膜.多为粘液腺,主要成分为粘蛋白,...
与面动脉同高度起于颈外动脉后外壁,沿二腹肌后腹下缘行向后上,经乳突根部内侧向后,在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附着点之间穿出筋膜至枕部皮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唾液腺
大唾液腺
腮腺
浆液性腺
图片
位置和形态
位置
颜面两侧皮下,颧弓下方,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外方
形态
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的不规则锥体形,分为浅叶、峡部和深叶
毗邻关系
浅叶
上界
外耳道,颞下颌关节,颧弓
下界
下颌角
前界
遮盖咬肌
后界
胸锁乳突肌
表面
浅淋巴结
内面
咬肌,下颌支
峡部
下颌支
茎突、乳突附着的肌肉
深叶
外侧面
翼内肌
内侧面
腮腺床
指与腮腺深部相邻的茎突、茎突附着的肌肉、颈内动静脉、第IX-XII对脑神经的总称
总结
前内测面由外向内:咬肌后缘,下颌支,翼内肌
后内侧面由外向内:乳突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二腹肌后腹,茎突及附着于茎突的肌肉
浅面由外向内: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腮腺鞘浅层
神经血管走行
按走向
纵向
颞浅动静脉及耳颞神经,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前支,面神经颞支和颧支
横向
面横动静脉,上颌动静脉(上颌支内侧),面神经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按穿出位置
上缘从后往前
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面神经颞支,面神经颧支
前缘从上往下
面横动、静脉,面神经颧支,面神经上颊支,腮腺管,面神经下颊支,面神经下颌缘支
腮腺下极从前往后
下颌后静脉,面神经颈支,面神经下颌缘支
腮腺鞘
封套筋膜
来源
颈深筋膜浅层
特点
浅面筋膜致密,深面筋膜薄弱且不完整
浅面筋膜向腮腺实质内延伸,形成纤维间隔,使腺体分为许多小叶
深面筋膜在茎突和翼内肌之间有一裂隙,借此通向咽旁间隙
咽旁间隙向后有咽后间隙,为危险地带,其通向后纵隔
腮腺鞘上部与外耳道相连处,可见小动静脉、神经通向垂直裂隙
临床
流行性腮腺炎
腺体肿胀,包绕其外面的筋膜致密,不易向外减压,张力感受器受激惹,产生剧烈疼痛
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形成多个分散的小脓肿,将所有脓腔间隔打通后才能充分引流
可通过腮腺深面薄弱环节,向咽旁间隙和外耳道扩散
腮腺管
颧弓下缘1.5cm,与颧弓基本平行,越过咬肌,在其前缘处近90°向内,穿过颊脂垫和颊肌,呈45°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开口称腮腺管乳头
临床意义
寻找面神经颊支的解剖标志
腮腺炎症时,腮腺管乳头红肿,挤压腮腺有炎症分泌物流出
腮腺管开口作为腮腺造影和腮腺冲洗、灌注药物的入口
开口处是最狭窄处,在穿过颊肌处形成角度容易形成导管结石
下颌下腺
浆液为主的混合性腺
形态和位置
扁椭圆形
下颌下三角内
浅部
下颌体内侧的下颌下腺窝和翼内肌前缘
下面
颈阔肌和颈深筋膜浅层
前份
下颌舌骨肌
中份
舌骨舌肌
下份
茎突舌肌,茎突舌骨韧带,舌咽神经
深部
位于下颌舌骨肌后缘及其上面的部分,在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突入舌下间隙,与舌下腺后缘相接
下颌下腺管
起自下颌下腺浅部深面,开口于舌下肉阜
容易产生结石的原因
行程较长且弯曲
唾液在管内运行较慢
导管开口较大,且位置低
口腔内的牙垢和异物容易进入管内成为钙盐沉积的核心
舌下腺
黏液为主的混合性腺
细长扁平状
舌下区,在口底黏膜舌下襞的深面
舌下腺窝
颏舌肌,有下颌下腺管和舌神经通过
前端
在中线处与对侧舌下腺紧邻
后端
下颌下腺深部
舌下腺管
舌下腺大管
大部分分泌物汇入其中,单独开口或与下颌下腺管汇合再开口于舌下肉阜
舌下腺小管
8-20条,短而细,大多单独开口于口腔,部分汇入下颌下腺管
舌下腺管细小,容易因炎症、结石、损伤等引起缩窄、阻塞、分泌物外渗、,形成舌下腺囊肿
小唾液腺
分布
口腔及口咽部的黏膜下层
多数为黏液性腺
无包膜,腺泡数量不多
每个小腺体均有一腺管直接开口于口腔黏膜
包括
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
下颌下腺比腮腺更易发生解释的原因
下颌下腺为浆液为主的混合性腺,腮腺为浆液性腺体,分泌的唾液稀薄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