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碱
这是一篇关于生物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概述、理化性质、检识、提取与分离、分类、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等。
编辑于2022-10-01 15:54:21 山西生物碱
概述
定义
多数认为:生物碱是来源于植物界的含氮有机物(N多在环内),有生理活性和碱性,能与酸成盐
广义认为:生物界中所有的含氮有机物(除去生物体必须的含氮有机物(生物的一级代谢产物),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b族维生素)
分布
积累
主要在生长活跃的组织如子房,心皮等
储存
主要是在液泡细胞,乳汁管细胞中进行,因此不同植物中生物碱存在部位不同。
转移
往往发生许多甲基化,氧化,去甲基化等次级结构修饰
生理活性(广泛)
镇痛作用的吗啡,延胡索乙素 解痉作用的阿托品 抗菌抗炎作用的小檗碱 降压作用的利血平 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 抗疟作用的奎宁 抗癌作用的喜树碱,紫杉醇,长树新碱,秋水仙碱
生物合成
理化性质
性状
形态:多数为结晶固体(有些为无定形粉末)少数为液体(无氧原子,或氧为酯基)(烟碱)个别有挥发性(麻黄碱)升华性(咖啡因)
味道
多数具有苦味如小檗碱,但甜菜碱为甜味。
熔点
有固定熔点(沸点),个别有双熔点
颜色
多数呈无色,少数有颜色(交叉共轭体系的存在)
旋光性
多数具有旋光性(含有手性中心或手性碳),且为左旋。通常左旋体的生理活性比右旋体强
溶解度
常规规律
生物碱盐
溶于水,亲水性溶剂,难溶于亲脂性溶剂
溶解度与成盐的酸有关
无机酸盐>有机酸盐
无机酸中,含氧酸>卤代酸
有机酸中,小分支或多羟基有机酸>大分子有机酸
季铵碱,生物碱的氮氧化物与生物碱相似,具有亲水性
游离生物碱
一般游离仲胺碱和叔胺碱具有亲脂性,溶于有机溶剂,酸水,特别易溶于氯仿,难溶于水
不常规规律
生物碱盐不溶于水(如盐酸小檗碱,草酸麻黄碱),但溶于氯仿(如盐酸奎宁,盐酸罂粟碱)
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有机溶剂,而溶于水(如石蒜碱;吗啡难溶于氯仿,乙醚,可溶于碱水;喜树碱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而溶于酸性氯仿)
两性生物碱(含酚羟基,羟基)中,含酚羟基的溶解度同亲脂性生物碱(吗啡除外),且可溶碱液(隐性酚羟基除外);含-COOH的因能形成分子内盐,溶解度同亲水性生物碱
碱性
碱性强度标准
pKa<2 为极弱碱(酰胺、-CN) pKa2-7 为弱碱(芳杂环、烯胺) pKa7-11 为中强碱(脂肪胺) pKa>11 强碱(季铵)
胍基(有机基团中碱性最强的)>季铵碱>脂肪胺基和脂氮杂环>芳胺和芳氮杂环>多氮同环芳杂环>酰胺基(几乎没有碱性)≈吡咯>二甲酰亚胺基(酸性,因为两个碳氧双键共轭,导致N上的H易电离)
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N上孤电子对的杂化方式:sp3>sp2>sp,p电子比例越大,活动性越大,易供电子
N-烷杂环>脂肪胺>氨>亚胺>吡啶、芳胺>吡咯>腈
N在电子云密度的分布
诱导效应
供电基(烷基等)取代,碱性增强
吸电基(芳环,双键,含氧基团等)取代,碱性减弱
仲胺>伯胺>叔胺>氨
具有氮杂缩醛结构的生物碱,因易质子化而显强碱性(N处于稠环桥头除外)
诱导-场效应
当生物碱中不止一个N原子是,各个N的碱度不同。当其中一个N质子化后,产生一个强的吸电基团(N+NR2),对另一个N产生降低碱度的效应,即诱导效应和静电效应。前者通过碳链传递,后者通过空间传递
共轭效应
苯胺型:p-π共轭,碱性减弱
酰胺型:p-π共轭,碱性减弱
烯胺型:p-π共轭,碱性减弱
若由于空间阻碍,使原本应该形成p-π共轭的,无法形成p-π共轭,碱性增强
空间效应
N附近取代基的空间立体障碍或分子构象因素,是质子难于接近N,碱性减弱
分子内氢键
当N上孤电子对接受质子形成共轭酸时,如又能与共轭酸上质子形成分子内氢键的基团形成,即增加了共轭酸的稳定性,碱性增强
综合分析影响生物碱碱性因素
共轭效应>诱导效应
空间效应>诱导效应
沉淀反应
定义:大多数生物碱能和某些酸类、重金属盐类及一些复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分子络合物沉淀。能与生物碱产生沉淀的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
应用:鉴别(显色剂)、分离纯化(指示剂)、鉴定。
注意;(1)反应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 (2)沉淀反应需采用3种以上试剂判断阳性结果。 (3)有些非生物碱也会生成沉淀,注意供试品的纯化。 (4)有些生物碱不会生成沉淀,如麻黄碱、咖啡碱。
显色反应
定义:某些生物碱单体与一些浓无机酸为主的试剂 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反应。
应用:检识和区别个别生物碱。
检识
提取与分离
分类
按植物来源分类
按生源途径分类
按母核类型分类
生物碱在植物体中的存在形式
游离碱
植物体内,少数碱性极弱的以游离状态存在,如酰胺类生物 碱秋水仙碱、喜树碱等。
盐类
多数都以盐的形式存在,与生物碱成盐的酸有无机酸如硫酸 、盐酸,有机酸如草酸、柠檬酸、酒石酸、乌头酸、罂粟酸等。
N-氧化物
如苦参中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生物碱苷
生物碱和糖缩合生成生物碱苷,如甾类的茄碱。如甾类、吲 哚类、异喹啉类、吡咯里西啶类等。
酯
有些生物碱母核一OH,一COOH和有机酸缩合成酯。如萜类 、莨菪烷类、吲哚类、吡咯里西啶类等。
1663939606156
1663939606156
1663939436113
1663939608055
1663939606156
1663939604237
多数糖生物碱苷都为无定形粉末,这与糖基数量有关,糖基越多,越难产生晶体
提取与分离
总生物碱的提取
生物碱盐——水或酸水提取法
酸碱沉淀法
碱化一般用氨水,也可以用NaOH
盐析可以加快沉淀速度
离子交换树脂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
生物碱盐,游离碱——醇或酸性醇提取法
酸碱处理法
游离碱——有机溶剂提取法
生物碱的分离
不同类别生物碱的分离
1,开始为啥时总生物碱的酸水液(盐)? 酸先与强生物碱反应(强生物碱电离的OH-多),溶液中存在未反应的游离弱生物碱 2,在氯仿萃取后,加入NaOH的原因 将非酚性的弱生物碱盐彻底碱化成碱,便于用氯仿萃取;酚性的生物碱彻底变成盐,便于溶于水 3,还原酚性生物碱的时候用弱酸(NH4Cl或通CO2),因为只还原酚羟基
原理:①生物碱的碱性 ②是否含有酚羟基
雷氏铵盐沉淀法
有机溶液萃取法
离子交换树脂法
生物碱单体的分离
利用生物碱碱性的差异
对于在盐中加碱,弱碱阳离子阳离子先于OH-结合,因为生成的游离弱碱能量更低,更稳定
利用生物碱或生物碱盐溶解度差异分离
利用生物碱特殊官能团分离
酚性生物碱:在碱性下成盐溶于水,可与一般生物碱分离。
内酯或内酰胺生物碱:在碱性溶液中加热皂化开环生成溶于水的羧酸盐而 与其它生物碱分离,加酸后又环合成原生物碱沉淀。如从喜树根中分离喜 树碱。
利用色谱法分离
提取分离方法对生物碱结构的影响
溶剂的影响
酸碱的影响
色谱分离的影响
其他影响:空气、日光等氧化的影响
检识
理化检识
①形态,颜色,气味等 ②沉淀反应 ③显色反应
色谱检识
薄层色谱
吸附色谱
适用于分离和检识脂溶性生物碱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展开剂:亲脂性溶剂为主。一般以氯仿为基本溶剂,根据色谱结果调整展开剂的极性(实验室一般用甲醇)。加入碱性溶剂,分离效果较好
显色:有颜色的直接观察(小檗碱-黄色,苦参碱无色);有荧光的紫外下观察;多数用改良的碘化铋钾试剂显色(桔红色斑点)
注意:Rf值很小或拖尾或形成复斑,为此常用碱液(0.1-0.5M NaOH)代 替水制板;或使色谱过程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展开剂中加入适量二乙胺、三乙 胺);或层析槽中放一盛有氨水的小器皿。
分配色谱
适用于极性较大或结构相近生物碱的分离
支持剂:硅胶或纤维素粉
固定相:甲酰胺(脂溶性生物碱)、水(水溶性生物碱)
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阳离子:强酸性 -SO3H;弱酸性 -COOH 阴离子:强碱性 -N(CH3)3X,-N(CH3)2(C2H4OH)X 弱碱性 -NR2,-NHR,-NH2
1663939606156
1663939606156
166393960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