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教育起源于劳动,于劳动过程中 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知识梳理,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等。
教育目的知识梳理,包括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理论、我国的教育目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等等。
教育制度知识梳理,包括教育制度的概念、现代学制的类型、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三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第一节、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由来:《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教育的定义:
广义:
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
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
狭义:
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活动
三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习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手段,教学内容)
纽带
二、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人+社会活动
无目的/无意识+动物+本能反应
社会属性
1. 永恒性
人在教育在
2. 历史性
古今不同
3. 相对独立性
概念:
教育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的作用
表现:
受其他社会形态的影响
一方面受社会制约,一方面反作用于社会,具有能动性
历史的继承性
传承+联系
发展不平衡性
口诀:社会永历立
4. 生产性
科学知识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5. 民族性
民族文化
6. 长期性
培养人才周期较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三、教育的功能
按作用对象分
个体功能(本体)
培养人
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个体个性化
促进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派生)
推动和促进
社会变迁功能
经济功能
政治功能
文化功能
生态功能
社会流动功能
人才在不同区域或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的流动
按性质分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按呈现形式分
显性功能
隐性功能
四、教育的起源
1. 神话起源论
最古老的,中国代表人物朱熹
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此观点错误,非科学的
2. 生物起源论
提出教育起源的第一个正式学说
人类教育起源动物界中的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
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
英国的沛西能
美国的桑代克
口诀:本能生利息
3. 心理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美国教育学家梦禄
口诀:心理仿梦禄
错误, 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 劳动起源论
普遍认可的一个
教育起源于劳动,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口诀:米凯爱劳动
5. 交往起源论
教育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
中国叶澜《教育原理》,华东师范终身教授
口诀:叶澜爱交往
五、教育的发展
1. 原始社会
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教育产生的条件
劳动
语言的形成是另一个必要条件
教育的特征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教育没有阶级性
教育水平低下,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口诀:简单劳动无阶级
2. 古代社会
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与奴隶社会时期
奴隶社会(中国)
夏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夏朝
庠、序、校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庠
商
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代
西周
国学、乡学
形成了“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的官学体系
形成了“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
稷下学宫(战国)
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春秋),私学繁荣(战国)
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直接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
奴隶社会(国外)
古埃及
宫廷学校
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职官学校(书吏学校) 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
文士学校
最初级的
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希腊
雅典教育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
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
崇文、强调理性
联想记忆:雅典娜——知性,智慧
斯巴达教育
培养军人和武士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尚武、军事主义教育
封建社会(中国)
两汉
太学、郡国学
太学是当时最高教育机构
地方官学的发展始于“文翁兴学”
鸿都门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
国子监、六学二馆
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
宋
教育内容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国家是程朱理学
清
废除科举(1905年)
封建社会(国外)
中世纪欧洲(14-17世纪)
教会教育
培养教士和僧侣
教育内容:七艺
三科四学
骑士教育
培养封建骑士
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总结: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学校产生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阶级性和等级性
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和象征性
口诀:劳教分离有阶级
3. 近现代社会
近代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教育的世俗化(摆脱宗教)
重视立法,依法治教
现代
20世纪以后的教育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
法国的保罗 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
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
教育结果的均等
教育的多元化
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科学技术
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