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考研政治四(思想道德与法治)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编辑于2022-10-03 22:11:34 山西思想道德与法治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大学生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二者关系
共同点
不同点
相互关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思想道德建设为法治建设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法治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和法律保障
是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
思想教育
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正确认识人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对人的认识核心在于认识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人生目的
决定人生道路
决定人生态度
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人生态度
含义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人生价值
内涵
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含义
关系
科学理解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准确把握人生方向,树立正确价值观
人生观与世界观、价值观
世界观
人生观
关系
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
高尚的人生追求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代表了人类社会迄今最先进的人生追求
确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高尚的人生追求的意义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看一个人的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生价值的评价方法
既看贡献的大小,也看尽力的程度
既要尊重物质贡献,也要尊重精神贡献
既要注重社会贡献、也要注重自身完善
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
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个人的主观努力)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正确看待得与失、苦与乐、顺与逆、生与死、荣与辱
反对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
成就出彩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奋斗中创造幸福人生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理想
内涵
特征
超越性
实践性
时代性
信念
内涵
特征
执着性
支撑性
多样性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理想信念的作用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立统一的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理想与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不等同于现实
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
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
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含义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
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汇聚和升华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不强者智不达、志当存高远)
心怀“国之大者”,敢于担当(立志做大事)
自觉躬身实践,知行合一(立志须躬行)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崇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精神的地位: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精神支撑
表现
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
对理想的不懈追求
对品格养成的重视
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内涵
伟大创造精神
伟大奋斗精神
伟大团结精神
伟大梦想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用中国精神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的含义
爱国主义
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的四个表现
中国人很早就有以天下兴亡、人民安康为己任的家国情怀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含义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促进民族团结
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丰厚滋养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显著特征
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
改革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
做改革创新主力军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什么
为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国家层面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公民层面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评价/地位
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遵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要求
推进社会团结奋进的最大公约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先进性)
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人民性)
因真实可信而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真实性)
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扣好人生的扣子
人生的扣子一开始就要扣好
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科学价值观的养成非一日之功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外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勤学
修德
明辨
笃实
道德观: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道德的起源
首要前提:劳动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
主观条件:人的自我意识
道德的本质
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结底源于社会经济关系。
道德是社会利益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功能的含义
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
规范功能
调节功能
道德的作用
是什么
主要表现
性质
社会主义道德是崭新类型的道德
道德的变化发展
道德有自己的发生发展过程
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社会主义道德的先进性特征
坚持以人民服务为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原因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道德原则的含义
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主义的层次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地位
基本精神
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挖掘和阐发
用它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反对“复古论”和“虚无论”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必要性
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当代价值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遵守社会公德
共同生活与公共秩序
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
是什么
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原因
做法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加强网络文明自律
营造良好网络道德环境
恪守职业道德
职业生活与劳动观念
职业和职业生活
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
诚实守信
办事公道
热情服务
奉献社会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弘扬家庭美德
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注重家庭
注重家教
注重家风
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恋爱与婚姻家庭
与婚姻、家庭的关系
婚姻和家庭的关系
大力提倡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
夫妻和睦
勤俭持家
邻里互助
锤炼个人品德
涵养高尚道德品格
个人品德的含义
大学生的个人品德要求
锤炼高尚道德品格
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
激发正向的道德认同和道德情感
强化坚定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
道德修养重在践行
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学思并重
省察克治
慎独自律
知行合一
积善成德
向道德模范学习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积极引领社会风尚
知荣辱
讲正气
做奉献
促和谐
法治: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及其历史发展
法律
含义
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
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历史发展
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
四种历史演进与发展
奴隶制法律
封建制法律
资本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法律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从法律的实质内容看: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
从法律的社会左右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制定(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
含义
我国宪法、立法法等法律对法律制定的规定
立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原则
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法律执行(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含义
广义
狭义
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重要环节
基本原则
主体
法律适用(司法)
含义
司法机关
是什么
职责
司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法律遵守(依法办事,即守法)
含义
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法治思想
形成和意义
主要内容:“十一个坚持”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什么
是历史的必然结论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必然选择
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建设法治中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重要性
内容
基本要求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重要性
含义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重要性
含义
有利的法治保障体系
重要性
含义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重要性
含义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是一个有机整体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相辅相成
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法治社会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前提)
严格执法(关键)
公正司法(重点)
全民守法(基础)
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地位
根本法、治国安邦总章程、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总依据、统帅地位、最高法律地位
规定了国家根本制度
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尊重和保障人权
社会主义法治
民主集中制
加强宪法实施与监督
加强宪法实施
坚持依宪执政
坚持依法立法
坚持严格执法
完善宪法监督
自觉遵法守法学法用法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含义
做一个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信法的“法治人”
基本内容
法律至上
含义
要求
具体表现
普遍适用性
优先适用性
不可违抗性
养成法律至上思维,对于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意义重大
权力制约
含义
原因
要求
权力由法定,即法无授权不可为
有权必有责
用权受监督
违法受追究
公平正义
含义
内容
权利公平
机会公平
规则公平
救济公平
要求
权利保障
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
立法保障(重要条件)
行政保障(关键环节)
司法保障(最后防线)
程序正当
重要性
表现
合法性
中立性
参与性
公开性
时限性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法律权利
马克思主义权利观与其他权利观的根本区别
含义
特征
法律义务
含义
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相对应
两种表现形式
作为
不作为
具有法定的强制性
特点
历史的
源于现实需要
必须依法设定
可能发生变化
关系
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实际上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
政治权利
含义
重要性
内容
选举权
表达权
民主管理权
监督权
人身权利
含义
重要性
内容
生命健康权
人身自由权
人格尊严权
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住宅安全权
通信自由权
财产权利
含义
子主题
内容
私有财产权
继承权
社会经济权利
含义
内容
劳动权
休息权
社会保障权
物质帮助权
宗教信仰自由
含义
具体内容
文化教育权利
含义
内容
教育方面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受教育权
文化活动方面的权利:主要表现为公民的文化权利
科学研究的自由
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
进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依法行使法律权利
权力行使目的的正当性
权力行使的必要限度
权力行使方式的法定性
权力行使的正当程序
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权利的行使必然伴随着法律义务的履行
义务法定
义务的设定必须有法律依据
法定的义务应当履行
具体包括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依法服兵役
依法纳税
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尊重法律权威
意义
基本要求
信仰法律
遵守法律
服从法律
维护法律
学习法律知识
学习知识(前提)
参与实践(有效途径)
养成守法习惯
守法
增强规则意识
守住法律底线
提高用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