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导论:现代汉语概述《现代汉语通论(第三版)》
原因: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编辑于2022-10-03 23:53:34导论:现代汉语概述
现代汉语的性质
汉语的定位
语言总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或民族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
汉语的地位
是国内各民族之间共同使用的通用交际语言
国际上唯一代表中国的国语
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汉语的历史
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联合国六种法定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分期
上古汉语
公元3世纪以前
包括先秦、两汉,并可上溯到有文献(甲骨文等)可考的殷商时代
中古时期
从公元4世纪到9世纪
包括魏晋、南北朝、隋、唐
近代汉语
从公元10世纪到17世纪
包括晚唐到明末清初
现代汉语
从清初(1636年)开始逐步形成,一直延续到现在
新词新语、新的结构模式、新的使用习惯迅速代替旧的东西。现代汉语正在向当代汉语转型
现代汉语的定性
狭义: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即普通话,也叫华语、中文。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广义:指现代全体汉民族适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及其方言。(各地方言都属于现代汉语,但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
问题:
现代汉语为什么选择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是否意味着所有的北京话语音皆为标准音?
现代汉语的历史地位和语际地位
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
是近代汉语的继承与发展,是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宋元以后有两种明显的趋势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发生
①书面语的变化,即白话文学的产生与发展
②口语的变化,即“官话”盛行并影响到各方言地区
先秦:“雅言”(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汉代:“通语”(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文言”的形成: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这就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却跟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
唐宋:白话形成,是一种新的书面语。(白话始终是和口语的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
大量白话文学作品出现:《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等,加速北方方言的推广。 白话具有了全民性。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书面语的源头。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逐步传播
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
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
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朴通事》和《老乞大》用北京口语写成,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清朝:福建广东等地设立“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并规定不会官话的人不能为官
这样,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就成了现代民族语言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
随民族民主革命的高涨,上述两种趋势合二为一,加速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一方面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使白话文取得了文学语言的地位
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言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并有了统一的规范,形成了文言文一致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并取得了国家法定共同语的地位。
现代汉语的语际地位
世界语言谱系
分类方法:谱系分类法
依据:来源的共同性
对象:世界诸语言
依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的亲疏程度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语言分类
语系:具有共同历史来源的亲属语言组成的语言系亲属
语族:属于同一语系的语言按亲属关系的远近划分出来的较小的谱系
语支:属于同一语族的语言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的远近划分出来的更小的谱系
关系
同一语支的语言,分化最晚,亲属关系最近,语言要素之间的相似点最多
语支不同而语族相同的语言,分化的时间要早一些,亲属关系就比较疏远一些,语言要素之间的相似点也比较少
语族不同而语系相同的语言,分化的时间更早,亲属关系最为疏远,语言要素之间的相似点也更少,但是仍然有来源上和结构上的共同点
不同语系的语言,就往往缺共同来源
语言类型学:研究各种语言相同的或不同的特征并进行分类的学科
世界语言的语系
印欧语系:日耳曼语、罗曼语、希腊语、斯拉夫语、波罗的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印度-伊朗语等
汉藏语系:汉语、壮侗语、苗瑶语、藏缅语等
闪含语系:阿拉伯语等
乌拉尔语系:芬兰语系、匈牙利语等
阿尔泰语:蒙古语、维吾尔语等
高加索语:格鲁吉亚语等
南岛语系:马来语、高山语等
南亚语系:高棉语等
······
问题
如何理解属于同一语系的亲属语言之间的亲属不同?请结合谱系分类法相关理论和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汉语的亲属语言
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原始基础语分化出来的独立的、彼此有同源关系的语言
包括
壮侗语族
分布:中国的中南、西南地区和泰国、缅甸、越南、老挝等国境内
国内的语支
壮傣语支
壮语、傣语、布依语
分布: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
侗水语支
侗语、仫佬语、水语、毛难语
分布: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
黎语支
黎语
分布:海南岛
国外主要有泰语、老挝语等
苗瑶语族
分布:中国的西南、中南地区和越南、老挝境内
语支
苗语支:苗语
瑶语支:瑶语
藏缅语族
分布: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和缅甸、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国境内
国内分支
藏语支
藏语
分布: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省
彝语支
彝语、傈僳语、哈尼语、纳西语、拉祜语、白语
分布: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景颇语支
景颇语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国外:有缅语
现代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联系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认为:”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
问题
如何理解?请结合具体例子予以说明
很难指出世界上有哪一种语言是完全孤立的。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式的接触,都必然使语言之间产生相互联系。
汉语对外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的语言(巨大的影响)
汉语受到的影响
词汇上(外来词)
从西域各民族的语言中吸收的:葡萄、石榴、菠萝、狮子
从印度语言中吸收的:佛、菩萨、罗汉、阎罗、刹那、
从蒙古语言中吸收的:胡同、站、蘑菇
从印欧语言中吸收的:苏维埃、托拉斯、布拉吉、扑克、雷达、吨、霓虹灯、啤酒、卡车、沙丁鱼、高尔夫球
从日语中吸收的:哲学、经验、方针、主观、领土、体操、分子、反应、汽船、纤维、批评、发动、战线
现代汉语的语法
例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进行了并正在进行着建设”等欧化句式就是从印欧语言中吸收过来的。
从而使现代汉语更加精密、准确,富有表现力。因而语言的接触、变异及其交融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代汉语的变体
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
原因:汉族的先民开始时人数很少,使用的汉语也比较单纯。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分类
大体以长江为界
北方方言
南方方言
中部方言(长江流域的吴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特点:过渡型方言
南部方言(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粤方言、闽方言和客家方言)跟北方方言相去甚远
依据
方言的可信度
方言的类型学特征
移民的历史
地理位置
总的格局:北方各方言一致性大、差异性小;南方各方言差异性大、一致性小
分法众多,主流分法
北方方言
也称北方话、官话
以北京话为代表
通行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使用人口约占总人数的70%以上。
分布:长江以北,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地带,四川、云南、贵州、湖北(东南角除外)等省,湖南西北角、广西西北部。
八个次方言区
东北官话
北京官话
冀鲁官话
胶辽官话
中原官话
兰银官话
江淮官话
西南官话
吴方言
也称江南话、江浙话
以上海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8.4%
分布: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不包括镇江)、南通的小部分地区、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江西省东北部、安徽省南部和福建西北角
湘方言
也称湖南话
以长沙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5%
方言片:新湘语和老湘语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西北角除外)、广西北部
赣方言
也称江西话
以南昌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2.4%
分布: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东北沿江地区和南部除外)和湖北省东南、福建西北、安徽西南、湖南东部部分地区
客家方言
又称客话
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大。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4%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台湾等省的部分地区和湖南、四川的少数地区
闽方言
又称福佬话
以福州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4.2%
分为五个次方言
闽南 代表:厦门话
闽东 代表:福州话
闽北 代表:建瓯话
闽中 代表:永安话
莆仙 代表:莆田话
分布:福建、广东的东部、海南和雷州半岛地区、浙江南部和台湾省,华侨和华裔中比较流行。
粤方言
也称白话
以广州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数的5%
分布:广东、广西两省的部分地区以及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
差异
语音(最明显)
声母
韵母
声调
入声情况
调类
调值
声、韵、调的配合情况不一样
词汇(次之)
各方言的都有自己的方言词,同一件事物在各方言区常常有不同的名称
有时书面形式相同的词在不同的方言区,其真实含义有所变化,表现为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对换、词义转移等
语法(语法结构与功能)
各方言的语法差异更为深刻,主要表现在量词的使用、某些句子的不同格式以及助词、语气词等虚词的使用上
问题
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之间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何仍是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的语言变异形式?
相同点
共用一套汉字符号系统
有着一大批共同的词汇单位
有大致同一的语法结构和整套关系密切对应的语系
现代汉语的社会变体
概念:由于性别、年龄、地位、职业、信仰、文化程度等社会因素的不同,人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每一社会群体都有一些区别于其他群体的语言特点,从而形成语言的各种社会变体,也叫做社会方言
分类
性别变体
男性
女性
年龄变体
青年变体
老年变体
重要变项:年龄系统
有些方言出现
老派
新派
二者主要差异在词汇上
行业变体
社会分工形成不同行业群体,群体内部由于特殊交际需要形成自身的词汇特点。
分为
专业术语变体:没有排他性,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经济发展,很多科技术语和职业用语被吸收到共同语里,成为日常的交际用语。如,股市用语
行帮隐语变体:是行帮内通用的语言变体,也称黑话,是为了加强凝聚力和保密性而使用的特殊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使用范围有限
阶层变体
原因:社会阶层不同
例如:工人变体、农民变体、军人变体、知识分子变体等
知识分子常选用标准变体,书面语较多,选用的称谓系统也比较持重;工人、农民常使用地域变体,偏重口语词,较多选用亲昵的称谓系统
社区变体
原因:不同的社会制度,特别是一国两制的实施,在香港澳门以及台湾等地、海外华人中间,形成具有社区特色的汉语变体
最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语音语法当然也有差异
现代汉语的功能变体
口语
特点
灵活简短,变化多端,用词通俗易懂,多采用俚语俗词和方言词语
多省略句、独词句、非主谓句
多使用插入、移位、追补、省略、重复、修正等手段
生动活泼,短小精悍,便于口头交际
形式:独白、演说、讲解、对话、交谈、辩论等
书面语
问题
谈谈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在口语基础上加工而成,用文字记载下来
由于可以反复思考、斟酌修改,所以显得严谨规范,条理清晰,结构比较复杂,句子比较完整。
分类
政论变体
法律变体
文艺变体
科技变体
网络语言
随着电脑,包括智能手机的普及,借助于网络而产生的功能变体,俗称“网络语言”。
表现
主要表现在词语方面
用符号表示特定的感情
用数字表示特殊的含义
用字母表示特定的功能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
语言的规范与规范化
规范与规范化
规范:
有成文的规定,也有群体内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习惯
两层含义
一是形成规范
就是要形成人们普遍接受的语言”标准“,有的语言已经形成成文的语音规则;有的语言尚未形成,所依据的规范是群体内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语音表达习惯。有的语音在语音语法方面都已形成系统的规则,有的语言可能在语音方面有了成文的规定,但在语法方面还没有系统的规则。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规律,人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按规律运用语言,否则人际交流就无法进行。
二是遵守规范
就是要让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自觉地按已形成的规则运用语言。
语言为什么要规范化
原因
保证社会中运用语言传递信息有效性的需要
人际交流的有效正常进行
语言表达形式(语言结构规则、表达常规)和内容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的统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际交流和人机交流的需要对我们的语言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语言的规范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是必要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条件
一是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
二是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问题
什么是规范化,为什么要对语言实行?
为什么要树立?
语言规范与动态意识
树立语言的规范观和动观
一个社会的人群对高效的交际的需要
保证语言正常交际的必要手段(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必定会发生变化。语言由于自身运用以及与外界接触不可能不变
语言的规范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领域,采取宽严不等的标准,不能搞”一刀切“。
其次,语言的规范化不应该限制创新,不应该阻碍语言的发展。
因此,现代汉语规范化,既要强调统一性和规定性,也要肯定变通性和宽容性。我们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这种变化。在规范和变化中寻求最佳的平衡点,关键是控制好这个”度“。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
制订
《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简化方案》
标准
上世纪50年代提出
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规范原则
作为现代汉民族共同的普通话的形成和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今天信息化、网络化、传播手段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文化交流频繁的社会发展新时期,这以规范化原则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