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齐美尔
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要建立一种适合社会学视角的“社会”概念。为此,他提出了“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以在逻辑上分析社会构成的形成条件,从而确立社会学研究的合法性,在齐美尔看来,个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解释社会互动与交
编辑于2022-10-04 14:13:52 云南吉登斯的思维导图,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
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中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吉登斯的思维导图,吉登斯认为,社会科学家既是社会现象的研究者,也是社会世界中的行动者,因此社会科学家既要批判性地研究社会世界,又要反思自身,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在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福柯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主要包括:知识考古学、权力谱系学、自我伦理 学。 知识考古学 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扑捉到它嬗 变的踪影。只有把当今世界那些被层层迷障所遮蔽的现存事物放到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才能真实地理解积淀着十分丰富历史因素的现实存在。
福柯的后现代理论:原仅指称一种以背离和批判现代和古典设计风格为特征的建筑学倾向,后来被移用于指称文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中有类似倾向的思潮。后现代主义思等等
齐美尔
社会学的对象和问题领域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要建立一种适合社会学视角的“社会”概念。为此,他提出了“社会是如何可能的”,以在逻辑上分析社会构成的形成条件,从而确立社会学研究的合法性,在齐美尔看来,个人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关系所包含的社会形式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解释社会互动与交往的逻辑。
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
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客观的存在,而社会唯名论则认为,客观存在的是个体及其行 为,社会只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在批判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的社会概念的基础上,齐美尔发展出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社会观。
不仅研究个人和社会结构,更重要的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个过程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动态的视角
问题领域
(1) 一般/普通社会学:研究由社会而形成的全部人类历史生活
(2) 纯粹/形式社会学:研究社会互动和交往的纯粹形式
(3) 哲学社会学:研究对社会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问题
形式社会学
形式社会学:形式社会学是指对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进行分析,由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即互动过程之中。社会学研究的并不是具体的个人互动,而是互动的抽象形式。
(1) 基本的社会互动形式:合作、竞争、联合、秘密
(2) 体制化结构形式:国家、教会、家庭、军事组织
(3) 自主的游戏形式:社交、体育活动、游戏
(4) 社会本身的一般形式:艺术、政治、科学、宗教
统治
“统治”:包括“压制”与“服从”两方面,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离。
A.齐美尔分析了几种不同的统治形式,其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统治形式是由一位领导者实施的统治,这种统治容易形成群体内部的团结,但也容易造成内部的不和
B.消除群体内部不和或冲突的一个方式,就是使冲突双方在同样的权力地位上发挥作用,即多元的或民主的统治,这种统治可以给个人更多的自由,有助于群体的和谐、团结,但容易产生争端,导致分裂。
C.齐美尔认为客观原则之下进行的统治是最具攻击性、最残酷的。因为它撕下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排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时尚
时尚的基本动机包括相互矛盾又相互一致的两个过程,即既要与别人相似(同化),又要区别于别人(分化)。现代社会中的精英阶层,总是企图用一种明显的标志使自己引人注目,而下层社会成员也总是想借助这些标志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旦这种标志开始大众化时,精英阶层又会引入新的标志,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时尚潮流
社会类型
交往所涉及的个人角色行为分为不同的类型,他将每一种类型都视为社会互动的结果
穷人
穷人是被人援助或有权得到别人援助的人。在齐美尔看来,穷人与赠予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穷人有权得到援助;赠予者由义务援助穷人。齐美尔对穷人采取了一种相对主义的看法,从这种观点来看,所谓穷人并非必然是社会的最下阶层,每一个阶层中都有贫困现象。这种相对主义的看法,在后来的社会学研究中被发展为“相对贫困化”观念
陌生人
陌生人因为原本不存在于当地,所以在一些利益上并不相关,列如:当地的一些投票他们并不参与。但他们此刻又存在于此处,对于当地的一些情况是了解的,所以他们就因为这种距离有了一种客观性。所以当地人就可以对他们倾诉一些不会和其他当地人倾诉的话。类似我们可能会和坐火车遇到的陌生人说自己的一些心里话,也类似现在的互联网环境,我们可能会很简单的对一个陌生的网友说心里话。
陌生人是指今天来并要停留到明天的漫游者,并非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外来人。陌生人的社会学形式,包括脱离任何既定的地域空间的漫游与固定在一个地域空间点上这两种界定的统一,在陌生人与群体的关系中,距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陌生人就是距群体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人
代入时代背景去理解好一点。在齐美尔的时代,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信息的传递和交通方式刚刚开始革新,人的流动刚刚开始加速,在他哪个时代之前的人是安土重迁的,但是技术发展之后,人的流动性加强就出现了这种外来的打工人,他们带有自己出生地的文化,来到这里工作生活,又和当地人分享同一种文化,在接受之余依旧保留有自己原本的属性,这种就产生了一种距离感。所以讲过去是熟人社会,现在是陌生人社会。(当然这两个社会的原本意思可能和这里的不一样,我只是用来辅助理解)
社会几何学
社会几何学:齐美尔极为重视数学的作用,他将数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引申到社会学领域,建立起“社会几何学”
群体构成的数量
最简单的群体是二人群体,因为二人群体包含着无数更为复杂的群体的体制、胚芽和素材,而且二人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两个成员是多种社会关系存在的唯一条件。在二人群体中,互动是直接的,群体的性质完全取决于构成它的两个人的性质,不存在超出个人之外的群体结构。每个人都高度保持自己的个性,关系密切,具有排他性
三人群体中,会产生独立于个人、在二人群体中不存在的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可能会危及个性的发展:
①出现了原本不存在的社会角色;
②个人参与群体的形式和程度已经不同于二人群体;
③有可能在群体中创造出新的权力结构;
④即使三个人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以彻底的民主方式来协调彼此间的关系,在三人群体中仍然有可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群体的名义,对少数派施加压力
齐对群体的分析,始终围绕着自由与约束、自治与他治这种辩证的社会学关系
A. 群体或社会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扩展个人的自由。在小群体或小规模的社会里,尤其是在历史上的小规模群体或社会中,群体从各个方面都控制了个人的自由;而在今天规模巨大的社会里,个人往往同时分属于不同的群体,每一个群体都只是从某一方面控制或影响个人,这意味着个人的自由得到了扩展
B. 他认为大群体会产生一些在小群体中没有或不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可能危及人的个性。例如,在一个较大的社会里,由全社会来公开、平等、民主地讨论一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从众心理往往占了上风,一些极为简单、荒谬的想法也有可能被大众所接受,社会可能因此进入一个非理性冲动状态。
社会互动的距离
齐美尔认为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和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他在《货币哲学》里提出了一条有关事物价值的根本原则,即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会变得毫无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事物的价值是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一 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 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文化社会学
文化社会学是齐美尔提出来的,他通过对社会结构文化的分析,揭示和剖析资本主义文化的内在矛盾和文化危机,即文化悲剧。这种文化悲剧根基于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的区分。
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生产、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是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
客观文化: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如宗教、哲学等。这些因素外在于个体,但却影响着个体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文化悲剧
实质就是个体的能力无法跟上客体文化扩展的步伐,我们注定越来越难以理解我们所创造的世界,而且越来越被我们所创造的世界所控制
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在齐美尔看来就是分工的发展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提高了人们生产各种文化因素的能力,使我们越来越有能力制造复杂、精细的客观世界元素,但个体却越来越失去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客观文化的能力。也就是说,客体文化越丰富,主体的能力就越低
富士康的工人参与了手机的生产流程,但是他却不能完整的理解手机制造的全部流程,所以从自己的工作那里收获到的成就感就很少,工作的激情也就越来越少
社会分化
货币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