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
这是一篇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附录,课程实施,学业质量,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理念,课程性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下图是关于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思维导图。包括介绍了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学校与班级管理、教学实施、学习心理这五章的知识点梳理。
这是一个关于感知觉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感觉的概念、地位、种类、一般规律、相互作用,介绍了知觉的定义、种类、基本特征,介绍了感觉和知觉的关系,介绍了感知觉的应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第四组基本动作练习思维导图
面对孩子的特性需要把握的两个原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甜蜜蜜的糖果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 (2022版)
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
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每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质教育的功能
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课程理念
确认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进一步强调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选择
课程内容组织
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重视数学内容的直观表述,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呈现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探索激励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
通过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
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
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鱼人价值
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
构成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抽象能力
数感
量感
符号意识
几何直观
空间观念
创新意识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运算能力
推理意识(能力)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据意识(观念)
模型意识(观念)
应用意识
总目标
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段目标
附录
课程实施
教学建议
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
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
丰富教学方式
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
注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强化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
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丰富
书面检测、口头测验、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
评价维度多元
评价主体多样
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
学业水平考试
学业质量
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课程内容
数与代数
数与运算
形成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意识
数量关系
形成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形成空间观念 形成量感、推理意识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 (二、三学段)
形成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统计与概率
数据分类 (一学段)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 (二、三学段)
形成数据意识
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三学段)
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