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两晋南北朝时期,乐器独奏及小型合奏有很大发展,特别是琴、琵琶、 筝、笛等乐器在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详见书 41—44 页。 第四节乐律学的发展 在汉代,京房第一个提出解决三分损...
第三章三国两汉时期的音乐:汉乐府的兴衰:汉承秦制,设有官方音乐机构:太乐、乐府。太乐掌管雅乐(祭祀及礼仪音乐);乐府掌管俗乐(民间音乐)。
周秦时期的音乐 (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06年)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乐器音乐思想乐律学礼乐制度音乐机构——大司乐宫廷乐舞类别——六代乐舞、小舞、颂乐、雅乐、四夷之乐、房中乐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第一节概述
文化交流的现状:繁荣昌盛
文人:置礼法于不顾,崇尚精神自由
佛教盛行佛教音乐传入后,不仅在宫廷音乐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且又与民间音乐结合
乐律学《碣石调·幽兰》
第二节相和歌的继续发展
第三节清商乐
江南的中原旧曲——《相和歌》
江南吴歌
流传于江南一带,最初是清唱,后加入管弦乐器伴奏。
出现分节歌、长短句。分节歌:一段谱,多段词
从歌词内容和伴奏形式来看,吴歌应是一种独唱形式的抒情曲
荆楚西声
流传于西南地区
“凡倚歌悉用铃鼓,无弦有吹”
用铃鼓及吹奏乐器伴奏
统称为清商乐
第四节北歌、鼓吹和横吹
北歌
名真人代歌,又名代北,记录祖宗,群臣的事迹,以丝竹乐器伴奏,用于郊庙、宴享等场合
鼓吹
汉饶歌
鼓吹曲
鼓吹饶歌
横吹
汉横吹曲
梁鼓角横吹曲
第五节舞蹈与故事歌舞
舞蹈
出现具体的道具
故事歌舞
故事情节,着眼于日常琐事
《踏谣娘》
《代面》
《苏中郎》
《拔头》
第六节百戏与佛教音乐的发展
百戏
又称“散乐”,类似现代杂技
佛教音乐的发展
统治者的倡导
僧人将教义入乐俗化
宫廷遣散大批乐妓
擅长唱歌的僧人的传教活动的意义:促进了佛经教义的传播,另一方面也为佛教的本土化做出了贡献。
第七节音乐文化交流
中原地区与西域、中国与外国的音乐交流
两晋南北朝是音乐交流的高峰期
历史原因:“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战事频繁,在战争中俘获大量乐器和乐工
“和亲”
经商
佛教音乐
《龟兹乐》
琵琶、筚篥
《西凉乐》
《疏勒乐》
箜篌
《安国乐》
双筚篥
《天竺乐》
《高丽乐》
第八节宫廷雅乐
区分等级,不断复杂化
第九节文人音乐的发展
两晋南北朝时期文人收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推崇。
文人音乐家:既是文人,又是音乐家。却不以音乐为业,他们打破音乐,囿于某种技艺的局限,把深邃的哲理,丰富的想象,创新的技巧注入到音乐创作与演奏中,他们具备博古通今的知识,流畅犀利的文笔,又善于从理论的高度去·探索和研究音乐艺术的作用和规律。
代表人物:嵇康
作品:《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嵇氏四弄》
美学思想:《声无哀乐论》
越名教而任自然
第十节乐器、乐曲、乐律与乐人
乐器与乐曲
古琴音乐
目前仅见的一首以文字记谱的琴曲——《碣石调·幽兰》
文字谱:记录古琴弹奏指法,弦序和音位的一种记谱法。
《碣石调·幽兰》又名《幽兰》或《倚兰》,在深山空谷中寂寞盛开的兰花,隐喻文人隐士的清高思想,郁郁不得志之意
其他乐器与乐曲
《梅花三弄》——笛曲
乐律
何承天:南朝乐律学家——“新律”十二等差率。
”新“:消除了十二律黄钟不能还原,不能“旋宫转调”的缺憾,为中国传统生律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荀勖:”管口校正法“又名笛律或十三弦准,中国古代以管定音律的一种数据校正。荀勖的管口校正数是一种经验性的约数,为音乐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