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Positive Discipline,简称PD) 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养育孩子的方法,也可以叫做家庭教育体系,它以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倡导父母通过营造和善而坚定的...
编辑于2022-10-11 17:51:58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的定义
温柔但有边界
有规矩也有自由
有限的选择
在尊重别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
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
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内省力强
人际沟通力强
整体把握力强
判断力强
实施原则
我们一起来制定对双方都有利的规则,我们还要共同决定在遇到问题时对大家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特别注意
孩子们习惯于成年人惯有的回应,当我们回应方式改变时,孩子们可能已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是坚持下去
原则
惩罚的长期效果(4个R)
愤恨
报复
反叛
退缩
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是否温柔而坚定
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是否长期有效(当心惩罚造成的长期负面后果)
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家庭会议/一对一谈话等
必须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
孩子更愿意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遇到问题多问启发式问题
注意事项
避免在生气的时候解决问题
生气会触发“原始脑”
战
逃
决定你要做什么比试图让孩子做什么好的多
孩子对你大吼大叫你走开,
我尊重你的感受
但我不接受你的做法
当你觉得你能够尊重我时再来告诉我
对于4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需要为他们设立限制,但必须以"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实施
错误理念
想让孩子做的好就要先让他感到糟
怕孩子骄傲打击他
在他做的很好的时候泼冷水说你可以做的更好
几个基本概念
核心
我们要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自尊
要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要允许孩子们犯错
让孩子多为家庭/学校做贡献,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表达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可以告诉孩子你也有过类似的行为或感受,效果会更好
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先问孩子的想法,如果没有,可以提出建议,直到与孩子达成共识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孩子是社会人
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孩子对想要达到的目的没有清醒的意识
他们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目的想法是错误的
所以有时孩子的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与他们的目的背道而驰
孩子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很弱
能说出来的解释
自己内心给自己的解释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深层原因是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获取归属感和价值感
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
平等
孩子需要家长平等的对待
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孩子犯错误时一味吼叫打骂,会让孩子的注意力全都转移到爸妈为什么吼我/打骂我
犯错误时的打骂可能会让孩子不愿意再尝试或变得更狡猾
家长要敢于向孩子承认错误
承认错误的三个R
承认
和好
解决
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家长和孩子都不要被原始脑控制
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
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不要在心情不好或孩子做出错误行为时一味的指责甚至挖苦孩子
实施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
理解孩子的不良行为
很多时候小孩子只是做出与年龄相称的行为,但就被家长定义为不良行为
所以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我们首先要理解和尊重他们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潜意识里是在说:我只是想有所归属,而我对如何获得归属感有一些错误的想法
避免和孩子发生冲突
双方都可能会被原始脑支配
可能引发与孩子的权力之争
孩子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的目的
寻求过度关注
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
在日常安排与孩子的特别时光,与孩子设定特别暗号表达爱意
避免过度服侍
寻求权力
不要开战/投降,要撤离冲突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赢得与孩子的合作
一定要避免说教
报复
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与孩子做平等沟通
多问孩子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孩子
自暴自弃
表达对孩子的信任
给孩子设立分解后的小目标
目的揭示法
该方法必须在双方都平静的状态下进行
客观友善的询问孩子,来搞清楚孩子错误行为的目的4个中的哪一个
多用“会不会是..."句式
你之所以做了xxx,会不会是因为xxx
关注孩子的微表情
猜对了孩子可能嘴上说不对,但一定有与之前不一样的微表情
tips
同龄人的压力对十几岁的孩子极其重要
大人的认可比同龄人的压力对小孩子来说更重要
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
指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
站在雨里会被淋
不吃东西会饿
使用注意
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以及爱意
坚持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不宜采用自然后果的情况
孩子处在危险中时
花时间训练孩子
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正确使用逻辑后果,那么就不宜使用自然后果
监护、转移注意力、转移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用于幼小孩子的三大法宝
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他人的权利时
孩子的行为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问题时
如不洗脸不刷牙等
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的4个R
相关
逻辑后果必须与行为有相关性
尊重
逻辑后果一定不能掺杂羞辱和恶意惩罚
合理
预先告知
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够将孩子的行为转移到一个有用的行为时,就是一个好的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只有在冷静期之后或赢得孩子的合作之后的解决问题阶段才有效
逻辑后果的制定一定要让孩子事先参与
与孩子约定8:00-8:30是早饭时间,如果错过了就没有饭吃
孩子一定会故意试探,期间可能会长时间的哭闹,家长一定要坚持住
特权与责任
例:拥有玩具是特权,但一定要照顾好玩具,否则就失去特权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同上
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让孩子变成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3r1h
相关
尊重
合理
有帮助
积极地暂停
意义是让孩子感觉更好(这样才能接通理性大脑),绝对不是让孩子感觉更糟
和孩子一起布置暂停区
提前和孩子沟通好
如果感到很不好,就进入暂停区,如果孩子不愿意去,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去
孩子感觉好起来后,大家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岁以下的孩子太小,需要和孩子一起积极的暂停
启发式问题
意义是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
探讨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且把事情搞清楚
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后果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你怎样才能把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原则是关注于让孩子自己一步一步的分析这件事
实施原则
不要预设答案
必须你和孩子都在平静的状态下
你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内心
家庭会议
每周一次,由家庭成员轮流主持记录
流程
每个家庭成员逐一感谢其他成员上周对自己的关怀
讨论遇到的问题,如争执、购物等
早起流程
睡觉前流程
吃饭的问题等
轮流提出解决方案,记录下来,下周执行
该过程一定要让孩子参与
孩子愿意执行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
讨论下周的家庭娱乐活动安排
讨论家务的分配
以一个家庭所有成员都可参与的娱乐活动结束
捉迷藏等
注意
三岁以下的孩子无法参与
3-4岁间的孩子可能只能参与部分流程
4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过度控制只会让孩子更加灰心,父母是赢家就意味着孩子是输家
父母的情绪会影响孩子,父母的情绪积极向上方可让孩子积极向上
父母要避免和孩子发生权力之争,而是在双方的平静期引导孩子做的更好
综合运用
孩子是复杂体系,没有哪一种方法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能够适应所有孩子
有效的方法也不是会一直有效,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肯定会出现反复,家长一定要平静的对待
避免权力之争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是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要孩子做什么
我只洗篮子里的脏衣服,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须把衣服放到篮子里
我只会在厨房里没有脏碗的时候做饭,而不是你必须把厨房打扫干净
避免就餐时的斗争
强迫孩子吃饭而孩子不吃
孩子不是宁愿挨饿也不吃饭而是宁愿体验自己的力量也不吃饭
把有营养的食物放到餐桌上,你只管吃你的,别去打扰他。要么就说说愉快的事,要么就什么都别说
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端
孩子有时候发生冲突只是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
不要说谁对谁错,让他们自己解决
要给孩子提供选择而不是提要求
常用句式”你一...我们就...”
你一手好玩具,我们就去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