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上册 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人教八上物理第三章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温度、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汽化和液化四部分内容。
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思维导图,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声的利用四部分内容。
物理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笔记,包括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四部分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物态变化
温度
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符号为t)
热传递:温度相同热传递停止,产生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同时停止
基本单位
摄氏度(℃)
确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确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确定为100℃,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份代表1℃
华氏度(℉)
1℉=1.8*1℃+32
开氏度(°K)
1°K=1℃+273.15
温度测量: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构造:下有玻璃泡,内含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 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分类
实验室温度计
量程:-20℃~110℃
分度值:1℃
玻璃泡中的液体:煤油、酒精
寒暑表
量程:-30℃~50℃
体温计
量程:35℃~42℃
分度值:0.1℃
玻璃泡中的液体:水银
玻璃泡上放有缩口 使用前需要甩动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
1.估测被测物体温度
2.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确认量程和分度值
3.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被测物体充足时间
4.把温度计留在被测物体中平视温度计读数
熔化和凝固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实验
装置示意图:
方式:水浴加热
实验结论(物质的分类)
晶体
例子:海波、冰、金属
特点
温度变化图像:
熔化时需要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
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非晶体
例子:蜡,松香,玻璃
持续吸热升温,逐渐从固态变为液态
熔化条件:持续吸热(非晶体无熔点)
熔化吸热
聚乙烯建筑材料
冰敷降温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
熔化的反过程
结论
凝固时需要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晶体凝固的温度(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持续放热降温,逐渐由液体变为固体
凝固放热
冬天菜窖里放水
升华和凝华
升华
定义: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实验:水浴加热
例子:冰冻的衣服变干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舞台造雾
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
例子:霜、雾凇、冰花
凝华放热
汽化和液化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
方式
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气化
影响因素
控制变量实验
结论: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周围空气相对湿度
蒸发吸热制冷
沸腾
在特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的剧烈汽化
实验现象
沸腾前:气泡由大变小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从下向上在水面破裂,气体迸出
实验结论: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是需要吸热
沸点:液体开始沸腾的温度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实验图像: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
汽化吸热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液化放热
凝华和液化区分
霜、露水
冰花、水珠
白霜、白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