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
这是一个关于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细菌的毒力、细菌的侵袭数量、细菌的侵入途径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
侵袭力
菌体的表面结构
夹膜和微夹膜
黏附素或黏附因子
侵袭性酶类
毒素
外毒素
来源: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少数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由活菌分泌,少数菌体裂解后释出
化学成分:蛋白质
稳定性:不耐热,60~80°C 30分钟破坏
毒性作用: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性作用,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免疫原理: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
来源: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脂多糖
稳定性:耐热,160°C 2~4小时才被破坏
毒性作用: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 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微循环障碍、休克等
免疫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
细菌的侵袭数量
具有毒力的病原菌侵入机体后,还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才能引起感染。
细菌的侵入途径
具有一定毒力和足够数量的致病菌,若侵入易感机体 的途径不适宜,仍不能引起感染的发生
感染的传播途径
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
1.病人
2.带菌者
3.患病及带菌动物
内源性感染
宿主自身体内或体表的细菌引起的感染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感染
3.皮肤黏膜创伤感染
4.接触感染
5.虫媒传播
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
结核、白喉和伤寒等常有隐性感染
显性感染
病情缓急分类
1.急性感染
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一般只有数日至数周。如流脑、霍乱等。
2.慢性感染
潜伏期长,发病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半年。如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等。
感染部位和性质分类
1.局部感染
如:化脓性球菌引起的疖、痈等。
2.全身感染
1.菌血症
2.毒血症
3.败血症
4.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
机体在发生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未立即消失,人在体内 继续存留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带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