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逻辑第二单元
逻辑是指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图中详细阐述了怎样把握思维的概念,正确运用判断,掌握演绎推理方法和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的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
编辑于2022-10-24 14:26:12 吉林第二单元
准确把握概念
概念的含义
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概念的基本特征
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
相容关系 1.全同关系2.种属和属种关系 3.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 1.全异关系 2.矛盾关系 3.反对关系
明确内涵的方法
下定义
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
种差
属概念
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之和 (逐级划分,不能越级)
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准确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
正确运用判断
判断的基本特征
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1.肯定 2.否定)
有真假之分:判断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 哲学认识论是从主客体关系研究判断 形式逻辑研究判断是从形式上研究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通过语句表达
判断类型: 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简单判断 2复合判断: 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联言|选言|假言判断)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一般由(主项被断定范围)量项、(断定对象)主项、(联结主项和谓项)联项、(断定对象性质)谓项组成
依据判断的质: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
依据判断的量:全称|特称|单称判断
注意要点:1. 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 2.避免主项与谓项搭配不当 3.准确的使用量项和联项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
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联结词和支判断
1.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联言)2.可能情况(选言)3.有条件联系(假言)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所有情况 至少两个联言支(所有为真则为真)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可能情况 至少两个选言支 相容:可能同时存在(一真则真,全假则假) 不相容:只有一种情况(只有一真方真,全假全真皆为假)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某种条件之下存在的情况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
推理的含义与种类
形成判断的两条途径: 1.通过实践直接进行观察或调查 2.借助已有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
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区分推理的种类:1.演绎推理(一般➡个别)2.归纳推理(一般➡个别) 3.类比推理(个别➡个别,一般➡一般)
形式逻辑不研究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研究推理结构
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
演绎推理的必备条件: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 2.推理结构正确
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关系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
肯定判断形式转为否定判断形势 或 肯定判断形式转为否定判断形势
换质推理3规则 1.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 2.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变否 否变肯 3.找出与前提判断的谓项相矛盾的概念
周延判断:一个性质判断断定了其主项与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否之就是不周延的
换位推理4规则 1.联项不变,肯否不变 2.主谓互换 3.前不周,后不周 4.特称否定不能换
三段论: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以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
三段论的基本构成:大项,小项和中项
三段论的错误:1.四概念 2.中项至少周延一次 3.大项不当扩大,小项不当扩大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联言推理及其方法
联言支是真的即,对应的联言判断真 (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结论断定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选言判断及其方法
相容的选言判断: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 (肯定前提中的一部分,结论不能必然否定剩下另一部分)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不可能都真(肯前一,否后另;否前一,肯后另
假言判断及其方法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肯➡后肯,否后➡否前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否前➡否后,肯后➡肯前
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真➡后真,前假➡后假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或然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必然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类型: 简单枚举(轻率概括)科学归纳(分析事物因果,可靠性高)
第一:判断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是真实的 第二: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提高可靠性要求:1.考察更多认识对象,考察更广范围 2.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求同法:多个场合只有一个A是共同的
求异法:其他都相同,只有A被一个场合具有
共变法:现象a出现的某种程度的变化的各个场合,只有A发生量的变化
求同求异共变法:某一现象出现几个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比喻(修辞手法,在比较的基础上展开)目的:生动形象的描写或者说明认识对象
比较(不是推理,认识方法):找不同or相同
类比(推理):得出新知识
主项判断:特不周,全单周
谓项判断:联项肯定,谓项不周延;否之,周延
推理的类型
必然推理: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
或然推理: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质与量的结合 全肯 全否 特肯 特否 单肯 单否
1.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 2.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1.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3.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4.定义不能用比喻
属性(性质和关系)
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非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