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会计循环
这是一篇关于会计循环的思维导图,包括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财务会计报告。希望对小伙伴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2-10-24 16:20:57 北京市29章 会计循环
1.会计确认
1.含义
会计确认是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即将某一会计事项作为会计要素正式列入会计报表的过程。
2.解决3个问题
1.确定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进行确认; 2.确定该业务应在何时进行确认; 3.确定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
是否确认? 何时确认? 确认哪个要素?
3.3大标准
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 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的评估 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如价值、成本等,并能可靠的进行计量
【提示】 (1)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及时、并坚持权责发生制。 (2)在确认费用时,应按照收入和对应发生的费用配比的要求操作。 (3)确认收入和费用时需要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前提下,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来合理确认,即收入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收入权利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费用的确认应是在承担费用的交易或事项出现时。 (4)资产的确认要建立在取得资产所有权的交易发生之时,负债的确认要建立在确认负债成立的有关业务发生时。 (5)权责发生制构成了确认收入和费用的基础,也进一步构成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基础。
2.会计计量
1.含义
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 会计计量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为多少,体现了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会计计量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方面构成。 会计计量单位主要是以货币为主导的计量单位,同时为了管理的需要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
2.计量属性(5种)
历史成本 也称原始成本
是指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过去买木材花的钱
取得
重置成本
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适用的前提是资产处于使用状态,且能够继续使用,对所有者具有使用价值。
现在重新买木材花的钱
重新取得
可变现净值
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生产成桌子卖了,扣除费用和缴的税,剩多少钱
现值
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贷款1万元买的木材,1年后连本带息还贷款1万1
公允价值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平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
买卖双方自愿接受木材的价格
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历史重现、公允可变
3.会计记录
1.含义
会计确认主要是通过将会计要素按照一定方法进行会计记录来实现的。 会计记录是通过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等载体,运用复式记账等手段,对确认和计量的结果进行记录,为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积累数据的过程。
2.方法(4个)
设置账户
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各项目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的载体。 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一)账户分类
1.反映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损益类。
2.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
(1)总分类账户:如“应收账款”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如“应收账款—甲公司”账户
(二)账户结构
账户结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 左方(记账符号为借);右方(记账符号为贷), 一方登记增加(称为增加发生额),另一方登记减少(称为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发生额登记方向: 1.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借增贷减,余额在借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借减贷增,余额在贷方)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包括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借增贷减是资产 权益和它正相反 资产费用总相同 收入费用总相反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法
(1)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计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的一种记账方法。通过账户记录可以全面、清晰的反映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记录是否正确。 (2)主要的复式记账法有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其中借贷记账法是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方法。
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
(1)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2)借贷记账法的结构: 账户借方核算资产期初余额、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和资产期末余额。 (3)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4)试算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填制和审核凭证
(一)会计凭证是指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
(二)会计凭证按照其填制程序和用途 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者完成情况,并作为记账的原始依据的凭证。
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用来确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
(三)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控制经济活动,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正确,明确经济责任,为记账提供可靠依据,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
登记账簿
(一)账簿是由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的,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用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 (二)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得以开展的基础环节,是联结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告的中间环节。 (三)按照账簿的用途,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 (四)为了保证会计账簿所提供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会计人员要定期对账,做到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三账一证
3.账务处理程序(5种)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汇总、报告的步骤和方法。 基本模式可以概括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基本模式)
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 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
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最基本)
特点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总账
优缺点
简单明了,总分类账较详细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
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2.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特点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总账
优缺点
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但不利于会计核算日常分工,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工作量较大。
适用范围
适用于规模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3.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特点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总账
优缺点
可做到试算平衡,但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
适用范围
适用于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
特点
收付款凭证——多栏式(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
优缺点
减少登记总账的工作量但若单位经济业务多,会使日记账栏目多,不便于登记。
适用范围
生产经营规模大、经济业务量多,但使用会计科目较少的单位。
5.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特点
日记账和总分类账结合
优缺点
简单但会导致账页过长,不便于记账和查阅。
适用范围
经济业务量少且会计科目也少的单位。
4.财务会计报告
1.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又称为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会计报告是对账簿记录资料的再加工,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之前,为了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必须进行财产清查。
2.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我国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3.会计报表的分类
反映经济内容
反映财务状况的报表; 反映经营成果的报表; 反映现金流量的报表
报送对象
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 企业对外会计报表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由财政部统一制定; 对内报表是根据企业内部需要自行规定、自行设计的
编报主体
个别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 (1)个别会计报表是指只反映企业本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的会计报表 (2)合并会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占被投资企业的资本总额 50%以上的情况下,将被投资企业和本企业视为一个整体,将其有关经济指标与本企业的数字合并而编制的会计报表。它反映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共同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只编制对外会计报表。
编制的时间范围
年度、季度、月份会计报表
会计上将按照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主要环节的会计基本程序及相应的方法称为会计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