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硬件设计-电源篇
这是一篇关于硬件设计-电源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3)电源设计技巧,(2)电源设计难点,(1)明确电源需求。
项目管理_8大绩效域的思维导图,分别是: 1.干系人 满意 2团队 高绩效 3.开发方法和生命周期--适合项目 4.规划-规划有序 5.项工作-执行高效 6.交付--价值 7.测量--准确及时 8.不确定性--驾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产品立项报告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经验分享:产品经理必懂的产品思维
产品诞生过程
产品周期图
开门红的思考
招创智搜
网易星球
教学教务系统
硬件设计-电源篇
(1)明确电源需求
输入/输出参数:确定输入电压范围(如AC 100-240V或DC 12-48V)、输出电压/电流精度(如±1%)、纹波要求(如<50mVpp)。
负载特性:区分负载类型(容性、感性、动态负载)及瞬态变化频率(如CPU突发功耗)。
环境因素:工作温度范围(工业级-40℃~85℃)、湿度、振动等,需选用耐高温电容或灌封工艺。
(2)电源设计难点
(一)电磁干扰(EMI)问题
传导干扰:添加输入π型滤波器(X电容+Y电容+共模电感), 如TDK的ACM系列。开关管加缓冲电路(RCD吸收)。
辐射干扰:关键高频路径(如SW节点)覆铜包地,缩短环路面积。 使用展频技术(如ADI的Silent Switcher)。
(二)电源效率与散热平衡
损耗分析:导通损耗(MOSFET Rds_on)、开关损耗(与频率正相关)、电感铁损。
散热设计:计算热阻(如TO-220封装RθJA=50℃/W),必要时加散热片或风扇。 高温场景优先选用SiC或GaN器件(如Cree的C3M系列)。
(三)负载瞬态响应
环路补偿设计:通过波特图调整Type II/III补偿网络,相位裕度需>45°。
动态响应增强:增加输出电容(低ESR固态电容), 或采用电压前馈技术(如TI的D-CAP3架构)。
(3)电源设计技巧
(一)采用多层PCB设计
层叠规划:4层板典型结构:Top(信号)—GND—Power—Bottom(信号)。
过孔优化:功率路径过孔阵列(如4个过孔并联)减少电流密度。
关键电源层使用厚铜(如2oz)降低阻抗。
(二)使用软启动电路
实现方式:通过RC电路控制使能引脚斜率(如TPS5430的SS引脚接10nF电容)。
数字电源可通过PMBus配置启动时间(如LTC3889)。
避免冲击电流:限制上电瞬间电容充电电流,防止保险丝熔断或MOSFET损坏。
(三)优化反馈电路
抗噪声设计:反馈走线远离电感、变压器,采用差分走线或屏蔽层。
添加RC低通滤波(如1kΩ+100pF)抑制高频噪声。
精度提升:使用高精度基准源(如REF5025,±0.05%精度) 反馈电阻选0.1%温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