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本篇主要介绍了肾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肾脏疾病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常见综合征、泌尿系统疾病所需的辅助检查和诊断与防治原则。本导图可供复习参考及相关疾病科普认识。快来关注你的肾!
编辑于2022-10-25 16:44:34 新疆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篇详细介绍了免疫功能在抗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各类感染所引起的免疫防御机制及感染的不同结局,适用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免疫课程的学习,与本科的医学免疫学内容有所交叉。
从免疫的角度看肿瘤治疗,本篇包括了肿瘤免疫的概念介绍、肿瘤的免疫基础、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等内容,部分参考了医学研究生第二版教材,适用于对免疫学科感兴趣的人群.
本篇根据2024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编写,主要包括了小儿泌尿系统发育特点、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内容。详细介绍了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内容。 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复习参考。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诊断与防治原则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肾活检)等可做出诊断
诊断要求
实验室检查结果
防治
预防为主,治疗原则(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 d ),低白蛋白血症(<30g/ L ),常伴有水肿和(或)高脂血症
肾炎综合征
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蛋白尿
可分为:①急性肾炎综合征 ;②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③慢性肾炎综合征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包括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是指轻、中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不伴有水肿、高血压等明显症状
急性肾损伤(AKI)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肌酐在48小时内绝对值升高≥6. Sumol / L 或已知或推测在7天内较基础值升高≥50%或尿量<0.5ml/( kg · h ),持续超过6小时,称为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衰竭是 AKI 的严重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无尿、含氮代谢产物在血中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慢性肾脏病( CKD )
指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 min ·1.73m'),时间>3个月
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的严重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并发症、贫血及肾性骨病等
肾脏疾病的检查
尿液检查
尿常规
尿相差显微镜检查
尿蛋白检测
其他尿液成分检测
肾功能检查
主要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功能、肾血流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血清肌酐检查(较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菊糖清除率和同位素测定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显像、静脉尿路造影、 CT 、 MRI 、肾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肾脏病理学检查
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包括尿色异常、尿量异常、排尿异常、水肿、乏力等
排尿异常
血尿
尿色肉眼观察无异常,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称镜下血尿
尿相差显微镜检查可判别尿中红细胞的来源
如见红细胞管型或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肾小球源性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蛋白尿
表现为尿泡沫增多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 d可诊断
分类
肾小球性蛋白尿
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高,以清蛋白为主,临床表现水肿严重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过多所致,以小分子蛋白质为主
溢出性蛋白尿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尿
多见于感染性疾病,HP>5可诊断,考虑泌尿系统感染
水肿
肾炎性水肿
球管功能失衡所致少尿、水肿(多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如头皮下、眼睑等)
肾病性水肿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所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失衡,可见下肢水肿、凹陷性水肿
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
肾实质性高血压
水钠储留引起
肾区疼痛
钝痛
多由感染引起
绞痛
多见于输尿管结石
尿路感染刺激征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
多见于尿路感染
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
最重要 , 临床最常用的评估肾功能的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 GFR )
主要取决于肾小球血流量、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肾小球每日滤过生成180L原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后形成终尿约1.5L
近端肾小管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完全重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
部分重吸收
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分泌作用
有机酸、尿酸外、药物(如抗生素和造影剂等)
髓袢在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降支只重吸收水,升支重吸收钠离子和氯离子
远端肾小管
重吸收钠离子,排出钾离子、氢离子和铵根离子,其作用受醛固酮调节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1,25﹣二羟维生素 D ,、前列腺素和激肽类物质
肾脏的解剖结构
人体有两个肾脏,左、右各一个,形似蚕豆,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约为第12胸椎至第3腰椎的位置
右肾较左肾位置低半个至1个椎体
肾单位是肾脏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周围包绕的肾小囊(包曼囊)两部分组成
毛细血管丛由3种主要细胞(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基底膜和系膜组成
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拌降支及升支、远曲小管及集合管
集合管汇集尿液流经肾乳头至肾盏并最终至输尿管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诊断与防治原则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特殊检查(肾活检)等可做出诊断
诊断要求
实验室检查结果
防治
预防为主,治疗原则(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
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 d ),低白蛋白血症(<30g/ L ),常伴有水肿和(或)高脂血症
肾炎综合征
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蛋白尿
可分为:①急性肾炎综合征 ;②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③慢性肾炎综合征
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
包括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是指轻、中度蛋白尿和(或)血尿,不伴有水肿、高血压等明显症状
急性肾损伤(AKI)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肌酐在48小时内绝对值升高≥6. Sumol / L 或已知或推测在7天内较基础值升高≥50%或尿量<0.5ml/( kg · h ),持续超过6小时,称为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衰竭是 AKI 的严重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无尿、含氮代谢产物在血中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
慢性肾脏病( CKD )
指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 min ·1.73m'),时间>3个月
慢性肾衰竭是慢性肾脏病的严重阶段,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心血管并发症、贫血及肾性骨病等
肾脏疾病的检查
尿液检查
尿常规
尿相差显微镜检查
尿蛋白检测
其他尿液成分检测
肾功能检查
主要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功能、肾血流
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检查:血清肌酐检查(较常用)、内生肌酐清除率、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菊糖清除率和同位素测定
影像学检查
包括超声显像、静脉尿路造影、 CT 、 MRI 、肾血管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等
肾脏病理学检查
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包括尿色异常、尿量异常、排尿异常、水肿、乏力等
排尿异常
血尿
尿色肉眼观察无异常,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称镜下血尿
尿相差显微镜检查可判别尿中红细胞的来源
如见红细胞管型或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
肾小球源性血尿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蛋白尿
表现为尿泡沫增多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 d可诊断
分类
肾小球性蛋白尿
滤过膜损伤通透性增高,以清蛋白为主,临床表现水肿严重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或分泌过多所致,以小分子蛋白质为主
溢出性蛋白尿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白细胞尿
多见于感染性疾病,HP>5可诊断,考虑泌尿系统感染
水肿
肾炎性水肿
球管功能失衡所致少尿、水肿(多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如头皮下、眼睑等)
肾病性水肿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所致血浆胶体渗透压失衡,可见下肢水肿、凹陷性水肿
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
肾实质性高血压
水钠储留引起
肾区疼痛
钝痛
多由感染引起
绞痛
多见于输尿管结石
尿路感染刺激征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
多见于尿路感染
肾脏的生理功能
肾脏的生理功能主要是排泄代谢产物,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内分泌功能
肾小球滤过功能
最重要 , 临床最常用的评估肾功能的参数
肾小球滤过率( GFR )
主要取决于肾小球血流量、有效滤过压、滤过膜面积和毛细血管通透性等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
肾小球每日滤过生成180L原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后形成终尿约1.5L
近端肾小管
重吸收的主要部位
完全重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
部分重吸收
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
分泌作用
有机酸、尿酸外、药物(如抗生素和造影剂等)
髓袢在髓质渗透压梯度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降支只重吸收水,升支重吸收钠离子和氯离子
远端肾小管
重吸收钠离子,排出钾离子、氢离子和铵根离子,其作用受醛固酮调节
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1,25﹣二羟维生素 D ,、前列腺素和激肽类物质
肾脏的解剖结构
人体有两个肾脏,左、右各一个,形似蚕豆,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约为第12胸椎至第3腰椎的位置
右肾较左肾位置低半个至1个椎体
肾单位是肾脏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
肾小体由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和周围包绕的肾小囊(包曼囊)两部分组成
毛细血管丛由3种主要细胞(内皮细胞、脏层上皮细胞、系膜细胞)、基底膜和系膜组成
肾小管包括近曲小管、髓拌降支及升支、远曲小管及集合管
集合管汇集尿液流经肾乳头至肾盏并最终至输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