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检验方法性能评价
检验方法性能评价,包含概述说明、定性检验方法性能验证和定量检验方法评价指标
脂代谢紊乱是指血浆中的脂质的异常。血浆中的脂质必须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因此,脂代谢紊乱实际表现为脂蛋白的异常。正常血中脂质与各种载脂蛋白结...
酶学测定技术:由于体液中酶含量很低,在微克或纳克每升的水平,因此直接测定酶蛋白十分困难,除少量用免疫学测定质量浓度外,大多采用酶活性测定的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检验方法性能评价
概述
定义
通过实验测定分析方法的技术性能,并评价其是否可接受,其目的在于明确该方法是否满足规定要求和预期用途。由于其评价指标的结果依赖分析系统甚至是检验程序所反映的综合结果,因此,也称为分析系统或检验程序性能评价。
分类
封闭系统(A+A+A):仪器、试剂、校准品来自同一厂商,供配套使用。
开放系统(A+B+B):试剂和校准品来自同一厂商,供配套使用,仪器另选。
组合系统(A+B+C):仪器、试剂和校准品来自不同厂商或机构,有实验室自己组合。
内容
验证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又称为证实。
确认
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特征
测量精密度、测量正确度、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特异性(含干扰物)、分析灵敏度、检出限和定量限、线性区间(可报告区间)等。
定性检验方法性能验证
重复性研究
内容:①确立或验证方法的临界值②进一步确立或验证(1±0.2)临界值的样品浓度范围是否在该方法临界值95%区间内
基本思路
C50:在理想条件下,对恰好处于临界值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一系列重复试验,将产生50%的阳性结果和50%阴性结果,此分析物浓度称为C50。
基本步骤
确立方法的临界值
在临界值基础上制备比浓度临界值低20%的样品和比临界值高20%的样品各1份
对以上高低浓度样品分别测量20次,记录阴性及阳性结果数
结果计算
临床可接受性能判断
方法学比较
评价候选试验方法与比较试验方法对患者样品的阴、阳性结果额检验能力,分析同一检验项目在不同的分析系统上是否有相似的结果,以反映候选方法检验的正确度。
基本思路:在方法学比较实验中,比较方法可以是另一种定性方法、也可以是“金标准”方法或临床诊断准确度评价。
样品种类:最好使用稳定的常规患者的新鲜样品。
样品数量:作为最低要求,阴性和阳性样品应分别在50例以上。
样品测量:应尽可能用候选方法和比较方法在常规试验条件下同时完成测量,并应在10-20天内完成。
结果计算:定性检验方法性能可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来描述。
定量检验方法评价指标
精密度
重复性:重复性试验是评价精密度最好的方法
中间精密度:批间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室内精密度(总精密度)属于中间精密度的一种。
再现性:又称为复现性(复现精密度)或实验室间精密度,是指用同一检测方法在不同分析系统,不同操作者,不同测定时间,不同地点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或相似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测量精密度。
评价基本要求
验证试验样本的选择
验证试验样本浓度的选择
样本的检测次数
样本测量的要求
质量控制的要求
验证方法
方法
重复性试验:对两个浓度水平的样本进行至少10次重复测定,计算均值,标准差(S),变异系数(CV)
同时验证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
判断标准:①与制造商声明的精密度指标比较②与卫生行业标准比较③与CNAS-CL02-A003:2008附录比较④实验室自定标准
确认方法
EP5-A2方案:简称2×2×20实验方案
正确度
评价方法
测量正确度简称正确度,是无穷多次重复测量所得量值的平均值与一个参考量值间的一致程度。通常用偏倚表示
与系统误差有关,与偶然误差无关
偏倚评估:①样本:宜根据测量区间选用至少2个浓度水平的标准物样本。②验证方法:每个浓度水平的标准物样本至少每天重复测定2次,连续测定5天,记录检测结果,计算偏移。③接受标准:应满足实验室制定的判断标准,偏移在所采用的样本的标识不确定度范围内,或者偏移小于1/2TEa则判断合格。
回收试验:
方法比对:与参考方法进行比对
可比性验证:①患者/受试者样本不少于20份,关注医学决定水平。使用PT样本时应不少于5份。②参比系统:优先选用符合要求的CNAS认可实验室的分析系统。③验证方法。④接受标准:应满足实验室制定的判断标准,例如偏移小于1/2TEa则判断合格。
检出限
定义:LoD是检验程序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是指分析系统或方法可检测出的最低分析物的浓度,主要反映的是分析系统的下限指标。
传统检出限评价内容
定性含义的检出低限LLD
定量含义的生物检出限BLD
功能灵敏度FS
CLSI推荐评价内容
基于空白样品的空白限LoB
基于低浓度样品的检出限LoD
定量检出限LoQ
CLSI推荐方案的基本步骤
试验样品和试验周期
测量次数
空白限LoB:在规定的条件下,空白样品被观察到的最大检测结果。
检出限LoD:样品中可被检测到的分析物最低浓度,在规定条件下可以检出,但还不能量化为一个确切的值。
定量检出限LoQ:能可靠检出分析物的最低实际浓度。
可报告范围
可报告范围:指测量方法可以报告的所有结果范围,即在这个检测水平范围内,由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
分析测量范围AMR:指样品不经稀释或浓缩,分析方法能直接测量待测物浓度或活性的范围。
临床可报告范围CRR:指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意义的待测物浓度范围。
线性范围评价(验证)
临床可报告范围评价
上限通过最大稀释度试验确定,下限通过定量检出限或功能灵敏度确定
验证方法:在一次运行中将每个低值样品重复测定5-10次,每个高值样品重复测定3次。
确定
特异性(干扰)评价
分析特异性的定义
分析特异性:被用于描述检测程序在样品中有其他量存在时只检测或测量被测量存在的能力。
干扰:由一个影响量引起的测量的系统效应,该影响量自身不在分析系统中产生信号,但它会引起示值的增加或减少。
分析特异性试验方法(干扰试验)
样品:宜选取被测量水平不同的2个样品为基础样品,可参考医学决定水平或参考区间限制。
干扰物质选择
验证方法:①干扰物浓度要求②试验样品和对照样品的制备方法③检测④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