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提高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
#培训、文英老师《孤独症学生的社会交往特征及案例分析》、曹丽敏老师《孤独症学生低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之一,最早期的发现大多是父母感觉孩子似乎“叫不应、眼不看”,这类孩子通常喜欢独自玩耍,对父母的指令常常充耳不闻,但是父母通常知道孩子的听力是正常的,因为孩子会执行他们感兴趣的指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提升孤独症儿童社交能力
1⃣️文英老师 《孤独症学生的社会交往特征及案例分析》
一、ASD学生社交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什么是社会交往
2.DSM-5中对社交障碍的界定
3.社交障碍的主要表现
(1)不能进行正常社交
(2)不能进行正常伙伴关系
(3)缺少依恋关系不会寻求帮助
(4)情感和社会互动方面存在困难
4.社交障碍的原因
(1)弱中央统合功能理论
(2)心理理论
(3)执行功能理论
(4)碎镜理论
二、发展的一般规律
2-5岁 极度孤独和社会退缩行为明显
6-12岁 程度减轻
12-15岁 对社交的兴趣和技能明显进步
三、提高孤独症学生社交能力常用策略
1.社会故事干预法
定义
基本句型
实施过程
2.录像示范法
理论基础
3.关键反应训练
关键技能
4.图片交换沟通系统
六阶段
5.社交机器人
2⃣️曹丽敏老师 《孤独症学生低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ASD诊断标准—支持 (与以往的高低功能划分不同)
障碍程度 3级 极大支持 2级 较多支持 1级 需要支持
二、低阶ASD训练重点
1.基础模仿
1.1 使用物品进行粗大动作模仿
1.2 粗大动作模仿
1.3 精细动作模仿
2.基础沟通
2.1 物品恒存
2.2 模仿与仿说
2.3 配对
2.4 叫名反应
2.5 环境性指令
2.6 能用多种方式表达需求
3.共同注意
3.1 社会趋向
3.2 社会参照
3⃣️曹丽敏老师 《孤独症学生中阶社交能力的培养》
一、ASD社会交往技能培养
社交技能种类
工具性技能
关系技能
训练原则
(一)正向行为支持原则
(二)个别化训练与团体教学相结合
(三)系统化训练
(四)生态化教学原则
训练方法和策略
(一)心智理论训练
(二)社交故事
(三)社交游戏训练
二、同伴互动能力
共同调控
分享式注意
四种形式
同时同事
同时不同事
不同时同事
不同时不同事
分享式注意力训练
1.与学生多做生活经验分享
2.在游戏中做突如其来的分享
3.让学生回顾经验,讲述个人故事
三、集体适应能力
1.课堂互动能力
同伴互动
师生互动
2.自我管理能力
课堂规则适应
注意力
行为规范
3.课堂学习适应能力
课堂参与度
作业测试能力
课堂学习效果
4.提升集体适应能力的方法
1.单一回合式教学
2.正向行为支持
3.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4⃣️张艳丽老师 《孤独症高阶社交能力的培养》
一、情绪管理与情绪表达能力
1.ASD情绪特点
(1)情绪辨识与理解
(2)情绪表达
(3)情绪调控策略
2.情绪体验
(1)积极情绪
肢体类游戏
互动类游戏
(2)消极情绪
3.情绪能力的培养
情绪识别与表达
命名
情绪事件
情绪表达
情绪的调节
调节模型
情境选择➡️情境修正➡️注意分配➡️认知重评➡️反应调节
二、生活情境适应能力
社交能力
相互关注➡️相互参照➡️意图理解➡️联想想象➡️分享合作
三、社交能力培养要点
1.不要忘了支持
2.不要忘了本身的障碍
3.调控家长情绪
4.从兴趣出发
5.重点在与人的互动
6.循序渐进
5⃣️张琴老师 《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孤独症社交能力》
一、创建支持性班级人文与物理环境
1.创建支持性人文环境
(1)目标:安全、温暖、接纳、鼓励、互助、合作
(2)具体举措 a .根据ASD社交能力培养的需求。 b. 创设有利于这些技能发展的班级活动
低阶
中阶
高阶
(3)建设班级学生序列化集体建设目标
一年级:入学适应
二年级:生活自理
三年级:发展一位好朋友
四年级:劳动岗位
五年级:运动特长
六年级:休闲生活方式
七年级:情绪表达
八年级:欣赏同伴
九年级:健康的生活方式
(4)运用好班级培养阵地
2.建立支持性班级物理环境
视觉优于听觉,因此将结构化教学引入班级环创中
结构化环创的原则
二、创设丰富的一日活动
(1)课堂领域:a 明确课堂学习规范,理解学习规则 b 减少学生不由自主的小动作
(2)非课堂领域:a 先学习看着对方说话 b 进门问好、晨练、午餐、大课间 c 定好规则 d 发挥同伴作用
三、加强家校合作
指导要点
教师应注意的基本原则
6⃣️刘君老师 运用社交故事开展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一、社交故事课程资源开发
目标:构建以生活适应为核心的社交故事校本课程
开发前:家长、教师问卷
开发中:全体教师参与、确定人物形象(启启、星星)
课程理念
课程内容
总目标
课程框架
二、实施保障
三、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