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前磨牙及磨牙比较
详细介绍了前磨牙以及磨牙的硬组织的解剖形态,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2-11-02 12:10:52 安徽前磨牙比较记忆
上颌第一前磨牙:前磨牙中体积最大者; 颊尖是前磨牙中唯一偏向远中者,近中牙尖嵴长,远中牙尖嵴短; 舌侧牙尖偏向近中; 颌面中央有中央窝,由近中点隙向近中延伸并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是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 牙根是前磨牙中唯一的双根,多在根中1/3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两根,颊根比舌根长,近远中根面有纵行凹陷,远中面凹陷更深。
上颌第二前磨牙:与上颌相似; 颊面发育沟与轴嵴不明显,近中牙尖嵴较远中牙尖嵴短,颊舌尖几乎等高; 邻面中,近中面较宽且平直,远中面较小且圆突; 颌面轮廓不及上颌明显; 牙根为单根。
下颌第一前磨牙:前磨牙中体积最小者, 颊尖长大且尖锐,颊尖高度约为舌尖的两倍。 舌尖短且圆钝。 邻面似四边形,牙冠向舌侧倾斜,颊尖位于牙体长轴上。 颌面颊尖三角嵴与舌面三角嵴相连形成横嵴,为该牙的重要解刨标志。 牙根为扁而细长的单根,颊侧宽于舌侧。
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冠外形为方圆五边形,整体似正方体,其中牙冠颌颈高度、近远中径、颊舌径几乎相等。 舌面:若有两个舌尖者,则舌面宽于颊面,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若有一个舌尖者,则较颊尖小,舌尖偏近中。 颌面:呈方圆形(三尖形)、椭圆形(两尖形),颌面的发育沟有三种形态:“H"形、”U"形、“Y”形。“H”形与“U”形常见于两尖形,“Y”形常见于三尖形。 牙根为扁圆的单根,近中根面无分叉痕迹。
磨牙比较记忆
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磨牙中体积最大者,由5个面、4个牙尖、3个牙根组成。 颊面:略似梯形,近远中径大于颌颈径,颌缘由近、远中颊尖的四条牙尖嵴连续组成,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两尖之间有颊沟通过,颊沟约与牙体长轴平行至颊面中1/3处,末端有点隙。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高度基本相同,但远中颊尖更尖。 舌面:近中舌尖明显宽于远中舌尖,两尖之间有一条由颌面发出的远中舌沟通过,颌缘由近远中舌尖的4条较圆的牙尖嵴组成,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卡氏尖)出现,与近中舌尖之间有新月形的发育沟分隔。 颌面:呈斜方形,四个牙尖比较为>:近中舌尖>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近中舌尖为主要功能尖。近颊颌角与远颊舌角为锐角,远颊颌角与近舌颌角为钝角。 近中舌尖三角嵴与远中颊尖三角嵴斜行相连,构成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刨标志。近中舌尖的另一个三角嵴与近中颊尖形成横嵴。(近中舌尖由两个三角嵴) 窝:由斜嵴分割成近中窝与远中窝,近中窝较大约占颌面的2/3,又称中央窝 牙根:由三根组成,颊侧两个根,舌侧一个根,舌侧的根最大,远中颊根最小。
上颌第二磨牙:与上颌第一磨牙形态相似,体积较小。 颊面:自近中至远中舌侧的倾斜度较上颌第一磨牙大,近中颊尖大,远中颊尖明显减小。 舌面:近中舌尖明显高于远中舌尖,极少有第五牙尖(三牙尖形态:颌面宽大舌面远中舌尖不同程度的退化而明显小于颊面,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大小相等,近中舌尖特大或仅有一个圆突的舌尖) 牙根:为三根,颊根与舌根分叉度较小。偶有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与舌根融合,或近远中颊根融合
下颌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的牙,下颌磨牙中体积最大者。 颊面:近远中径大于颌颈径,有两个半牙尖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远中尖的半个牙尖(从大到小) 舌面:较颊面小而光滑圆突,有近远中舌尖,均较高且尖锐,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有舌沟从两舌尖间越过,末端无点隙 。 邻面:牙冠向舌侧倾斜,颊尖低于舌尖。 牙尖:有五个牙尖,颊侧三个牙尖,舌侧两个牙尖。近、远中颊尖短而圆,近、远中舌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近中颊尖最大。 牙根:一般为两个根,扁而厚,根干短但分叉大,近中根较远中根稍大
下颌第二磨牙:根据颌面形态可分为五尖形和四尖形(更常见)。五尖形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但体积略小。四尖形则无远中尖。 颌面:似方圆形,有四个牙尖,近中两牙尖大于远中两牙尖。四条发育沟呈"+"字形分布,边缘嵴与发育沟使整个颌面形似田字形。 牙根:为双根,扁圆而厚,近中根与远中根分叉度小,彼此接近。有时两根可融合成一锥形根,亦有两根在颊侧部分融合,而舌侧仍分叉成为所谓的马蹄形或“C”形。
1、上颌磨牙的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颌面为斜方形。下颌磨牙的颊舌径小于近远中径,颌面为长方形 2、颊面外形高点在颈1/3处,舌面外形高点在中1/3处,近、远中接触点均为和1/3的颌缘附近 3、上颌磨牙的颊尖尖锐而舌尖圆钝,舌尖为功能尖;下颌磨牙的舌尖尖锐而颊尖圆钝,颊尖为功能尖。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